天天看點

【書籍推薦】管理者版的《七個習慣》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1966年出版至今,仍備受國内企業界和商學院的推崇。關于管理方面的著作通常都是談如何管理别人的,而本書的主題卻是關于如何才能使自己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本書可以了解為面向

管理者的定制化

的《七個習慣》。聚焦在管理者,聚焦在工作,指導管理者如何工作更有成效。對組織負有責任,能影響組織經營成果的人,就是管理者。管理者,就必須卓有成效。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須在思想上養成以下五種習慣:

1)知道如何利用時間;

2)重視對外界的貢獻;

3)善于利用長處;

4)集中精力在少數重要的領域;

5)善于做有效的決策。

一、積極主動,啟動有效管理者的修煉

積極主動是高效能人士的起點,也是有效管理者的起點。

企業的管理必須有效,否則企業無法生存。讓自身成效不高的管理者管好他們的同僚與下屬,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要身體力行的,如果管理者不懂得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到卓有成效,就會給其他人樹立錯誤的榜樣。

二、注重貢獻,注重外部價值

《七個習慣》要求以終為始,那麼管理者工作的終點是什麼?是任務百分百完成嗎?

組織是一個平台,而個人在這個平台上在為使用者創造價值,展現其自身價值。正如德魯克所說:

在組織内部不會有成果出現,一切成果都是發生在組織外部。

組織很大的一個局限在于,

組織内部的人通常隻看到組織内部的事務而忽略外界的需求

以産品研發為例,思維慣性是低頭趕路、埋頭苦幹,對于兩頭關注不足。這兩頭一是需求,二是應用。需求是産品之源,應用是産品價值轉化的關鍵,單純的炫技在市場上毫無價值。重視貢獻,才能使管理者的視線從内部轉移到外部世界,轉移到組織的成果。

本書中管理者對組織的貢獻總結為三方面:1)直接成果;2)樹立新的價值觀及對這些價值觀的重新确認;3)培養與開發明天所需要的人才。與我而言就是:1)幫助團隊高品質、高效率的傳遞能支援銷售、産品線的産品;2)影響周邊的同僚形成積極向上、努力拼搏的氛圍;3)借助專題教育訓練、言傳身教等手段,不斷提高團隊的技能,培養公司業務需要的人才。

三、要事第一,學會聚焦

《七個習慣》追求要事第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更要管理好自己時間,管理好自己的精力,集中在少數重要的領域。一次隻做一件事情,并隻做最重要的事情;時間是最為珍貴的資源,必須極為仔細地使用它。

本書建議确定優先次序的重要原則是:1)重視将來而不是過去;2)重視機會不能隻看到困難;3)選擇自己的方向而不盲從;4)目标要高要有新意,而不能隻圖安全和友善。

過去已是沉沒成本,要明白隻有擺脫對未來沒有任何貢獻的過去,才能集中精力迎接未來的挑戰。同時,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指望面面俱到。是以,與其在原地躊躇徘徊,不如找準機會和努力方向,堅定地去執行。

四、用人之長

《七個習慣》強調在互賴階段,要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要學會發揮團隊作用。本書中則針對在組織中,一個有效的管理者要善于發揮他人的之長,要善于發揮上司之長,更要有效利用自己的優勢,将這三者的優點有效結合在一起,緊緊圍繞如何擴大貢獻。

一個團隊中,每個成員的能力、脾性等差異很大,要接受。好的管理者不是去改變别人,而是充分運用每一個人的才幹,進而使組織效益得到成倍的增長。

五、有效決策

《七個習慣》的綜合綜效引導:敞開胸懷,接納一切奇怪的、甚至是讓你感到震驚、憤怒的想法,同時也貢獻自己的淺見,最終找到第三條路,也即1+1>2的效果。

本書在介紹有效決策步驟和注意事項時,也強調要善于運用反對意見。不盲目折中,或隻做一半,要去努力尋找能綜合各種意見的優勢。

對組織負有責任,能影響組織經營成果的人,就是管理者。

管理者,就必須卓有成效。

如何卓有成效?記錄并分析時間的使用情況,把眼光集中在貢獻上,充分發揮人的長處,要事優先,有效決策。

如此,我們一群平凡的人,就能做出不平凡的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