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作為一個亡國之君,為什麼祟祯沒有背負罵名,反而很多人同情他

翻看中國的曆史,大家會發現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那就是幾乎所有王朝的亡國之君,都是清一色的昏君或暴君,總而言之,他們的道德、能力,通常都低到令人發指的地步。唯一稍微好點的,恐怕就隻有明朝的崇祯皇帝。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按照大家通常的了解,那是因為曆代王朝的亡國之君,那都是弱智或者變态,總而言之,他們當皇帝後,都是自顧自己享樂,不顧百姓死活,盡情的瞎折騰,最後把國家給整得滅亡。

作為一個亡國之君,為什麼祟祯沒有背負罵名,反而很多人同情他

而崇祯呢,他當皇帝後,卻一直勤勤懇懇地治理國家,隻不過因為他性格缺陷,加上能力有限,是以盡犯一些幼稚性的錯誤,最終才沒能挽回國家滅亡的局勢。是以,後人們在說起崇祯時,才會各種惋惜,而不是嚴厲責罵。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問題是,大家如果翻看是以的亡國之君,就會發現它們幾乎都是同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世上真有這麼巧的事情嗎?再者,一個國家的滅亡的,真的就是這些亡國之君瞎折騰的結果呢?

作為一個亡國之君,為什麼祟祯沒有背負罵名,反而很多人同情他

其實曆朝曆代的亡國之君,大多都是後來人的抹黑。首先是後來統治者的抹黑,廣大百姓在這些亡國之君的統治下,一直過着水深火熱的生活,現在新的皇帝把他們解放了。其次是叛徒們的抹黑,他們後來都投靠了新的皇帝,在這種背景下,他們隻有醜化和抹黑這些亡國之君,才能證明自己并不想投降敵人,隻是因為這些亡國之君就是一個腦殘弱智,根本不值得大家效忠。 總而言之,大家本來是想和敵人決一死戰的,但是因為自己原先效忠的皇帝一副混吃等死、隻顧自己享樂的樣子、殘害忠良等,是以他們就投降了,并且當了帶路黨。從某種意義上說,許多時候,大家都需要一口鍋,而亡國之君從哪個角度來說,都是一口不錯的鍋。

第三,是後世許多讀史者習慣性地醜化這些亡國之君,是因為隻有醜化了他們,才能堅定自己脆弱的信心;才能讓自己純潔的心靈得到保護。總而言之,如果讓自己處于這些亡國之君的位置上,我們肯定比他們幹得更好,因為從哪個角度上,我們也比他們強得太多。事實上,正是因為這三個方面的原因加起來,才導緻曆朝曆代的亡國之君,幾乎都是同一個模子刻出來的。總而言之,要麼是昏君,要麼是暴君,再總而言之,親小人遠賢臣,荒淫無度,殘害忠良。

作為一個亡國之君,為什麼祟祯沒有背負罵名,反而很多人同情他

對此,肯定很多人會有疑問,那為什麼崇祯皇帝的罵聲要少許多呢?其實,這個主要是因為清朝統治者的原因。因為明朝實際上是被李自成所滅,而當時多爾衮率領清軍入關時,打的旗号就是替崇祯皇帝報仇。換句話說,清朝統治者打出的旗号,是從李自成手中,将明朝臣民們解救出來。在這種背景下,清朝統治者如果過分抹黑崇祯皇帝,那豈不是顯得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起義軍才是真正的解放者,而他們自己則是充當明王朝的儈子手和幫兇,也正因為此,崇祯在曆史上的罵名,才會少很多。大家在看崇祯皇帝時,隻才會覺得他人不壞,隻是性格和能力有缺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