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Vue2.0實踐揭秘》出版後已經很多天沒有寫博了,很多朋友都關心哥最近幹嘛去了。那從今天起就用一個系列的文字講講我最近“閉關”的所得吧。所謂閉關就是作啊~ 之前将幾年前買的一台3D列印機(DaVinci 1.0)更新失敗了,最終無耐之下重新在淘寶上找了一台,打算用便宜一點的機器來将毀掉的那些元件給重新列印出來,我就這樣走上了一條充滿巨坑的更新之路。
我家原來的列印機是一台XYZ型(笛卡爾型)的列印機,也就是XY軸被固定在一個平面,Z軸單獨做垂直運動。這種機型很常見,例如出名的UltiMaker , MakerBot ,Prusa 都屬于笛卡爾型的。感覺這種機器很大而且又玩了有幾年了,是以這次想買一台三角洲回來玩玩,也就是并聯臂式的3D列印機。之前幾年我都隻是停留在3D模型的設計與普通的列印而已,并沒有對機器本身做什麼研究,于是乎就在淘寶上找了一家銷量最好的一台叫 AnyCubic Kossel 的機子回來。
Anycubic
這是一台DIY的機子,這個淘寶店很會做生意他們不做整機這樣就免去了各種由于調試帶來的麻煩,就算機子調不好也是買家的問題。
IMG_4659.JPG
做電商就得像這樣的店學。包裝還是挺不錯的。
這個機子的安裝過程我不打算在這裡寫出來,他們家在優酷上有教學視訊。一但入手自然就是對Kossel這種列印機了解的開始,最初還覺得這款設計還是很不錯的,随着對Kossel這種開源3D列印機認知的加深才慢慢地知道自已中招了!
Kossel 可以算是近年比較流行的開源列印機,幾乎與之齊名的還有另一款笛卡爾型的Prusa i3。在淘寶上都能找到這兩種機賣,所有的店幾乎都說是他們自已研發的,其實都是P!這兩款列印機的圖紙與材料清單可以說一搜就是一大堆。
AnyCubic 這款的設計其實是2015年的,說說幾個組成部分吧。擠出機是MK8這個還倒算是新一些,擠出頭就太老了,是E3D V5版本的(V6都出來兩年了),吊台的設計是2015年一老外的手筆,AnyCubic隻是将它做成了合金的。
唯一不知道是不是AnyCubic的“創新”了,就是它們的主機闆,實際上就是将Arduino 2560 與 電機驅動闆內建在一起而已。闆子的品質一般,是“仿黑沉金”工藝的,拿一塊黑闆對照一下就知道品質的差别是多麼的大了,以下是它的圖檔:
AnyCubic主機闆
AnyCubic配置的控制台隻是2004LCD,是一塊非圖型的廉價LCD。這麼看來這塊內建塊還不如自已在淘寶上買标準的Arduino Mega2560+電機驅動+Ramp1.4 全圖型控制台 (套裝價大約為¥140)劃算。
電機驅動是最廉價的A4988,大約成本在2~3塊錢左右,A4988很容易失步的,我估計最後還是得換成DRV8825。
AnyCubic 在他們的店裡還分了很多的型号,标配是沒有熱床和電源的,還有一個号稱是高精度版本的滑車版,其實與這個标準版是沒啥大差別的,最大差別就是貴了好幾百。安裝起來還是比較容易,有視訊和說明書。可下載下傳的資料基本上是亂78糟的,一看就是一些搞了一兩年技術的菜鳥搞出來的。
最需要吐槽的一點是這機器由于是早期的機型,是以是沒有自動調平功能的,一切隻能靠手工!雖然有視訊教程但如果對于像我這種以前還沒有自已制作3D列印經驗的人來說就是個巨坑!個人建議還是不要去看他們的視訊教程,還是上Youtube上面找一下如何對Kossel進行調試的視訊會更容易上手。
沒有痛苦就沒有進步,這可以說是對我們這些喜歡折騰的極客們的一種真實的心内寫照吧。正因為這機子這麼的坑,那就硬是要将這塊硬骨頭給啃下來才肯罷休。
經過一個多月的折騰,也算是對Kossel有了一個全面的了解,單憑一時沖動與技癢搞幾下的話這機子是搞不好的。這一個多月中我就經曆了以下的這些痛苦的折磨:
- Marlin 固件的了解與更新(标配的Marlin固件是2015版本的,是以得重新刷成最新版的)
- 增加熱床與ATX電源 - 沒有它們打ABS就等着翹邊,高速列印就等電機失步将模型打成一堆渣吧,隻要看看他們家的說明書就知道他們的技術是多麼的渣了,他們買的熱床是沒有相關配件完美地安裝到列印機上的。
- 增加自動調平功能 - 手動調平實在是坑爹,幾乎是個無限坑沒有自動調平的3D列印機就像是讓人回到石器時代一樣。
- 折騰列印參數 - 等一切完成後這才是最最坑爹的一步,上百個列印機的相關可調節參數比配置伺服器還要頭疼,每個參數都可能會影響到列印品質。
- 由于限位開頭是機械式的,靈敏度差而且用一個月左右就機械疲勞了,最後還是逼迫換成了靈敏度更高的光學開關。
本篇就是一篇吐槽和交代一下背景的文章,在這個系列裡面我将會圍繞着上述所說的這些坑來講述哥是怎麼爬出來的。
最後,補上一句:如果想自已DIY一台Kossel的話最好還是不要買這種DIY套件,這麼一個套件要850左右實質上來說如果自已按照開源清單來配的話最多也不過是400左右就搞定,花個500就能買到更好的配件。而且從采購開始就是一種對機器結構的深層次學習,會比看者說明書裝一台低精列印機學得更多的3D列印的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