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時期,社會動亂不已,有愛國之士希望能夠改革中國的社會體制,使得中國走向民主共和的道路。但是也有人希望在這個帝制已經沒落的年代重新複辟,讓自己再體驗一把皇帝的感覺,而袁世凱就是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個人物。

1915年8月,袁世凱篡權重新稱帝,他自導自演了這樣的一出戲目,先是假意奉天之命來接受帝位,而後又立即辭去推行了君主立憲制,并且把國号改成了“洪憲”。
為了真正實作屬于自己的皇帝夢,袁世凱不惜花費了40萬大洋打造了一把龍椅。而這把龍椅是中西結合的,靠背上有着一個屬于洪憲帝國的國徽。
國徽整體是由白色緞面做底,龍椅周身也被塗上了金色的漆,帝王氣派彰顯無疑。1912年的12月,各地都宣布獨立,全國也掀起了規模宏大的護國運動。
袁世凱不得已将帝制取消,是以他稱帝的時間就隻有短短的83天,他的龍椅寶座還沒有使用,就被擱在一旁了。
1916年的6月6日,袁世凱也因病而亡,在不久之後,這把中西結合的龍椅也就此消失了。1959年,文物專家朱家溍根據一張太和殿的照片,又重新找到了這把龍椅。
很多人想不到,這把龍椅被他在一個殘破的庫房之中找到了,當時這把龍椅也已多處受損,故宮博物院當即決定,組織專家進行修複。
在修複的過程之中,國徽上的白色緞面早已裂開,裡面的填充物露了出來,而在看到填充物之後,專家們簡直不敢相信。因為象征着高貴、至尊、無比崇高身份的龍椅,其中填充的居然是稻草。
不過,仔細回想一下,其實往裡面填充稻草,這樣的行為也能夠了解,畢竟當時跟着袁世凱的那些人,大多都是一群混迹于官場多年的老油子,他們深谙什麼叫做欺上瞞下。
他們更加清楚當時的那個形式,這個皇帝不過是過過瘾罷了,隻要表面上能夠讓他開心就好,龍椅做的好不好又有什麼差別呢。
而如今這一把見證過曆史風雲變幻的龍椅,依舊被放置在太和殿之中,以供遊人們觀賞。歲月總是能夠通過一定的物品,為人們所記錄,這把龍椅真的是象征了那個時代,那波谲雲詭的格局盡已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