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個醫學院決定改名“大學”:培養出5位院士,包括協和校長……

這個醫學院決定改名“大學”:培養出5位院士,包括協和校長……

一股神秘的醫學力量在影響着中國的醫學教育發展。

12月28日,一場隆重的挂牌儀式在皖北地區舉行。

按照官方通報的資訊:為了支援蚌埠醫學院的發展,造福皖北地區人民,蚌埠市決定将蚌埠市第三人民醫院劃撥給蚌埠醫學院,作為蚌埠醫學院第四所直屬附屬醫院而存在,該醫院随即更名為“蚌埠醫學院附屬蚌埠第三人民醫院”。

“醫學界智庫”觀察到,本次挂牌儀式有兩點資訊不同尋常:

第一,新增附屬醫院,是蚌埠市人民政府與蚌埠醫學院共建,由市政府深度參與。挂牌儀式上,市上司稱,蚌埠醫學院非蚌埠市直接管理,但在建立大學的過程中,蚌埠市要全力支援與幫助。

第二,規格不同。從出席上司上看,包含市委書記黃曉武、市長操龍燦在内的4名市委常委均出席。蚌埠醫學院這邊,校上司班子全體出席。

一次挂牌儀式,規格如此之高,并定調“目的就是為了建立大學”。蚌埠醫學院,一所皖北普通醫學高校,憑什麼?

培養5名院士

有北京協和校長、上交醫學院院長

蚌埠醫學院,常被人挂在嘴邊的話題就是培養了5名兩院院士,還都是醫學專業相關的院士。

他們分别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德培、範先群,中國科學院院士段樹民、陳孝平、王福生。

分别介紹一下這幾個重磅人物:

劉德培:中國醫學科學院(原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原院長(校長),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1975年畢業于蚌埠醫學院三年制醫療專業,後留校任教。

範先群: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1987年畢業于蚌埠醫學院。

段樹民:浙江大學原醫學部主任、醫學院院長兼醫學中心(籌)主任,現任藥學部主任,1982年畢業于蚌埠醫學院。

這個醫學院決定改名“大學”:培養出5位院士,包括協和校長……

陳孝平: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同濟醫院外科學系主任、肝髒外科中心主任、肝膽胰外科研究所所長,主編全國高等學校八年制及七年制臨床醫學規劃教材《外科學》共3套,五年制《外科學》(第8版),1973年畢業于蚌埠醫學院。

王福生: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感染性疾病診療與研究中心主任,1984年畢業于蚌埠醫學院。

培養出三大醫學院的執掌者、一名醫學教材的主編者。可以說蚌埠醫學院的神秘力量,一定程度上影響着不計其數的中國醫學生,甚至是中國的醫學力量。

蚌醫底子源于上海

培養出5名院士,在中國的醫學高校裡,數量超過它的隻有北京協和醫學院、中國醫科大學、海軍軍醫大學、空軍軍醫大學、陸軍軍醫大學等幾所高校。

蚌埠醫學院,與其它幾所高校并列出現在榜單較高位置時,相信自己也驚呼“孔北海知世間有劉備耶?”

從名氣上,存在感并不強的蚌醫,到底有什麼來曆?

2017年,蚌埠醫學院原黨委副書記蔣曉銘在出席上海交大活動的時候曾對學校曆史有過介紹,“1958年原上海第二醫學院(現上海交大醫學院)響應國家号召,在建院初期就分遷一半援建蚌埠醫學院”。

這個醫學院決定改名“大學”:培養出5位院士,包括協和校長……

圖檔來自上海交大醫學院檔案館

這段曆史,被詳細地記錄在上海交大醫學院檔案館裡:

1958年7月,為加快安徽省教育衛生事業的發展,國家決定在國民經濟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由上海第二醫學院對口援建,同時抽調原安徽醫學院部分優秀教師,建立安徽蚌埠醫學院。

同年8月,上海第二醫學院調出朱仁寶教授等10名教師、4名教輔人員組成第一批援建人員,前往蚌埠醫學院工作。他們在短時間内,迅速建立起基礎學科體系,并且出任了生物學、實體學、解剖學、組織胚胎學、化學、外語、體育、政治八個教研室中的六個教研室負責人。

到1962年第二個五年計劃結束,上海第二醫學院共向蚌埠醫學院支援輸送教師49名、教輔8名。醫學院及附屬廣慈醫院(現名瑞金醫院)、新華醫院等接收蚌埠醫學院派出進修人員60多名,幫助培養師資及代訓醫務人員。與此同時,上海第二醫學院還向蚌埠醫學院調撥大量的教材、圖書、教學用具、教學儀器、各種裝置甚至課桌椅凳。

在上海第二醫學院的無私幫助下,援建教師們經過五年時間的艱苦創業,蚌埠醫學院初具規模,基礎學科齊整,臨床教學步入正軌,教學、臨床、科研有序發展。

據蔣曉銘介紹,以朱仁寶、黃谷良、田厚生等為代表的一批上海第二醫學院教授放棄滬上優越的生活,攜帶教學裝置來到安徽白手起家,建設蚌埠醫學院,他們為蚌埠醫學院的創立、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這個醫學院決定改名“大學”:培養出5位院士,包括協和校長……

援建前,同僚們送别田厚生。來源:上海交大醫學院檔案館

援建人員中,如眼科專家田厚生等人,一直到上世紀80-90年代,離退休後才從皖北回到上海短暫生活。可謂一代人辛苦付出,将原上二醫的醫學力量帶到皖北地區,保留并發揚。

援建的結果就是,除了誕生5名院士外,蚌埠醫學院獲批成為首批碩士學位授予機關,并且開始招收研究所學生。2003年,蚌埠醫學院獲批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并于次年培養相關研究所學生。此外,蚌埠醫學院還是教育部“5+3”的臨床醫學專業試點高校。而其王牌專業臨床醫學成為國家一流大學建設點,學科也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

培養較多院士的高校

僅蚌埠和協和還是“學院”

關于高校院士校友統計的榜單有很多,有的榜單按大學畢業生計算排名,有的按研究所學生畢業生計算排名,有的把有過教學經曆的也算作校友計算進入榜單。

但在不同的榜單上,蚌埠醫學院總是“一枝獨秀”。

知乎網友 @周瑞 做了一張名為《1977年恢複聯考後至2021年兩院院士校友人數排名(大學)》的表格:在近100所(不完全統計)培養出兩院院士的高校中,僅蚌埠醫學院和北京協和醫學院不是以“大學”字尾。

這個醫學院決定改名“大學”:培養出5位院士,包括協和校長……

圖源:知乎網友@周瑞

在第三方大學評價研究機構艾瑞深校友會網釋出的《2020中國高校院士校友排行榜》上(未更新2021年最新資料),蚌埠醫學院位列第65名,成為百強院校中唯一一個辦學層次為區域性知名大學的學校;同時,蚌埠醫學院和北京協和醫學院再次同屬于不是“大學”字尾的百強高校中的唯二院校。

蚌埠醫學院和北京協和醫學院,屢次夢幻關聯。

但北京協和醫學院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直屬、與中國醫學科學院實行院校合一管理體制的全國重點大學,是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北京協和”憑借曆史地位,已經活出超凡狀态了,三次取名大學(中國醫科大學、中國首都醫科大學和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最終主動放棄。協和已躺平,妥妥地對“大學”不感興趣。神就是神,叫什麼名字不重要。

但蚌埠醫學院做不到躺平,它身上擔着重任——如果更名大學,會提升生源品質(無論承不承認,事實就是如此),進而提高皖北地區的醫療水準,造福4000多萬人民。

對此,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通過省教育廳釋出資訊稱,“2019年底,蚌埠醫學院更名為蚌埠醫科大學一事,省政府已正式向教育部申報”;蚌埠市委市政府重視,早在2016年,就與蚌埠醫學院簽署合作協定,雙方将共同建立蚌埠醫科大學,到2018年,還專門成立更名大學工作上司小組;淮南市也支援,将淮南市第一人民醫院同步劃給蚌埠醫學院當附屬醫院(仍屬于安徽醫科大學的附屬醫院)……

爹娘舅都疼,“考大學”再不成功,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來源:醫學界智庫

責編:鄭華菊

校對:臧恒佳

制版:薛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