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黃百韬死後,蔣介石要搞公祭儀式,但很多人卻“忘”了他埋在哪兒

1948年11月22日,午夜,碾莊圩附近的一處山林。黃百韬腿部中彈,正坐在一塊大石上喘着粗氣,身邊隻剩下他的副手楊廷宴一人。

“勝則舉杯歡慶,敗則拼死相救”,黃百韬說完這句話,仰天長歎一聲,舉起手槍對準自己的太陽穴扣動了扳機。

黃百韬死後,蔣介石要搞公祭儀式,但很多人卻“忘”了他埋在哪兒

黃百韬絕望自盡 楊廷宴千裡報喪

誰知子彈偏了幾分,這一槍并沒有讓黃百韬當場喪命,然而劇痛已經讓他癱倒在地,渾身抽搐不止。在一旁的楊廷宴不忍看他如此痛苦,掏出手槍抵住黃的胸口開了一槍。黃百韬悶哼一聲,終于徹底解脫。

電視劇《大決戰》中的黃百韬,是一個非常正派的軍人形象,他有能力、有威望、有膽識、會打仗,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仍決定以死報國,決不投降。對我們來說,黃為了蔣介石反動政府而死毫無價值,死得輕于鴻毛,可是我們不能否認黃百韬是一個稱職的将領、真正的軍人。

黃百韬,字煥然,非蔣介石黃埔系的軍官,卻擔任了國民黨軍精銳第七兵團司令,可見蔣介石對其軍事能力的認可。他曾被授予光華寶鼎勳章、青天白日勳章,這是國民政府對保家衛國、抵禦外辱有功軍官的最高褒獎。

在解放戰争的戰場上,黃百韬多次帶領整編25師與粟裕交手,各有勝負,是解放軍一個非常頭痛的對手。假如不是國民黨内部混亂不堪,将領不和,黃百韬未必會命喪碾莊圩,落得個如此凄慘下場。雖然黃死後被追贈陸軍二級上将,可是如果他泉下有知,了解了蔣介石的所作所為,一定也會替自己不值吧。

黃百韬死後,蔣介石要搞公祭儀式,但很多人卻“忘”了他埋在哪兒

黃百韬死後,楊廷宴開始琢磨如何處理他的屍身。正巧這時一個華野戰士搜尋過來,看到這般景象,立即舉起槍對準楊廷宴,大聲說:“幹什麼的,死的是誰?”

楊廷宴急中生智,帶着哭腔對解放軍戰士說:“我……我是軍隊的夥夫,這人是我哥哥,我們從軍隊逃出來的,跑到這裡哥哥被流彈給打死了,我也不想活了。”說罷頓足捶胸放聲痛哭。這名戰士看楊廷宴哭得情真意切,不像裝的,心生憐憫便轉身離開了。

楊廷宴待四下無人,便用附近撿到的一件大衣把黃百韬的屍體裹好,接着用刺刀在一棵大樹下挖了一個坑,把屍體草草下葬。之後,他仔細記住了埋葬地點的地形、山勢和周圍特征,匆匆離開。

天色拂曉,碾莊圩激戰一夜,此時依然殺聲一片。楊廷宴吓得慌不擇路,不慎扭到了腳踝,更跑不動了,在井皿村北邊被解放軍俘虜。由于戰事緊張,解放軍隻留了一個班看守包括楊廷宴在内的200多名俘虜。

楊看有機可乘,就一瘸一拐地走到班長面前,可憐兮兮地說:“長官,我是被國民黨軍強迫抓來當兵的,一共才當了8個月的兵。我上有80老母,下有2歲的孩子,而且我腿還有殘疾,走不動路的。您就可憐可憐我,放我回家吧。”

黃百韬死後,蔣介石要搞公祭儀式,但很多人卻“忘”了他埋在哪兒

解放軍的班長也是新兵剛升上來的,沒啥經驗,便問楊廷宴:“你在軍隊裡做什麼的?”楊趕忙說:“我就是個做飯的,你看我這腿,也打不了仗啊。”班長一檢查,發現楊的腿上的确有傷,又尋思隻是個夥夫,心裡一軟,訓斥了他幾句就放他自行離開了。

楊廷宴輾轉回到南京,向蔣介石彙報了黃百韬的死訊,然後直奔上海徐家彙,向黃百韬的家屬報喪。正巧華北剿總副司令李文也在黃百韬家,得知黃百韬的死訊後,一群人哭作一團。黃百韬的妻子柳碧雲對楊廷宴說:“老黃戰死沙場,為黨盡忠,得把他的屍體運回來安葬才行。”

楊廷宴拿出一張煙盒紙,對柳碧雲說:“掩埋黃司令的地方我已經畫成地圖,就在這張紙上,按圖就能找到。嫂子節哀,如果不是總裁讓我去溫州執行任務,我就帶着你們去了。”

黃妻朋友有情有義 去解放區“偷屍”成功

楊廷宴沒走多久,黃百韬的老同學張進葉來了。他得知黃百韬在碾莊身亡的消息後,馬不停蹄趕到上海的黃家吊喪。張一進門,柳碧雲就撲倒在地,涕淚交加地說:“大哥,你來得正好,你是徐州人,百韬的屍身還在碾莊,你得想辦法把他接回來啊。”

黃百韬的二兒子也跪在地上,動情地說:“大爺,您給我帶路,我得把父親的屍體運回來。”張進葉連忙把母子二人扶起,靜思片刻後說:“我了解你們的心情,但是這次偷運百韬的屍體,得想個萬全之策才行。碾莊一帶現在已經被共軍占領,我們要去的話不能帶證件,不能帶武器,也不能去太多的人。”

黃百韬死後,蔣介石要搞公祭儀式,但很多人卻“忘”了他埋在哪兒

張進葉、李文、柳碧雲面面相觑,雖然還有顧慮,卻都從對方臉上看出了一份堅定,于是幾人開始制定具體的“偷屍”計劃。

張進葉、李文僅自然不會讓柳碧雲冒險,他們隻帶了兩名士兵,從上海坐火車來到蚌埠。然後兩人換上禮帽大褂,還用被單子包了兩大包香煙用于應付檢查。兩名士兵把他們送到武河縣便離開了,因為再往前走就是解放區了。

張、李二人在附近置辦好棺材,按照楊廷宴的地圖來到埋屍地點,很快就挖到了被大衣包裹的屍體。在大衣兜裡,他們翻出了一個銅牌,上寫“來賓證十七号”,這是蔣介石發給黃百韬的出入證,絕對沒錯。他們将黃的屍體放進棺材,裝上土車推走。

張、李二人曆經磨難,躲過重重盤查,總算是把黃百韬的屍身運上火車,送到南京中國殡儀館。

1948年12月8日,蔣介石在黃百韬追悼會上帶領大家默哀,之後發表講話:高度肯定黃百韬過往的功績,贊揚他為黨國犧牲的英勇精神,号召所有進階将領學習黃百韬的精神。

12月16日,蔣介石決定為黃百韬舉行“國葬”,并為黃百韬題字“大仁大義”。國防部長何應欽題字“煥然将軍殉國紀念:浩氣長存”。

黃百韬死後,蔣介石要搞公祭儀式,但很多人卻“忘”了他埋在哪兒

1949年1月18日開始,《中央日報》連續多日頭版刊登首都各界追悼黃百韬大會公告:定于1月19、20、21日三日為黃百韬舉行公祭。

1949年1月25日,《中央日報》刊登:黃百韬忠骸定于明日安葬。

次日,黃百韬的靈柩在在南京岔路口附近的曹古山國葬區下葬。蔣介石本來是要主持國葬儀式的,但是當時蔣已經下野去了奉化,應該是沒有出席黃百韬的葬禮。

黃百韬死後的“三大疑冢”

後來因為修建312國道的關系,曹古山被鏟平,黃百韬的這個墓現在已經找不到了。雖然後來在台灣蔣介石又給黃百韬修了一座墳墓,但是考慮到當時國民黨走得匆忙,真的有時間特意去把黃的屍體挖出來帶走嗎?

此外還有一種說法,黃百韬之妻柳碧雲看到蔣介石下野,無心給黃主持國葬之後,徹底寒了心,便決定給黃百韬另尋下葬之處。她和楊廷宴、李文等人決定到城外勘查一番,另選一處風水寶地安葬黃的屍身。

第一天他們來到中華門外,沒挑中。

第二天他們又來到中山門外,還是沒找到合适的地方。

第三天他們驅車向栖霞山方向行駛,來到太平門附近。當行駛到蔣王廟的時候,柳碧雲看到了明代開國功臣李文忠的墓地,便要司機停車。三人下車後登上一段台階,站在李文忠墓一側的小山頭放眼望去,看到了一片郁郁蔥蔥的小樹林。

黃百韬死後,蔣介石要搞公祭儀式,但很多人卻“忘”了他埋在哪兒

這裡甯靜安詳、松柏長青,柳碧雲覺得這裡最适合丈夫“長眠”。李文望着東面巍巍紫金山,南邊碧波清澈的玄武湖,也不由得脫口而出:“太美了!”楊廷宴說:“風景此處獨好,将煥然的墓選在李文忠的墓邊,既能混淆視聽,更加安全,也友善黃家的後代過來祭祀。”

三人再無異議,當即決定将黃百韬的墓選在這裡,并在墓碑上刻“黃煥然之墓”。為了避人耳目,柳碧雲特意選了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下葬。這裡本來就偏僻,人煙稀少,交通不便,黃百韬墓悄然出現,除了極少數知情者外,幾乎無人知曉。

從古至今,死後有多個“疑冢”的基本都是生前殺戮太重的帝王,死後怕人掘墓報複,比如曹操72疑冢、成吉思汗也有5個疑冢。估計黃百韬生前怎麼也想不到,自己一個普通的國民黨将軍,死後也能享受3個“疑冢”的待遇,以至于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死後究竟埋在了哪裡。

如今黃百韬的屍骨是葬在曹古山,之後下落不明;還是跟着蔣介石遷墓到了台灣五指山;亦或是葬在太平門外的李文忠墓旁?由于年代久遠,知情人也都不在,恐怕很難說得清了。

2004年,黃百韬的兒子帶着一大家子人從美國回到南京,專門去了李文忠墓祭拜他的父親,還舉行了盛大的祭奠儀式。也許我們可以由此推斷黃百韬的“真身”還是留在了大陸,畢竟親兒子來祭拜,總要事先做一番功課吧。這麼說來,台灣五指山黃百韬的墓,大機率隻是個衣冠冢。

黃百韬死後,蔣介石要搞公祭儀式,但很多人卻“忘”了他埋在哪兒

黃百韬:值得敬重的“對手” 真正的軍人

一代名将黃百韬,生前執掌着國民黨軍隊徐州剿總序列中最大的兵團,卻因為蔣介石的胡亂指揮,被圍困在小小的碾莊圩。雖然蔣得知消息後派出多路大軍前去營救,卻因為國民黨将領們的貪生怕死,加上我解放軍的英勇作戰,最終功敗垂成。

值得敬佩的是,黃百韬在坐困孤城,沒有援軍的情況下,依然頑強堅守了12天。但是黃百韬的結局其實早已注定,大勢面前,他最多隻能算是負隅頑抗、垂死掙紮,沒有任何勝算。不過黃百韬能夠至死堅持“指令第一、榮譽至上”的軍人準則,雖然陣營不同,我們依然要向這位值得尊敬的對手緻以崇高的敬意。

黃百韬的悲劇在于他錯看了形勢,跟錯了“主子”。蔣介石任人唯親、氣量狹窄、朝令夕改、言而無信,他的“昏庸無能”注定了國民黨軍隊的衰敗,黃百韬等人不過是他和反動政府的“殉葬品”罷了。

在黃百韬的追悼會上,蔣介石曾失聲痛哭,高喊“黃埔精神不死”,以緻後來也成為蔣的一個笑柄。因為黃百韬不是黃埔生,而蔣介石重用的黃埔系,隻會争權奪利、A錢橫行,結局不是被俘虜就是當逃兵,哪還有一點黃埔精神的影子。

黃百韬死後,蔣介石要搞公祭儀式,但很多人卻“忘”了他埋在哪兒

一将無能,累死三軍。不是蔣介石胡亂指揮,黃百韬可能早就安全撤回徐州了,不至于死得毫無價值;死後,蔣介石也沒有提出主動尋回這位擁有“黃埔精神”将軍的屍骨;後來,又是他薄情寡義,寒了人心,柳碧雲義憤難平,隻得給丈夫另尋他處安葬。

解放戰争時期,很多國民黨将領為全中國的解放做出了突出貢獻。比如傅作義、廖運周、何基沣、張克俠、盧漢等人,他們能夠以大局為重,以人民利益為先,率軍起義,推翻反動政權,加入人民陣營。他們的義舉,瓦解了國民黨軍頑固勢力的意志,加速了解放全中國的程序,我們要為他們點贊。

然而像黃百韬這樣的“頑固分子”,我們就要徹底地否定他們,鄙視他們嗎?我們要辯證客觀地看待他們:他們隻是軍人,軍人以服從指令為天職,本身沒有對錯之分,隻是各為其主罷了。

而且,黃百韬在抗日戰争時期是有功的,在浙贛戰争中,黃百韬任三大戰區參謀長,他作戰英勇,毫無畏懼,親臨一線指揮。同時黃百韬不忘整頓軍紀,令行禁止,讓松散的國軍面對日寇時,爆發出驚人的戰鬥力,多次粉碎了日軍的進攻計劃。

黃百韬是一位真正值得尊敬的對手,是真正的軍人!我們同情他的遭遇,緬懷他抗日戰争時期的功績。同時,我們也要牢記他的教訓,那就是永遠不要站在人民的對立面!

黃百韬的三座疑冢,曹古山的已經不在了,而台灣省的我們也難以前去祭拜,唯有李文忠墓依然講述着這位将軍的過往。如今,在李文忠墓的後面插了一塊牌子,牌子上簡要介紹了黃百韬的身份和生卒年月,如果有機會去南京旅遊,不妨前去一睹這位将軍的風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