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侯赢:他是小人物,一位老打工仔,卻成為中國曆史上最牛的看門人

侯赢:他是小人物,一位老打工仔,卻成為中國曆史上最牛的看門人

攝衣稱上客,刎頸送王孫

中國的曆史明面上看說的是帝王将相,但就我來看,實際上是一部小人物打敗大人物的曆史,劉邦、朱元璋都可看作是代表人物。他們由小人物成為大人物後,又被接下來的小人物所打敗。

當然,他們是成功的小人物,還有一類小人物,是幫助自己的主人,以一腔熱血,使主人能揚名立萬。而他本人也因其事迹為世人所敬仰,他們在曆史上給我們樹立了一座座不朽的豐碑。

清人趙翼說過:“自戰國豫讓、聶政、荊轲、侯嬴之徒,以意氣相尚,一意孤行,能為人所不敢為,世競慕之。”

對趙翼舉例的這前幾位都是刺客,唯有這侯赢是個另類,按說放在一起是有點不倫不類,隻是他們最終都是以死報主之士,在英雄氣概上同屬一類。但要細究起來,前幾位以勇出勝,而侯赢則死義為上,其中包含了最多的是一個智。

侯赢:他是小人物,一位老打工仔,卻成為中國曆史上最牛的看門人

我們都知道有一個故事叫“竊符救趙”,但我們記住的應該隻有信陵君和如姬,而對這故事真正的主角卻印象不是太深,他就是侯赢,一個隐士,一個中國曆史上最牛的保安,最牛的看門人。

“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但真不好界定這侯赢是屬于哪個層面上的隐士,他是戰國時,魏國首都大梁城東門的一名守門人。這大梁是當時中國最大都市之一,在今河南省開封市西北,想來也還算比較威風吧。

但他此生不知是成心要“隐”還是混得不如意,也不知道他這一生的生活軌迹,反正是故事發生時,他已七十高齡了。

在古代平均壽命很短的前提下,他這年齡早就算是高壽之人了,而在這樣的年齡下,還在當保安,守大門,這實在混得不咋樣。因為史書無他任何家庭和親友的記載,看來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潇灑之人。也不知他如何炒作自己,怎麼就成了當世網紅了。名聲在外,以至于被這戰國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知道了。

侯赢:他是小人物,一位老打工仔,卻成為中國曆史上最牛的看門人

當時養士之風盛行,最著名的當然是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齊國的孟嘗君田文以及這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

這裡有個小問題,戰國七雄,為何隻有這四個諸侯國有養士著名的四公子,而其它三國,尤其是虎狼秦國都沒有呢?其實道理也很簡單,這本身就是對付秦國一場選秀,秦國自然是被排除在外的;而那人人都可欺負的孱弱南韓,沒幾人能看得上眼,自然也靠了邊;至于燕國嘛,作為一個超級古老的諸侯國,一派地暮氣沉沉,内外都缺乏活力,少有青年才俊,并且遠離虎秦,是以養士之風不盛,參與角逐,登上舞台的機會也少,當然也被評委們淘汰了。

這信陵君是一位養有三千門客的公子,當他知道侯赢是位賢者,一位居于市的隐士時,多次拜訪請他出山。又想送他厚禮。侯嬴不肯接受,說:“我幾十年重視操守品行,終究不應因做守門人貧困而接受公子的錢财。”但他最終還是接受了邀請,成為其門客。

侯赢:他是小人物,一位老打工仔,卻成為中國曆史上最牛的看門人

于是信陵君大擺宴席,親自執辔禦車,迎為上客,以最恭敬的禮儀待他,他不僅成了信陵君的座上賓,還得到了充分地信任。于是,他将一個叫朱亥的屠戶朋友介紹給了信陵君。

時值強秦攻趙,邯鄲危在旦夕。趙求救于魏,魏王命将軍晉鄙帶兵十萬救趙,但中途因畏秦,停兵不敢進擊,于是侯赢為魏公子精心策劃了竊符救趙之策。

大緻過程是這樣的,因魏兵停滞不前,而要讓将軍晉鄙進兵,必須要有魏王持有的另一半的虎符,同晉鄙所持的合上才行。侯赢讓信陵君去找魏王寵幸的如姬,将虎符偷出,才能北邊援救趙國,西邊打退秦軍。信陵君聽從了他的計策,請求如姬相助。如姬果然盜得晉鄙的兵符給了公子。

接下來侯赢怕晉鄙抗命不遵,來回請示耽誤時間,便讓朱亥與信陵君同行,說如果晉鄙不聽命,就讓朱亥将其擊殺。并說:"我本應當跟随您前往,因為年老而不能前去。我會計算公子的行期,在你到達晉鄙軍營的那天,我将面北而自殺,以此給公子送行。"公子于是出發了。

侯赢:他是小人物,一位老打工仔,卻成為中國曆史上最牛的看門人

果然,信陵君到了晉鄙的大營,出示了虎符,晉鄙也不肯交出軍隊。朱亥便殺了晉鄙。信陵君指揮大軍奔赴趙國,終于擊退了秦軍,保全了趙國。這便是曆史上的著名的“竊符救趙”。

但也就在就在信陵君到達晉鄙大營的那一天,侯嬴果然實踐了諾言,面向北方自殺了。

以前讀《史記》時,對侯赢為什麼勝利在望時要自刎一事沒有多想,好像也沒太關注此事,隻去關心結果了。現在想想,其中的名堂還真是多多。

首先,這信陵君是個仁人君子,一方面是甯死救趙,另一方面卻不忍心殺晉鄙,當聽到侯赢說出“晉鄙聽,大善;不聽,可使擊之”時,竟“公子泣”。對此,他擔心信陵君心一軟而引緻功虧一篑,是以用“北向自刭”來激勵信陵君。

侯赢:他是小人物,一位老打工仔,卻成為中國曆史上最牛的看門人

其實這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就是激勵朱亥,必須椎死晉鄙。倘若朱亥猶豫,也會前功盡棄。對此明人李贽看得最真切,他在《藏書 直節名臣》說:“田光以死激荊轲而匕首發,侯生以死激朱亥而晉鄙椎。何者?荊轲與太子本無相知之素,朱亥于公子亦無深交之分也。故侯生死而朱亥決矣。”此語一針見血。

但是,如果再細細地品,可能這其中還有自愧,自責,自咎的意思。殺老将軍晉鄙,損魏棟梁,是為自愧;獻盜符之計,欺君犯法,是為自責;置信陵君于不義,毀一世清名,是為自咎。以此三自,侯赢也隻能一死了結自己一條路可走了。

最重要的還是一個“義”字,也就是知恩圖報,無論是荊轲還是專諸,他們都明知道這主子對他們如此地好,是有其目的,但還是感恩于這樣的真誠,這侯赢也是如此。他決不是一個普通的看門人,而是一個胸有韬略,卻一直未能找到施展抱負的機會的世外高人。當他發現信陵君确是一個仁而下士,且不乏義勇氣概的政治家,覺得自己韬光養晦待機而發數十年深埋心底的夙願終于可以實作了。

侯赢:他是小人物,一位老打工仔,卻成為中國曆史上最牛的看門人

當他感覺到自己的理想就要實作時,内心的也是五味雜陳,看到信陵君那遠去的背影,他如釋重負,知己已遠,生也無意,他活着,不為錢财,不為地位,為的是自我價值的實作。既然已經實作了,他也沒有活着的理由了。

明代茅坤曾說:“信陵君是太史公胸中得意人,故本傳亦太史公得意文。”實際上,不僅信陵君是太史公胸中得意人,侯赢同樣也是。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為大義刎頸自殺,走得那樣幹淨利落,那麼沉着灑脫。在侯赢的身上,寄托着司馬遷“士為知己者死”道德觀念,字裡行間洋溢着作者無限的深情。

侯赢:他是小人物,一位老打工仔,卻成為中國曆史上最牛的看門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