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太子丹,姓姬名丹,燕王姬喜的兒子。作為太子,自小便作為質子送往趙國。而什麼是質子呢?戰國時期,諸侯國為了取得互相信任,往往把一個王子作為人質抵押給對方,以保證兩國協約的貫徹落實。人質生活在别國的都城裡,不能輕易離開,否則就是背叛盟約。如果雙方兵戎相見時,被進攻的一方就被将人質送到國家都城,一是要挾,二是提醒對方遵守盟約。太子丹就是承擔了這樣的使命,成為了質子。而同時期的嬴政也是這樣的身份,嬴政是秦國在趙國的質子。相同的身份,大約同樣的年紀,使兩個人惺惺相惜,成為好友。而據《史記》所載:“太子丹與王善”、“秦王少時與丹歡”,一個“善”字,一個“歡”字,說明他們的關系是相當的不錯。

(太子丹)
但是後來,秦王子楚駕崩,嬴政作為繼承人成為了秦王,而同時期的燕王姬喜還在世,太子丹回到燕國後非但沒有繼承王位,反被送往秦國當質子。但是太子丹并未得到嬴政善待 反而是羞辱。有人說:“秦王嬴政羞辱太子丹是因為二者的友情因地位懸殊而産生了變化。”但其實不盡然。通過太子丹種種經曆可推斷,太子丹為人是和嬴政極其相似的,如果太子丹成為了燕王,即使燕國弱小如綿羊,但在太子丹這頭狼的率領下,雖不至于反殺秦國,但是起碼會給秦國統一造成巨大麻煩。于是秦王政為了統一大業的考慮,提出了“使日再中,天雨粟,令烏白頭,馬生角,廚門木象生肉足,乃得歸”的要求。這句話可以看出來秦王政是根本不想讓太子丹回燕國的。因為他知道放太子丹回燕國是對秦的統一大業極為不利的。但是哪知這些事情真的發生了,秦王不得不放他回去。但是在半路上設下了陷阱,而太子丹卻順利逃回了燕國。關于太子丹逃回燕國的經過,古籍是這樣記載的“秦王不得已而遣之,為機發之橋,欲陷丹。丹過之,橋為不發。夜到關,關門未開。丹為雞鳴,衆雞皆鳴,遂得逃歸。”(此舉與孟嘗君雞鳴狗盜有異曲同工之味)
回到燕國的太子丹根本來不及等到他自己繼承王位抵抗秦國,因為秦國此時已經滅亡了三晉(韓趙魏),且兵臨易水。在加上秦王通緝的樊於期被太子丹收留,秦國攻打燕國是早晚的事。更何況燕王姬喜是一個膽小懦弱,為了自己活下去不擇手段的人(這點可以從他最後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親手割下兒子姬丹的頭給秦王政送去可見一二)。荊轲刺秦實乃不得已而為之的下下策。且荊轲失敗的根源也在于太子丹。其原因如下:
(一)所托非人
我們來看一下荊轲刺秦的主角,荊轲和秦舞陽。荊轲刺秦确實很出名,但荊轲技藝不精。荊轲的劍術是典型的上不了台面的。在與豪俠蓋聶論劍時,他因技藝低劣且招數下流,遭“蓋聶怒而目之。”與邯鄲人魯勾踐比試劍法時,荊轲又習慣性使出下三濫陰招,招緻“魯句踐怒而叱之,荊轲嘿而逃去。”太子丹派這等貨色去執行刺秦重任,又豈能成功?此外,荊轲在刺殺任務八字還沒有一撇時,居然好意思向樊於期描述行刺細節:“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胸。”這個幻想細節完全建立在秦王是泥塑木雕或被吓得無法動彈的前提上,典型的一廂情願。荊轲無數次在腦海中演練這個細節,已經達到爐火純青地步。是以,當面見秦王圖窮匕首見那電光火石瞬間,荊轲條件反射般“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可惜,秦王反應神速,在毒匕首“未至身”前“驚,自引而起,袖絕。拔劍。”因劍鞘過長,倉促之間無法拔劍還擊,隻得“環柱而走”躲避荊轲襲擊。荊轲一擊不中,貓追耗子般追擊秦王,貌似占據上風。但因其速度與力度均遠遜秦王一籌,又笨到被太醫的藥箱砸中,使得秦王有機會拔劍反擊。持匕首的荊轲自然不是握長劍的秦王的對手,左大腿被秦王砍斷。荊轲孤注一擲,把毒匕首當暗器襲擊秦王,“不中,中桐柱”,又被秦王連刺七劍,徹底失去抵抗能力。
(荊轲)
然後再看副手秦舞陽,秦舞陽,這個說他能“年十三,殺人”的狠角色,跟螃蟹似的在大街上橫着走道兒,滿世界都沒人敢擡眼看他。田光給他相面的結論是:“秦舞陽骨勇之人,怒則面白。但實際上就是一個敢于窩裡橫的主(也有可能是燕國人太弱)。他手捧藏有毒匕首的地圖進至秦宮遙見秦王時,竟然慫得兩腿篩糠“色變振恐”,在荊轲追逐秦王時也沒有提供一點兒幫助。
(秦舞陽)
(二)戰略錯誤
在接見荊轲時,太子丹是這樣設想的:“荊卿,我絕不是唯獨考慮燕國的,完全是毫無私心雜念地為天下諸侯謀求生存。我請求您攜帶‘重利’,替燕國出使秦國,接近秦王生擒他。然後仿效曹沫劫持齊桓公,逼其返還所有侵吞的諸侯土地。如果他不同意,你就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你紮死他!秦王一死,秦國必定陷入内亂,諸侯便可得到破秦良機。荊卿為天下諸侯萬民謀福,必定成為萬古流芳的大英雄!”
太子丹刺殺行動的戰略規劃,充分暴露出愚蠢與膚淺。曹沫劫持齊桓公得以成功的背景是:春秋時期雖然已是禮崩樂壞,但諸侯國之間因同時遵奉周天子,是以還不同程度地守誠信。注意重點,此時已是戰國末期,打仗都講究兵不厭詐了,誰還遵守契約啊?秦國一枝獨秀,六國合縱形同虛設。秦國“已虜韓王,盡納其地。又舉兵南伐楚,北臨趙”,各國人人自危,自顧不暇。在如此情勢下,太子丹居然企圖重演曹沫劫持齊桓公舊戲,無異刻舟求劍。再說了,就荊轲一個人,生擒民風彪悍的秦地君王,怎麼能成功?換言之,秦始皇已經是奮六世之餘烈,就算秦王被刺殺成功了,大不了再多一代,奮七世之餘烈,換個換個君主同樣統一天下。是以,太子丹純屬被驢踢壞了腦袋,才異想天開制定出刺秦戰略。
荊轲刺秦失敗之後,秦王嬴政加速了滅亡燕國的速度,最終太子丹被其父親燕王喜和代王嘉合謀殺之,頭顱被送到秦王政面前。太子丹終究還是失敗了。
【參考資料】
1.《史記 刺客列傳》
2.《燕丹子》
3.《論衡》
4.《戰國策 燕策 太子丹質于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