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94年,國軍老兵趙贈熊給央視寫了封求助信,核實身份後引來專訪

2016年9月19日,江蘇省常州市嘉澤鎮上,一個老人默默地離世了,這是一個身材略有些佝偻的老頭,生前總喜歡穿着一身老舊軍裝到處晃悠。

老人的葬禮舉辦得十分簡樸,看起來身邊也沒有多少親人,不過他很高壽,足足活了一百零六歲,是當之無愧的世紀老人,周圍的鄉親們也多多少少伸頭看了幾眼,但也沒誰太過關心。

因為這個老人長期都很低調地生活,也從不提起自己從哪裡來,過去是做什麼的,平時的興趣愛好也隻是看看書、寫寫字,隻不過有的時候經常奇怪地看着天上發呆,好像那裡有什麼似的。

而實際上,在1994年的時候,他曾坐在屋子裡偷偷寫了一封信,信不長,收件人是中國中央電視台。

1994年,國軍老兵趙贈熊給央視寫了封求助信,核實身份後引來專訪

他之是以寫信,是因為那天他和往常一樣在家裡看電視,他雖然年紀大了,但對新聞時事還是比較關心,那天央視播出了一檔節目,叫《神州風采》,本期講的内容是新中國第一批女子飛行員。

畫面上,姿态昂揚的女兵們以自信的表情、熟練的駕駛技術,筆直而漂亮地直沖雲霄,在天空中擺動出優雅的弧線,驕傲地接收着中央上司和人民的檢閱,她們畢業于50年代,都是經驗豐富的老飛行員了。

老人默默地盯着電視機,看得出了神,就好像自己也跟着她們一同翺翔在天際一般,過了許久他才回過神來,快步走到自己的書桌前,捏着微微發顫的指尖寫下了那一封信。

不久後,央視的從業人員就收到了信,他們大為吃驚,趕緊把東西轉交給了上級上司,上司看完後也很疑惑。

因為信的作者雖然署名了,但那個名字他從未聽過,可是對方竟然說自己和電視上那第一批女飛行員相識,已經四十多年未見了,希望他們能為自己安排一下,告知她們的近況或是見上一面。

這事情可大可小,一時間誰也不能下定論,隻好趕緊去聯系當事人,也就是那批女飛行員,但得到的回複卻讓他們更加吃驚,原來這個來信老人的真實身份比他自己所說的還要誇張一些。

這位老人到底是誰?有着怎樣的過去?他和中國第一批女子飛行員之間又有着怎樣的關聯?

1994年,國軍老兵趙贈熊給央視寫了封求助信,核實身份後引來專訪

一切都要從近百年前的江蘇小鎮說起。

趙贈熊原本就是常州武進區嘉澤鎮人,1911年他出生在這裡,由于家庭條件不錯,又身處發達地區,趙贈熊從小就接受着較為先進開明的教育,讀書也非常用功。

那個時代中國大地一片混亂,像趙贈熊這樣的青年心中無不懷揣着救亡圖存的理想,追随着各式各樣新思潮的腳步向前摸索。

年輕英俊且成績優異的趙贈熊在十裡八鄉也是佼佼者,他在20歲那裡便毅然決然地投筆從戎,他離開了家鄉,憑自己的本事考入了當時國内最頂尖的黃埔軍校。

在這裡,趙贈熊受到了全方位的軍事教育訓練,周圍的同學也都是立志要上陣報國的進步青年,是以等到他畢業之後,便進入了國民黨軍陸軍戰車部隊任排長。

随着抗日戰争的全面爆發,趙贈熊也踏入了這片戰場,他憑借着自己豐富的理論知識試圖殺敵建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在多數時候,仍然難以正面擊敗日寇。

相比于當時的共産黨和其他部隊,國軍從裝備上而言,已經是絕對的領先了,但趙贈熊卻發現自己根本奈何不了日軍的空中力量,他們的飛機成片呼嘯而來時,己方完全無法抵抗,隻能躲入戰壕或防空洞。

1994年,國軍老兵趙贈熊給央視寫了封求助信,核實身份後引來專訪

年輕的趙贈熊覺得很憋屈,為什麼自己的部隊就沒有如此程度的空軍武裝呢?從這個時候起,他已經開始不滿足于大地上的戰鬥了。

而就在兩年之後,趙贈熊聽說有航空學校正在招人,他毫不猶豫地搶着報了名,以他在軍中不錯的履曆,很快便被錄取進入中央航空學校學習,如願以償地走上了飛行員的道路。

年僅二十五歲的趙贈熊沒有辜負這次難得的機會,他在空軍學校踏實用功地學習飛行駕駛技術,畢業後便再次投身入抗日戰争之中,這一次他不再為日寇的飛機而感到苦惱,那些都是他要擊落的目标。

除了戰鬥機以外,多面手的趙贈熊什麼都能幹,當時空軍部隊原本就人才稀缺,是以他還陸續駕駛過轟炸機、偵察機,一路從飛行員做到飛行隊長、科長、參謀處長直到特種空運庫長。

對于飛行,趙贈熊是有着天賦的,而且他深知一人的力量是無法扭轉戰局的,是以他作為老前輩,對于很多新人總是非常坦誠,毫不藏私地傳授着自己的經驗,為抗日戰争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飛行員。

1945年抗戰終于取得勝利後,功成身退的趙贈熊也就被調任往成都,開始了自己的飛行教官生涯。

1994年,國軍老兵趙贈熊給央視寫了封求助信,核實身份後引來專訪

對于打擊外部侵略者,他自然甘願抛頭顱灑熱血義不容辭,可是當國軍轉而将槍口對準自己的同胞時,趙贈熊猶豫了,他開始思考這樣做的意義和對錯,在之前蔣介石反對抗日的時候他就已經深惡痛絕,對國民政府内官僚的腐敗他也再清楚不過。

而到了1949年時,國民黨部隊在全國的戰場上都已經節節敗退,被解放軍逼得龜縮到西南一隅,趙贈熊此時正擔任國軍特種空運庫長,他眼看着局勢越來越遭,但自己畢竟一直受到國軍栽培,是以對去留的問題感到非常焦慮。

于是他在深秋的一個夜晚獨自來到了妹妹家裡,他知道自己的妹夫是一位老共産黨員,是以此行的目的就是為了聽取一下他的意見。

妹夫了解到他的想法後大為欣慰,他深知趙贈熊的本事,如果能将他争取過來,那絕對是一件天大的好事。是以他苦口婆心地勸說::

“現在國民黨大勢已去,中共取得政權已經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的事情了,這一點任何人都無法阻止,你是個非常優秀的空軍人才,如果現在棄暗投明加入組織,以後必定是大有前途的,這是要慎重考慮的大事。”

這些情況趙贈熊又何嘗不知道呢,他原本就已經打定主意,隻是想要得到其他人的支援,他當初投筆從戎邁入沙場,初心原本就是為了國家而不是哪個黨派,現在蔣介石執意挑動内戰,拒絕和平,而讓無數的百姓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他早已不能無動于衷了。

妹夫的一番話,已經讓他不再猶豫。

1994年,國軍老兵趙贈熊給央視寫了封求助信,核實身份後引來專訪

不久後,國軍開始從成都撤離,趙贈熊将自己的妻子、兒子和一女兒送上了飛機,隻有一個小兒子因為生病住院而留在了他的身邊。

随着時間的推移,解放軍部隊先是攻克了重慶,随後便朝着成都而來,趙贈熊此時已經很平靜,他努力在混亂中将空運庫裡的物資完整保留了下來,這些物資相當珍貴,其中僅降落傘一項就有3000多件,折合大洋達30餘萬塊。

而他本人在解放軍進城前便參與了起義,同時将物資全數上交。

對于中央政府而言,趙贈熊這樣的人才他們是非常重視的,在接受了他的投誠後,便将他調往西南軍區航空處的牡丹江第7航校,經過了一番波折後,他又成了一名飛行教官。

沒過多久,到了1950年,新中國已然建立,空軍部隊的發展也自然被提上了首要的日程,于是根據中央軍委的訓示,空軍陸續從華東軍政大學和航空預科總隊内挑選除了55名女學員,送到牡丹江第7航校學習技術。

這批女孩是新中國的第一批女航空人員,其中14人負責教育訓練飛行員崗位,而她們的教練就是當仁不讓的趙贈熊。

1994年,國軍老兵趙贈熊給央視寫了封求助信,核實身份後引來專訪

在這之前,航校的上司特意找到過他,除了委任教練的職務外,還一再叮囑,因為解放軍空中力量非常薄弱,女飛行員更是一個也沒有的,這是一項開創性的事業,是以務必要做好,讓她們14個人全部合格通過,争取0淘汰。

對于趙贈熊而言,這是一個不小的擔子,因為毛主席是提倡“婦女能頂半邊天的”,可是以前都認為女人普遍不男人,國民黨當初也有過培養女性飛行員的意圖,但最後都因為人員不達标而失敗了。

趙贈熊自己也從沒帶過一個女學員,想要在這麼短的時間内讓所有人全部合格,即便是他也感到壓力深重。

不過好在老師本領過硬,學員們也很争氣。

這批女學員也都是國家精挑細選而來的,她們的确有不少問題在,比如最基本的膽子小、自尊心太強等,可是她們也非常勤奮好學、肯聽教練的話。

最重要的是,這批人普遍文化水準都較高,最差都是高中畢業生,也不乏大學生,在當時可謂是很高的學曆了,是以她們對一些理論課程比較容易了解,不用趙贈熊費力去解釋很多遍。

當然,一帆風順也是不可能的,在後面的訓練中,膽子小、容易猶豫成了女學員們最大的通病,但趙贈熊從不是以生氣,他總是耐心地安撫學生情緒,甚至為個人設立單獨的訓練方案。

1994年,國軍老兵趙贈熊給央視寫了封求助信,核實身份後引來專訪

就這樣,對于小馬力飛機,女學員們逐漸已經能夠完全掌握了,可是上級的任務很艱巨,時間非常緊張,經過和其他兩位教練的磋商,趙贈熊決定跳過中級訓練,直接讓學員們開始練習大馬力飛機。

這是很冒險的辦法,一開始完全不被人看好,到了實際訓練,也有很多學員根本無法接受一下提高這麼大的難度,産生了退卻的念頭。

趙贈熊不緊不慢地對她們說:“上級有指令,你們要努力,我也要努力,現在直接增加很大的飛行難度,搞不懂很正常,時間還是有的,不要到這裡就放棄,至少我是有信心的。”

他總是用溫和、有耐心的話去寬慰自己的學生,減輕她們的負擔。

而功夫不負有心人,到了畢業的時候,趙贈熊負責的5位女學員,成績基本上都相差無幾,全部在合格線之上,通過了飛行駕駛測試。

1950年5月,航校舉辦了起飛典禮,第一個展示的人自然是最受考驗的,是以自信的趙贈熊派出了自己的學生阮荷珍出列。

阮荷珍是一位成績比較優秀,性格也比較沉着的女學員,不過面對着單飛的任務和老師的期待,她也有些緊張。

1994年,國軍老兵趙贈熊給央視寫了封求助信,核實身份後引來專訪

阮荷珍

當時飛行駕駛的都是美國的PT-19訓練機,都是破舊零件組裝的,安全系數很差,但年僅19歲的女孩帶着堅毅的眼神踏入了駕駛艙,沒過多久,飛機的發動機開始轟鳴。

訓練機慢悠悠地沿着地面滑行,再到逐漸向上拉升,再到一躍而起沖上天際,遵照着航線平穩地劃出靓麗的弧線,然後平穩地降低高度,安全着陸。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但随着阮荷珍從駕駛艙中走出來,這些焦慮都變成了歡呼喝彩。

之後的飛行典禮上,十四名女學員真的無一失誤,全部通過單飛測試,完成了國家的期許,順利畢業。

畢業後的她們都被配置設定到了空軍的部隊内工作,不過因為涉及到不少機密,一律不許和外部人員通信,趙贈熊也就是在這會兒跟她們失去了聯絡。

但在那之後,趙贈熊仍然在第7航校内兢兢業業地教學,帶出了一批又一批的飛行精英,後來抗美援朝戰争爆發,雖然此時的趙贈熊已經不會再參與到戰争中去了,但他陸續為國家培育出了三百多位優秀的飛行員,其中不少人都投身北韓戰争,作出了很大貢獻。

是以,當1955年時,在北京舉辦了首屆空軍首屆英雄模範功臣代表大會上,趙贈熊也被邀請出席,并且在同年5月獲得了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部頒發的一等功勳章。

1994年,國軍老兵趙贈熊給央視寫了封求助信,核實身份後引來專訪

可惜後來趙贈熊因為國家改制,被迫轉業到民航工作,又因為年紀較大,被降職成了排程員,幾經波折後隻能進入一家機械廠工作直到退休傳回江蘇老家。

他默默地工作,默默地生活,從來沒有一句多言,一直到1994年他在電視上看到了那些自己親手帶出來的女學生們,才向央視寫信請求能和她們再見一面。

央視經過身份核實後,立刻同意了老人樸素的請求,可是時隔41年,當初那批女學員現在隻能找到其中兩人了。

常州市電視台接到上級任務後,馬不停蹄地趕往嘉澤鎮對趙贈熊老人進行了慰問和采訪,并成功牽線搭橋。

不久後,兩位女學員和趙贈熊以及當初航院的魏校長終于在中國航空博物館的大門前重逢了,老人久違地異常高興,兩位女學員如今也已過了花甲之年,面對曾經的教員,無語凝噎。

博物館内都是一些很老式的早就退役的飛機,但在這幾個人眼裡都無比熟悉,博物館長聽說了他們的身份,趕緊親自出來迎接并帶領他們參觀。

在對往昔的回首中,趙贈熊和自己的學生們仿佛有說不完的話,臨别後,他們就約定以後一定要經常聯系,事實上,他們的确再也沒有斷了書信往來,逢年過節之時學生們還會給老人寄去禮物。

1994年,國軍老兵趙贈熊給央視寫了封求助信,核實身份後引來專訪

趙贈熊在家鄉對自己的光輝經曆是隻字不提的,他唯一關心的就是國家、教育和學生的關心,但這一段故事不會被曆史所遺忘,他為中國航天作出的貢獻也會被我們永遠銘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