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特羅洛普筆下19世紀的英國:一個彌漫極端利己金錢意識形态的社會

安東尼·特羅洛普

安東尼·特羅洛普是19世紀英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如今世道》《尤斯蒂斯鑽石》。

他被稱之為“時代的号角”,與簡·奧斯汀、狄更斯、薩克雷、喬治·艾略特等齊名。

特羅洛普筆下19世紀的英國:一個彌漫極端利己金錢意識形态的社會

《如今世道》

《如今世道》的故事很簡單,主要說的是兩個女人的愛情婚姻。實際上是雙主角,一個叫瑪麗,一個叫喬治安娜。這兩個故事、兩個人是按照兩條平行但互有交叉的線索來講述的。

瑪麗的生活裡主要有兩個男性。第一個是父親梅爾莫特,第二個是後來認識的情人費利克斯。

特羅洛普筆下19世紀的英國:一個彌漫極端利己金錢意識形态的社會

瑪麗并非出身貴族或者世代的豪富之家,直到她成年以後,父親才通過投機暴富。梅爾莫特對這個女兒并不好,常常打她,然而又将其視為奇貨,時刻等待把瑪麗嫁入豪門,好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

在父親的安排下,她認識了貴族費利克斯。費利克斯隻是一個落魄的貴族而已,他根本不喜歡瑪麗,隻不過是看上她的父親有錢,而他需要錢來維系自己紙醉金迷、奢華的生活罷了。

在和費利克斯戀愛的過程中,瑪麗一再和父親爆發沖突。梅爾莫特為了給自己留後路,把一筆财産置于瑪麗名下。當他面臨破産想要動用這筆錢時,無論他怎樣軟硬兼施,瑪麗始終不肯在契據上簽字。以至于走投無路的梅爾莫特自殺而亡。

特羅洛普筆下19世紀的英國:一個彌漫極端利己金錢意識形态的社會

在父親死後,這癡情女去找情郎,打算把錢交給他,兩人一起遠走高飛,那男人卻根本不願見她,因為他不相信姑娘手裡有錢。在這一切都真相大白後,瑪麗選擇了離開,去了美國。

相比瑪麗,故事的另一主角喬治安娜出身于貴族家庭,但是沒落貴族,是以她渴望擁有金錢,她想通過婚姻獲得财産。

特羅洛普筆下19世紀的英國:一個彌漫極端利己金錢意識形态的社會

同時她很心高氣傲,她一直找不到一個讓自己滿意的,找到有錢的,但身份不相配,或者什麼品位不好,又說人家長得不帥,一直挑到三十多歲,她都沒有挑好。蹉跎了歲月,人也沒找到,她想結婚,想嫁一個好人家。她又不是不想結婚。但就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

她原想找一個勳爵,後來又降低标準不要求是貴族,看到自己一直嫁不出去,她内心焦灼, 再降标準。一直找不到符合條件的對象讓她亂了方寸。

特羅洛普筆下19世紀的英國:一個彌漫極端利己金錢意識形态的社會

後來她遇到了一個猶太人布雷格特先生。不過布雷格特先生長得肥胖,身上油膩,年已五十。實際上,外貌、身份、年齡都讓喬治安娜不滿意,唯一滿意的地方是布雷格特有錢,而且愛她,還承諾給她在鄉下和在倫敦都給提供一棟房子。

雖然喬治安娜心中有萬般不願意,但在物質和金錢面前,她還是決定選擇金錢,嫁給布雷格特。與其說她想嫁給布雷格特先生,不如說她想嫁給布雷格特先生提供的房子。因為一所豪華的莊園不僅是安居的邸宅和活動的場所,還是身份的标志、地位的象征和家庭實力的展示。

特羅洛普筆下19世紀的英國:一個彌漫極端利己金錢意識形态的社會

喬治娅娜的父親因為收入的銳減,被迫轉讓出售倫敦的莊園宅第,她家再也不能住倫敦了,而倫敦這個大都市又是她内心向往的地方。雖然父母強烈反對她嫁給布雷格特,但她希望通過婚姻維持或改善自己的經濟際遇,正是基于這個動機她做出了選擇。

然而,這一次她又落空了。布雷格特因為受到梅爾莫特的牽連,生意失敗,不能提供倫敦的住宅。得知這一消息喬治娅娜毫不猶豫地撕毀了婚約。

最後,喬治安娜選擇與小自己五歲的、貧窮的教堂助理牧師巴瑟勃爾特先生私奔。《如今世道》的兩個主人公,一個遠走高飛,一個私奔了事,挺耐人尋味的。

特羅洛普筆下19世紀的英國:一個彌漫極端利己金錢意識形态的社會

《尤斯蒂斯鑽石》

《尤斯蒂斯鑽石》故事的主角叫麗芝。麗芝出生貧寒,從小喪母,她的父親把飲酒和賭牌當作人生的全部,将每天都看成是彌留之際來享受,父女倆的生活多半靠借貸來維持。

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她急切需要婚姻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幸運的是,她遇到了尤斯蒂斯男爵。嫁給他後,她的經濟狀況出人意料地好,名正言順地過上了多金又悠閑的爵士夫人生活。

特羅洛普筆下19世紀的英國:一個彌漫極端利己金錢意識形态的社會

可惜,尤斯蒂斯英年早逝了。不過作為他遺孀的麗芝得到了極為慷慨的遺贈:除全部現金存款之外,她終生擁有每年能帶來四千英鎊收益的蘇格蘭地産。這筆錢财足夠她的開銷,即使應付不時之需,也是綽綽有餘。

不過她還不滿意,貪心的她還要得到尤斯蒂斯家族代代相傳的鑽石項鍊,因為這個鑽石項鍊讓她光彩奪目,能在宴會上風光無限,賺足眼球,極大滿足了她的虛榮心。

特羅洛普筆下19世紀的英國:一個彌漫極端利己金錢意識形态的社會

尤斯蒂斯去世後,這條鑽石項鍊是需要傳承給家族男丁,也就是他去世丈夫的弟弟約翰·尤斯蒂斯的。但麗芝不願意,她多次拒絕約翰·尤斯蒂斯的索要,死皮賴臉地把寶物占為己有。

期間,她多次編造謊言,玩弄花招,包括挑撥離間和多角戀愛的遊戲。後來她家被盜竊了,于是她将計就計,說項鍊被盜了,讓她得以占有鑽石項鍊。誰想到,後來竊賊再次光顧,這次真的把鑽石項鍊偷走了。同時,她第一次的謊言也被戳穿。

故事的最後,麗芝不但失去了寶物,而且還敗壞了名聲,最終落得個衆叛親離的下場。

特羅洛普筆下19世紀的英國:一個彌漫極端利己金錢意識形态的社會

故事背景

19世紀的英國,因為這一世紀主要是維多利亞主導,是以也叫“維多利亞時代”。19世紀的英國,因為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使得英國率先成為世界頭号強國。大量新富裕資産階級崛起,他們掌握了大量财富,舊貴族的利益在不斷削弱。

随着新富裕資産階級地位的崛起,他們的意識形态日漸成為主流的社會價值觀,功利主義、拜金主義、實用主義、适者生存等觀念流行,金錢代替了價值。

在當時社會,無論是上流社會,還是中下層階級。無論是舊貴族,還是新富裕資産階級,底層勞工、農民,都對财富、榮譽、成功的欲求無限膨脹。整個社會彌漫着一種利己主義的自私冷酷的金錢意識形态。

特羅洛普筆下19世紀的英國:一個彌漫極端利己金錢意識形态的社會

“适者生存”的價值觀流行,新富裕的資産階級他們因為通過個人奮鬥,抓住機遇,發了财,然後依靠金錢擠進上流社會。是以他們特别強調個人奮鬥,勤奮、努力上進,自信的他們極力鼓吹奮鬥觀、成功學。

當時的底層群眾更是熱衷于這些小人物通過奮鬥改變命運的勵志故事,因為他們看到了自己,也看到了自己的未來,他們幻想自己也可以複制這些人成功的傳奇經曆,越來越多的人相信成功來源于努力工作,通過自身奮鬥是可以進入上流社會的。

人們對自我奮鬥的過分推崇卻逐漸演化為一種貪欲和對自我利益的無情追逐。人們把賺錢看作頭等重要的事情。

特羅洛普筆下19世紀的英國:一個彌漫極端利己金錢意識形态的社會

在功利主義價值觀的指引下,人們瘋狂追求自我利益,過度的追求又直接導緻了拜金主義在維多利亞社會盛行。拜金主義認為金錢萬能,是衡量一切行為的标準。連愛情婚姻亦是如此。

金錢婚姻

在維多利亞時代,人們締結婚姻往往并不是建立在愛情的基礎上,婚姻多半是通過男女雙方的家庭、介紹人或者在沒有撮合者的情況下以條約的方式确定下來并進行的。婚姻要門當戶對。至于愛情,人們認為婚後自然而然就會産生。

特羅洛普筆下19世紀的英國:一個彌漫極端利己金錢意識形态的社會

婚姻是舊貴族和新富裕資産階級連接配接起來最有效和快捷的方式。舊貴族骨子裡歧視趕上工業革命而向上湧的新富裕資産階級的,在舊貴族眼中,這些新富裕資産階級隻是一群暴發戶而已,他們不希望其他階層的人輕而易舉地擠入他們的圈子,但是随着财富轉移,貴族仰仗的土地财富已經不能夠滿足他們日益奢華的需求,家道中落,貴族在财政上處于困境,他們需要新富裕資産階級資本的扶持。

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催生的新富裕資産階級雖然有大量财富,但沒有門第和頭銜,他們希望憑借自身的财力優勢跻身貴族行列。

兩個階層有自己不同的需求,而滿足各自需求的最便捷有效的方式就是聯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