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擁兵40萬的西北王馮玉祥,為什麼會甘願,擔任沒有實權的副委員長

曆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将來的回聲,是将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1937年7月7日,日寇發動了全面入侵戰争。8月蔣介石将全國劃分成五個戰區,每個戰區都有自己的最高司令官負責這個戰區的戰事。而蔣介石為了友善管理,這五個戰區,以及全國對日作戰形勢。成立了軍事委員會最高指揮系統,委員長:就是蔣介石;俗稱蔣委員長。除此之外還有參謀總長:程潛;副參謀總長:白崇禧,軍政部長:何應欽。

這些人都是抗戰初期,上司國軍作戰的上司班子。那麼問題來了:上司國軍作戰的最高長官,肯定是委員長是蔣介石。那麼,你們知道副委員長又是誰擔任嗎?

擁兵40萬的西北王馮玉祥,為什麼會甘願,擔任沒有實權的副委員長

蔣介石

其實,擔任副委員長的人選,大家肯定都熟悉,他就是蔣介石的結拜大哥,西北軍總司令馮玉祥。别看副委員長名字聽起來很響亮,但是沒有什麼實權,基本就是一個擺設。還不如戰區司令官那麼牛掰。那麼,作為曾經擁有40萬兵馬的西北軍總司令馮玉祥甘願擔任虛職?這就要從他人生經曆說起。

馮玉祥,原籍安徽省巢縣,出生于直隸青縣,也就是今屬河北滄州市人。他15歲就入伍當兵了,加上有個舅舅(陸建章)在北洋軍閥集團中為官,是以升遷比較快。不過後來陸建章被皖系軍閥徐樹铮給殺。沒有了大樹可抱的馮玉祥改投了直系軍閥集團。

擁兵40萬的西北王馮玉祥,為什麼會甘願,擔任沒有實權的副委員長

馮玉祥

1920年6月,在直皖戰争爆後,馮玉祥奉命入陝作戰。在這裡馮玉祥迎來他人生第一塊地盤,從此馮玉祥家在大西軍紮根了,是以,他上司的部隊也稱為西北軍。馮玉祥确實也很不容易,在直皖戰争中才得了一塊屬于自己的地盤。不過在後來的直奉大戰中又在背後搞小動作,讓第二次直奉大戰吳佩孚大敗。他卻趁機奪取北京,軟禁曹锟,把溥儀皇帝趕出紫金城。他敢這樣做,因為早已為自己找好了下家,南方的革命軍。

民國十三年(1924年)孫中山提出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開始進行國民革命。馮玉祥擁護孫中山的三大政策,積極參與和支援國民革命,是以,馮玉祥的部隊又改編為國民軍。他的三番五次倒戈,也被後人戲稱為倒戈将軍。

既然投夠了南方的革命軍,肯定也會參加北伐事業,是以在第二次北伐戰争中。馮玉祥的西北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并任總司令。其實當時閻錫山的晉綏軍,與李宗仁的桂軍,包括蔣介石的黃埔軍,并稱第二次北伐戰争四大軍事集團。而且蔣介石為了拉攏馮玉祥,閻錫山等人,與他們結拜異姓兄弟。

擁兵40萬的西北王馮玉祥,為什麼會甘願,擔任沒有實權的副委員長

北伐戰争的勝利雖然最終取得勝利,消滅了北洋軍閥,但是,新一代的軍閥戰争又開始了。在1930年爆發的中原大戰,馮玉祥的西北軍,閻錫山的晉軍,李宗仁的桂軍,還有張發奎的粵軍聯合在一起反蔣,史稱中原大戰。

經曆幾個月的互相殘殺後,蔣介石的黃埔軍殺出重圍,成為最終獲勝者。而反對他的幾家軍閥紛紛下野了,部隊被蔣介石收編。而收拾最慘的馮玉祥的西北軍,蔣介石把整個西北軍内部瓦解,分成幾個軍,西北軍番号取消。還馮玉祥從擁兵40萬的西北王,一下子變成了光杆司令。要知道後來,在抗戰時期閻錫山,李宗仁都重撐大權,隻有馮玉祥被蔣介石高高挂起。

沒辦法,手中無兵就像老虎失出了牙齒,魚兒離開了水,猴子失去了大樹。不過蔣介石為了政治需要,以及社會影響。在抗戰初期任命馮玉祥為副委員長,地位僅次于蔣介石。但内行人一眼就能看出,副委員長是一個虛職并沒有什麼實權。蔣介石這一招高明,讓馮玉祥留在自己身邊監管,好比把他放到外地要好。如果在外地馮玉祥糾集舊部反蔣,那豈不是得不償失。

沒有了西北軍的支援,讓曾經擁兵40萬的西北王馮玉祥,不得不任由蔣介石擺布,在抗戰初期擔任副委員長的虛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