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春秋小國鄭國,如何在兩個大國之間周旋?演繹進化版牆頭草

在春秋戰國時期,群雄崛起,有非常多的諸侯國獨立而形成一個個國家,據記載,春秋戰國時期一共有109個諸侯國,其中最出名的國家數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他們分别為:秦國、吳國、楚國、齊國、燕國、南韓、趙國等,他們之間的戰争一直持續到秦始皇一統六國才停息。而在春秋時期,出現過一個小國,他夾在兩個大國之間,卻沒有被這兩個大國給吞并,最後卻是被南韓滅亡的,而這個國家就是鄭國。 鄭國的開國君王是周宣王的弟弟名叫桓公,在周宣王在位期間,就把鄭地分給了他。鄭桓公為人随和,和當地的百姓們都能夠互通有無。到了周幽王時期,他因為才能出衆,被周幽王封為司徒,幫助周幽王教化百姓,百姓對他更是連連稱贊。

春秋小國鄭國,如何在兩個大國之間周旋?演繹進化版牆頭草

相比于周幽王來說,鄭桓公被襯托的更加高尚。周幽王喜好美色,成天都沉迷于酒池肉林之中,鄭桓公幫他處理了很多麻煩的事情,也自己得到了名聲。而自周幽王在烽火台點燃狼煙戲耍大臣将士之後,就寒了周朝将士們的心,而百姓聽聞也覺得這樣的君王無藥可救了。 當時正值周朝末期,土地分化嚴重,各地諸侯國都開始崛起,他們都不滿周幽王的統治,于是紛紛的不再朝貢,自己建立國家。當時鄭桓公就問自己的謀士,說當時的情形,皇室諸侯非常的多,自己怎麼樣才能夠在這其中脫險。而他的謀士給他一個建議,讓他遷都河南洛河東面。于是鄭桓公就帶着自己的族人和百姓們遷都到了河南,給自己的國家取名為鄭國。鄭國在春秋時期位于一個中心位置,北邊鄰晉國、衛國;東鄰宋國、陳國;南鄰楚國和蔡國;西面則是周國。而北邊和南邊分别有晉國和楚國兩大國家,尤其是楚國,國土面積龐大,資源豐富,對小小的鄭國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威脅。

但是這樣一個小小的國家,卻沒有被這兩個大國給吞并,而是後來被南韓所滅,可見鄭國在這夾在兩國之間,有他獨特的生存之道。鄭國雖然在春秋時期是一個軍事大國,但是由于國土面積太小,而導緻自己國家人數有限,士兵數量非常的少,是以才慢慢的衰落,而他夾在晉、楚兩國之間生存下來,并不是晉、楚兩國無心攻打,隻是因為鄭國有很好的處理自己的利弊和兩國之間的關系。

春秋小國鄭國,如何在兩個大國之間周旋?演繹進化版牆頭草

本來春秋初期,鄭國屬于一個大國,很多人都很眼紅,想要攻下鄭國,尤其是北方大國晉國。晉國率領一大批軍隊去攻打鄭國,卻被鄭國擊退。然後鄭國就想讨好楚國,于是就把戰場上面的戰利品都送給了楚國。而晉國不甘心,正在想對策滅了鄭國。可沒想到,兩年之後,鄭國的君王主動去面見晉國君王,說自己願意投降歸屬晉國,而晉國當時認為鄭國雖然小,但是卻強大,與其攻占不如合作,于是就欣然答應了。而另一邊楚國得知鄭國歸順晉國,于是惱羞成怒,立刻起兵攻打了隸屬晉國的鄭國。鄭國被攻下了,然後鄭國的君主就告訴楚國,說願意和楚國一起合作,然後一起對抗晉國,而之前投降晉國實屬無奈。于是楚國也應允了。

春秋小國鄭國,如何在兩個大國之間周旋?演繹進化版牆頭草

而鄭國一邊和楚國合作,一邊派人告訴晉國,說自己被攻克,也是被逼無奈所緻。這樣就輕易的挑起了晉國和楚國之間的沖突,而晉國、楚國為此實行了長達幾十年之久的戰争。而鄭國正是靠着自己牆頭草的個性,在這期間才得以生存。鄭國之是以生存下去,曾經還是一個強國,是因為鄭國的民心都是向着君王的。

鄭桓公就是以和善治理,早在他還隸屬于周朝之時,就對百姓們照顧有加。而自己坐上了鄭國的君王之位之後,對待民心也是一點都沒有松懈,他對百姓們的一些事情依舊是親力親為。而他的後代也依舊如同他一樣,對民心看的很重,這就導緻了百姓們對鄭國的依賴,以及有種強烈的愛國情懷。據說當時秦國想要偷襲鄭國,但是因為當時街上的百姓看見有軍隊,于是就四處傳播,導緻最後鄭國的百姓人盡皆知,秦國要來偷襲。秦國見百姓都知道了,自己的計劃也暴露了,于是就放棄了偷襲的計劃,灰溜溜的回去了。而這次危機,如若不是百姓們的萬衆一心,那麼鄭國将會被秦國所偷襲也加速滅亡。

春秋小國鄭國,如何在兩個大國之間周旋?演繹進化版牆頭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