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劉備不自稱是劉邦後代,而稱中山靖王之後?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劉備見人就說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以皇叔自居,四處混事。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劉備不自稱是漢高祖劉邦的後代,而自稱是中山靖王之後呢?漢高祖劉邦難道不比中山靖王劉勝有名氣嗎?

其實,劉備不是不願意,而是不敢。

為什麼劉備不自稱是劉邦後代,而稱中山靖王之後?

在古代封建社會的宗法上,《禮記》》記載,“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諸侯”、“庶子自為少長,不敢祖諸侯”的規矩,這是周禮的主要内容之一,後世多繼承。

“庶子自為少長,不敢祖諸侯”意思是指,按照宗法制,庶子自立門戶,成為一宗,不可以奉戴始祖,隻能任開創這一支脈的庶子為宗。

《禮記》原文“别子為祖,繼别為宗,繼祢者為小宗,有五世而遷之宗,在繼高祖者也;是放祖遷于上,宗易于下,尊祖故敬宗,敬宗是以尊祖稱也。庶子不祭祖者,明其宗也”。

宗法制度是周朝奴隸主貴族階級的繼承法,也是繼統法。實行這種繼承法,必須首先嚴格差別嫡庶關系。例如,天子世世相傳,每世天子都是嫡長子繼承父位而為第二代天子,奉戴始祖,是為“大宗”。其同母弟與庶兄弟封為諸侯,是為“小宗”。

每世的諸侯也是由嫡長子繼父位為第二代諸侯的,奉始祖為“大宗”。他的諸弟封為卿大夫,是為“小宗”。

每世的卿大夫也是嫡長子繼父位為第二代卿大夫,奉始祖為“大宗”,他的諸弟為“士”,是“小宗”。

士的嫡長子仍為士,其餘諸子為庶人。

諸侯對天子為小宗。但在其本國為大宗。卿大夫對諸侯為小宗,但在其本族為大宗。

以此相傳。

他們從此便不再追奉那個當皇帝的祖輩為祖宗了。

諸侯之庶子,别為後世為始祖也,謂之别子者,公子不得祢先君也。

為什麼劉備不自稱是劉邦後代,而稱中山靖王之後?

而劉備的祖宗是劉勝。為第一代中山王。

劉勝是漢景帝第九子,漢武帝的異母兄,封中山王,谥号靖,即中山靖王。

劉勝好酒色,日日寵幸後宮,兒孫共計一百二十餘人。

1968年在河北省保定滿城縣,發掘了埋葬劉勝和王妃窦氏的中山靖王墓。墓中出土劉勝金縷玉衣以及王妃窦绾的銀縷玉衣。

為什麼劉備不自稱是劉邦後代,而稱中山靖王之後?

《三國志》記載劉備是漢景帝第九子中山靖王劉勝之子劉貞的後代,而裴松之《三國志注》所引《典略》記載,劉備為“臨邑侯枝屬”,故劉備亦有可能是臨邑候劉讓或臨邑候劉複的後人,但仍可肯定劉備是景帝之後。

大概從劉備祖父劉雄開始,世居郦亭樓桑裡。

為什麼劉備不自稱是劉邦後代,而稱中山靖王之後?

父親劉弘在劉備少時已逝,劉備便與母親販賣草鞋、織草席為業。

村中有一株大桑樹,高五丈餘,從遠處觀看像是一台皇帝的車頂,路過的人皆訝異此樹的非凡,或說此家必當出貴人。

劉備小時候與家族中的小孩在樹下玩耍時,曾指着大桑樹說:“長大之後,我必乘坐車蓋像這桑樹一樣大的馬車。”他的叔父劉子敬正好路過,聽見以後,訓斥他說:“你别亂說話,害我們家被滅族!”

先主少時,與宗中諸小兒于樹下戲,言:“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叔父子敬謂曰:“汝勿妄語,滅吾門也!"

什麼叫羽葆蓋車?就是用鳥的羽毛裝飾的隻有天子才能乘坐的華蓋車。

劉備說這話,如果被外人聽見就會認為是要謀反篡位,是以他叔叔才訓斥他。

即使是王公貴族,也不能随便說出這樣的話。尤其是皇族帝胄,更不能這麼說。

在東漢時期,隻有漢獻帝能稱自己的祖宗是漢高祖劉邦,其他的皇族都不可以,尤其是劉備這個突然冒出來的野生皇族。

為什麼劉備不自稱是劉邦後代,而稱中山靖王之後?
為什麼劉備不自稱是劉邦後代,而稱中山靖王之後?

無獨有偶。

東漢的建立者劉秀,在稱帝之前一直是更始帝手下的将領,他自稱是長沙定王劉發的後人,而不敢自稱是漢高祖劉邦或者漢景帝的子孫。直到他登基稱帝,才尊漢高祖劉邦為祖宗。

為什麼劉備不自稱是劉邦後代,而稱中山靖王之後?

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出自漢景帝子長沙定王劉發一脈,因遵行“推恩令”從列侯遞降。到了劉秀這一代,淪落到種地為生。

《後漢書·卷一上·光武帝紀第一上》:世祖光武皇帝諱秀,字文叔,南陽蔡陽人,高祖九世之孫也,出自景帝生長沙定王發。……性勤于稼穑……光武事田業,比之高祖兄仲。

曹丕篡漢之後,漢獻帝退位,東漢滅亡,劉備在成都即位稱帝之後,才能尊漢高祖劉邦位族。

置百官,立宗廟,祫祭高皇帝以下。

這在古代叫小宗入主大宗,也就順理成章的繼承漢的遺産。

為什麼劉備不自稱是劉邦後代,而稱中山靖王之後?

還是三國時期的一件事,也可以說明宗法制度的嚴苛。

黃龍元年(229年),孫權于武昌(今湖北鄂城)登基為帝,建國号為吳,史稱東吳或孫吳。

孫權稱帝後,追谥其父孫堅為武烈皇帝,廟号始祖;追谥其兄孫策為長沙桓王。

為什麼劉備不自稱是劉邦後代,而稱中山靖王之後?

曾有曆史愛好者不解,為什麼不尊孫策為皇帝呢?要知道孫堅為東吳的開拓者,而孫策為東吳的創始者,功勞也很大的,按道理也應該被追封為皇帝。

但是不能。

因為如果追封孫策為皇帝,那麼他的後代的嫡系和孫權的後代嫡系都會以孫堅為祖宗,也就是說孫策的後代也有繼承東吳皇帝皇位的資格,這是不允許的。

是以孫權不能追封孫策為皇帝,隻能追封他為王,這樣一來,孫策的後代就失去了繼承東吳皇位的資格了。

這在古代禮法上是有嚴格規定的。

三國時期還有另外一個“劉皇叔”劉虞。

他是東漢宗室,東海郡郯縣(今山東省郯城縣)人,東海恭王劉彊的後裔,丹陽太守劉舒之子。

他也不敢自稱是東漢光武帝之後,而隻敢稱劉秀長子、東海恭王劉彊之後,甚至袁紹等河北諸侯想要擁立他當皇帝,也被他拒絕。

這是古代的一套宗法系統,規矩十分多,十分嚴格,十分複雜,現代人已經不熟悉了,是以對劉備自稱中山靖王之後而不稱漢高祖劉邦之後十分不了解,也就不奇怪了。

由于不了解古代的這一套宗法制度,是以現代人鬧出了很多笑話。

至此,劉備為什麼在闖蕩江湖的時候不稱自己是漢高祖劉邦之後,而稱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我們都已經了解了。

劉備不是不能,是不敢啊!

這是删節版,完整版請另外搜一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