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把犧牲地黃土裝進骨灰盒,70年後弟弟接哥哥董存瑞回家

董存瑞出生于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年紀很小的時候就加入了兒童團,還被譽為是“抗日小英雄”,一直到1945年7月,董存瑞加入了八路軍,進入到一個全新的環境當中,他更是表現的十分勇敢。

小英雄成長為大英雄,沒用多少年。同時,他也代表着整個時代的精神。那種不怕犧牲,自甘奉獻的革命态度,一直值得我們去學習。後來,董存瑞的光輝事迹更是被拍成了一部同名電影,再次感動了一代人。

早在童年時期,我們便已熟知他的光輝事迹,成長在和平年代,對于生與死的差別似乎沒有太大的感覺,在紅軍革命的過程中,神州大地上湧現出無數英雄人物,其中不少都在敵人的槍林彈雨下犧牲了,這一段段不能忘卻的曆史,背後就是一個個偉大的平凡人。

正是有了他們,才有了如今太平盛世。

在董存瑞犧牲七十年後,弟弟裝了一把哥哥犧牲地的黃土到骨灰盒内,将哥哥帶回了家。

董存瑞

那名舉起炸藥包的戰士,永遠在我們的記憶中

他出生于懷來縣的一戶貧苦人家,而現在他的名字,早已成為了整個縣城的驕傲。

在11歲的時候,他便憑借着優異的表現成為了當地兒童團的團長,在加入八路軍以後,董存瑞更是清楚的找到了畢生奮鬥的方向,從每一件小事開始做起,由于他在戰場上的表現非常突出。

正式當兵沒幾年,他便被提拔為第四野戰軍旗下143師429團2營6連2排6班的班長,那會正是解放戰争較為焦灼的階段,董存瑞的一腔熱血,也在這個時候被完全釋放。

把犧牲地黃土裝進骨灰盒,70年後弟弟接哥哥董存瑞回家

董存瑞所在的連隊接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奔襲隆化縣支援94團,兄弟機關此時正在發動總攻,可是遭到了敵人的頑強抵抗,部隊出現了不小的傷亡,敵人是鐵了心的要守住陣地,還大規模修建了碉堡、挖了戰壕,進攻的難度越來越大。

兩個兄弟連隊為了完成任務,發動了多次的主動進攻,可是擺在面前的橋型碉堡十分堅固,内部的火力充足,如果這個碉堡拿不下來,隆化縣城便很難解放。

有一位程姓老兵回憶起當時的場景時說:“當時我們的連長還在着急的研究怎麼對付這個碉堡,就聽到後面有個小夥子喊了起來,說連長!讓我們去炸,如果碉堡炸不掉,我們就不回來了!”

把犧牲地黃土裝進骨灰盒,70年後弟弟接哥哥董存瑞回家

說這句話的人,正是董存瑞。

關于董存瑞當時的腦海中在想着什麼,我們已經不得而知,或許是希望革命早點勝利,又或許是希望不要再有戰友因這處碉堡而犧牲。

我們現在還能想象到,到處四周都是機槍的喧嚣聲,還有手榴彈的爆炸聲震耳欲聾,耳膜在受到沖擊後,四周會突然歸于平靜,仿佛在嘈雜的戰場上,隻能聽到自己的呼吸聲。當時沖上前去的,除了董存瑞,還有一位英雄,他的名字叫做郅順義。

後方有機槍掩護,兩個人帶着炸藥包一前一後移動,郅順義抓準機會投出了一枚手榴彈,爆炸起來的火光帶着泥土遮蓋了敵人的視線,此時董存瑞趕忙跑到橋下,可是密集的火力已經擊中了他的腿,鮮血一直在往下流。

任務非常簡單,炸毀橋型碉堡;任務又非常複雜,到底用什麼東西把炸藥包支撐起來?

可能,後人在讀這則故事的時候,會想到非常多的辦法,比如在附近找上一根木棍,撐住炸藥包;再比如就站在橋下等待戰友支援;再或者,想想辦法爬到橋上,将炸藥包扔上去。

這些方法似乎都行得通,但是在當時的情況下,董存瑞并沒有多餘的時間,而且他的腿上已經負了傷。就在這時,身後吹響了沖鋒号。

董存瑞非常明白,号聲一響,身後無數戰友将要暴露在敵人的火力網之中,這是最後的總攻時刻,他的心中已經來不及多想,如果這個碉堡不能很快解決,裡面射出的子彈将要擊中自己的戰友,機槍的掃射也會對他們的總攻造成巨大的壓力。

把犧牲地黃土裝進骨灰盒,70年後弟弟接哥哥董存瑞回家

幾乎也就幾秒鐘的時間,他把自己當成了支架,雙腳死死的踏住這片土地,單手擎天,那個教科書上出現了很多次的動作,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出現的。後面沖鋒的戰友們距離自己已經很近了,他在最後的時刻,關心的依舊是戰友的安慰。

“同志們!快趴下!”那一瞬間,不少戰士都不知道前方發生了什麼,便看到了沖天的火光,以及被炸的粉碎的碉堡。

後方的指揮員很快就意識到了,董存瑞用自己的身軀換掉了這座碉堡。生命的最後一刻,想到的還是戰友們的安慰,這是一種怎麼樣的偉大?

電影中的董存瑞,最後的吼聲變成了“為了新中國,沖啊!”我們知道,這是一個經過藝術升華後的口号,在當時的情況下發揮了巨大的影響力,董存瑞本身已經不再是一個烈士,而是升華成為一個符号,他代表了一種信仰,他是當之無愧的英雄。

把犧牲地黃土裝進骨灰盒,70年後弟弟接哥哥董存瑞回家

那場攻堅戰打響的時候,中國的混戰已經進行了百來年。

我們生活在欣欣向榮的中國,看待過去,将那段曆史歸結為一段苦難。而這些對于生活在那個年代的人來說,就是全部的人生。

他們不知道真正的和平是什麼樣的滋味,從小曆經悲慘的遭遇,他們也并不知道所謂的幸福是什麼感覺,在抗日戰争結束後,大家有了希望,可才過去了不久,蔣介石悍然發動内戰,或許董存瑞也不知道,這場戰争到底什麼時候才能結束。

英雄,其實并不是那些能力超強或是看淡生死之人,真正的英雄,就是在應對突然發生的情況之時,勇于挺身的普通人。他們也有自己的親人,也有自己的牽挂,隻是在那個瞬間,他們找到了比生命更加重要的理由。

把犧牲地黃土裝進骨灰盒,70年後弟弟接哥哥董存瑞回家

在董存瑞犧牲以後,華東野戰軍圍殲了廖耀湘,然後又奔向北平城,到了最後,百萬雄師過大江,大局已定。

跟董存瑞般類似的烈士還有很多很多,他們為了革命的最終勝利而舍生忘死,英雄們腦海中也隻有一個想法,那就是為了新中國。

把犧牲地黃土裝進骨灰盒,70年後弟弟接哥哥董存瑞回家

隻可惜,他們并沒有看到新中國的誕生。

如果當時碉堡下方正好有一個木棍,現在這位英雄也有九十多歲了,或許他正在家鄉的搖椅上曬着太陽,感受靜谧的陽光,感受午後的溫和。

那個年代成家都比較早,董存瑞也不例外,在他隻有十五歲的時候,便被家裡人安排與盧長玲結婚,就在結婚後一年多,他告别了家鄉,加入了當地的抗日自衛隊,随後因為突出表現而正式成為一名八路軍戰士。

董存瑞逝世的消息,也很快傳到了他的家鄉。家裡的父母年齡已經很大了,遺孀盧長玲便主動肩負起了照顧公婆的責任,後來的三年裡,她将自己的公婆當做是親生父母來照顧。

董全忠夫婦也對兒媳的做法很感動,可是他們覺得丫頭年齡還小,不能把一生就這麼荒廢了,在他倆的執意勸說下,盧長玲這才改嫁。

妹妹董存梅算是比較幸運的,成功上完了高中,并且在國家的号召下選擇進入工廠工作,随後又進了機關,幾十年的時間裡,他的妹妹始終沒有忘記哥哥身上那股精神。

此外,董存瑞還還有一個弟弟,在嫂子走了以後選擇回家照顧父母,代替哥哥盡孝。當然,國家不會虧待烈士家屬,董家的父母也一直被國家幫助。

把犧牲地黃土裝進骨灰盒,70年後弟弟接哥哥董存瑞回家

在抗日戰争的時候,董存瑞的鬥争活動從來沒有離開過自己的家鄉,在解放戰争的時候,他成為了一名真正的八路軍,是以要堅決服從上級上司的指揮。

有一次在南山堡的行動中,董存瑞離自己的家鄉分廠金,部隊上司知道後,特意準許董存瑞回家去看看,董存瑞非常珍惜這次機會。

分别的時候,他握着自己妻子的手說:“長玲,戰場上生死難測,這些你也都是知道的,如果我回不來了,你就改嫁,以後路還長着呢!”

長玲聽到這句話以後,抑制不住悲傷哭了起來,她當然知道戰争是要死人的,她和當時幾億老百姓的想法一樣,隻希望戰争能夠早點結束,隻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夠早日歸來。

可這一去,竟是永遠。

在董存瑞光榮犧牲以後,宣傳部的老程傳回了政治部,但是有個林姓記者來采訪,他是《冀熱察導報》的記者,宣傳委員抓住了這個機會,向這位記者講述了英雄的事迹,林記者在聽完以後深受感動。

後來,《群衆日報》發表了程子華撰寫的《董存瑞同志永垂不朽》,并且在采訪了六連的相關上司後,寫下了兩篇英雄事迹文章,到了這,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事件才廣泛的傳播開來。

他參加的這場隆華戰鬥是意義重大的,相當于揭開了遼沈戰役的序幕。

把犧牲地黃土裝進骨灰盒,70年後弟弟接哥哥董存瑞回家

70年後,董存瑞最終回家

2018年,是董存瑞犧牲70周年。

《法制晚報》的記者專程趕往懷來縣的一個小區,在這裡見到了一位老人,由于歲月的洗禮,老人的頭發已經蒼白,這位老人的名字叫做董存金,而他的哥哥,正是被全國上下高度贊揚的英雄,董存瑞。

老人家中擺放着父母和哥哥的遺像,相框上看不到一絲灰塵,很顯然,老人隻要一有空就會擦擦相框,照片上的這些人是他此生最為思念的人。那天記者問老人還有什麼願望,老人隻是淡淡的說:“希望哥哥能魂歸故土。”

4月3日,董存金在自己的兒子帶領下,前往了隆華縣,來到了當年哥哥炸碉堡的區域,在這裡抓了幾把黃土,并且放到了骨灰盒中,兒子一路驅車将他帶回懷來縣老家。

把犧牲地黃土裝進骨灰盒,70年後弟弟接哥哥董存瑞回家

70年前,董存瑞用自己的鮮血為部隊打開了沖鋒的路,他的鮮血灑在這片土地上,如今老年人用這種方式帶回哥哥,也算是滿足了哥哥落葉歸根的心願。

哥哥最後一次回家的時候,他的年齡還很小,在長大以後,他明白了哥哥的事迹以後,更是十分感動,他為有一個這樣的哥哥而感到光榮。

據老人回憶說,當時董存瑞剛犧牲的時候,噩耗很快便傳了回來,最開始是南堡村的村長知道了這件事,不過他擔心董家的父母年紀大了,知道這件事會受不了,是以選擇了隐瞞。

嫂子也一直隐瞞着這件事,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後,他的父親被邀請前往北京,參加第一屆英模代表大會,他才明白過來,自己的兒子已經犧牲了。

把犧牲地黃土裝進骨灰盒,70年後弟弟接哥哥董存瑞回家

後來,董存金更是在家全心全意照顧父母,他生了四個孩子,四個孩子的表現都非常優異,在各自的領域發光發熱。

他多次教育自己的孩子,一定要保持清正廉潔,要記住革命家庭的家風和家規,繼承好大伯的遺志。子女們從小都聽說過這位伯伯的事迹,也從小都把這一切記在心上。是以,董存金也非常放心。

如今在懷來縣南堡村的董存瑞紀念館裡,還有不少烈士生前用過的東西,比如紅纓槍和步槍,都安安靜靜的躺在陳列室之中。

在紀念館中,有一位名叫董曉利的從業人員,據她描述,印象中最深的一次,是在1998年董存瑞犧牲50周年紀念大會上,他曾經的戰友郅順義前來做了一次報告,當時就是他掩護着董存瑞來到碉堡處,并親眼目睹了董存瑞炸碉堡的全過程。

他說:“當總攻号吹響以後,敵人的火力非常兇猛,戰士們一批批倒下,董存瑞托起炸藥包,大喊卧倒,随後,炸藥包就被引爆了。”

把犧牲地黃土裝進骨灰盒,70年後弟弟接哥哥董存瑞回家

當時巨大的爆炸威力,也把郅順義震的有些麻木,郅老說過的這些話,一直都被董曉利牢牢記住,生長在和平年代的人很難想象,英雄們竟然能做出如此偉大之事。

那個年代已經過去了幾十年,可烈士們的精神我們要永遠傳承下去,這才是對英雄的慰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