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軍布下奇異的鬼火陣,卻被開國中将巧妙破解,創造了一個奇迹

1942年11月中下旬,日軍從四面包圍了膠東半島,對抗日軍民發起了瘋狂的“掃蕩”,并在馬石山一帶大肆屠殺抗日軍民,史稱“馬石山慘案”。

11月19日,八路軍膠東軍區第十六團三營營長譚道皆奉上級指令,率領兩個連來到海陽縣招虎山附近,負責掩護軍區機關和部分群衆轉移。

譚道皆不負衆望,帶領三營指戰員多次深入危險地帶,成功接應到了錯過突圍時機的軍區政治部主任彭嘉慶(1955年成為開國中将)等首長和一批群衆,共計500餘人,使他們暫時脫離了危險,集中在招虎山北面一個山谷裡。

然而,由于接應群衆花費了大量時間,日僞軍已經切斷了轉移路線,把這支軍民混合大隊封鎖在招虎山上。

日軍布下奇異的鬼火陣,卻被開國中将巧妙破解,創造了一個奇迹

想要突圍出去難度極大,因為戰鬥部隊隻有譚道皆率領的兩個連,絕大部分是手無寸鐵的群衆,不僅隊伍龐大,還有騾馬辎重,行動起來必然遲緩。

面對這一嚴峻形勢,彭嘉慶卻異常鎮定,他指令全體人員都隐蔽好,等到天黑後再尋路突圍。

夜幕降臨時,彭嘉慶帶着譚道皆和幾名幹部登上北面的一個山頭,檢視周圍的地形和敵情。

他們驚訝地發現,山下的曠野裡出現了一道道奇異的火舌。

原來,敵人沿着山下的包圍圈設定了數不清的崗哨,每兩個崗哨之間約相距100來米,呈梅花狀分布,而且一層套着一層。

日軍布下奇異的鬼火陣,卻被開國中将巧妙破解,創造了一個奇迹

不難看到,敵人在每個崗哨上都派了2至3名士兵,崗哨前則有一堆熊熊燃燒的篝火用來禦寒。敵兵們一邊烤火,一邊不斷往火堆裡添柴加草,火勢非常旺,構成了一片密密麻麻的火網。

遠遠望去,山下那數不清的篝火堆如群魔亂舞,似毒蛇吐信,又仿佛是一簇簇在夜空中肆意跳躍的“鬼火”……

一名幹部失聲驚呼:“鬼子真狠毒,為了幹掉我們,竟布下了‘鬼火陣’!”

眼看着敵人布下了天羅地網,彭嘉慶的心情格外沉重,但他仍斬釘截鐵地說道:“不管敵人設的是‘鬼火陣’還是‘妖火陣’,我們都必須在今天夜間突圍出去!”

“是啊!”譚道皆也表示同意,“如果拖延到天亮,咱們這500多人都有可能被敵人一網打盡。”

日軍布下奇異的鬼火陣,卻被開國中将巧妙破解,創造了一個奇迹

可是怎麼突?往哪突?由于人員龐雜、行動遲緩,勢必無法繞道朝無火處轉移,因為那樣的話,行動路線将大大加長,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在天亮前完成突圍。

衆人意識到眼前的處境無比險惡,心中都萬分焦急。

彭嘉慶沉思片刻,忽然胸有成竹地說道:“我們可以用八字方針突圍!”

“哪八個字?”衆人紛紛問道。

“化整為零 ,蛇形前進。”彭嘉慶緩緩說道。

譚道皆高興地說:“這是目前情況下能找到的最好的辦法了,我支援彭主任的意見!”

接下來,彭嘉慶、譚道皆與衆人共同商定了突圍的具體方案,并要求全體人員在行進過程中必須嚴守紀律、保持肅靜,無論發生何種情況,都不能掉隊,必須堅決突圍。

日軍布下奇異的鬼火陣,卻被開國中将巧妙破解,創造了一個奇迹

彭嘉慶又讓幹部們找來10位熟悉地形的群衆,讓他們擔任向導。

随後,這支500多人的軍民混合大隊利用夜幕的掩護,開始分批向南面突圍。每批大約55人(20名戰士、30名群衆、5名幹部),在向導的帶領下,利用熟悉地形的優勢尋找敵人崗哨之間縫隙靈活穿插。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全體軍民竟然在日僞軍的眼皮子底下,秩序井然、寂靜無聲地順利穿越了“鬼火陣”,成功轉移到位于黃海邊的鞠家莊一帶。

多年後譚道皆曾分析,這次成功突圍取決于三個條件:

一是彭嘉慶主任提出的“化整為零、蛇形前進”的政策對頭,發揮了小股隊伍靈活機動的優勢。

日軍布下奇異的鬼火陣,卻被開國中将巧妙破解,創造了一個奇迹

二是這次行動把握住了突圍的最佳時機,即敵之兵力較為疏散,包圍圈尚未完全收緊。

三是敵人的“鬼火”反而成為我軍的“指路明燈”,因為火堆燃燒,敵哨兵既暴露了自己,視線也受到阻礙(看不清遠處)。再加上柴火燃燒發出的噼裡啪啦聲,也阻礙了敵哨的聽覺。

總之,敵人布下“鬼火陣”,看似天衣無縫,實則是“聰明反被聰明誤”,讓我軍得以成功突圍。

本來已經打算迎接一場惡戰、讓全營做好充分準備的譚道皆,不禁深深感歎:“全營竟然一槍未發就實作了成功突圍,實在太出乎意料了!”

放眼整個抗戰期間,我軍曾在日僞軍的“掃蕩”之下無數次突圍,但招虎山這次突圍無疑是最大膽、最驚險的突圍行動之一。

日軍布下奇異的鬼火陣,卻被開國中将巧妙破解,創造了一個奇迹

膠東軍區司令員許世友在得知招虎山突圍的經曆後,對彭嘉慶、譚道皆等人由衷贊歎道:“你們巧妙破解‘鬼火陣’,創造了軍史上一個突圍的奇迹!”

譚道皆晚年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頗為自豪地稱,這次突圍比起二戰初期駐法英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還要完美。

因為在“敦刻爾克大撤退”中,駐法英軍被德軍殲滅了五分之一,該部的重型武器也被德軍悉數繳獲。

但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在招虎山突圍過程中,我方僅有三營八連一名通訊員和一名副教導員不幸掉隊失蹤,其餘人員都安然無恙,就連辎重軍需也幾乎沒有遺落。

參考史料:《鏖戰齊魯·抗日戰争回憶錄》、《烽火抗戰》、《血染馬石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