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元璋問:我何時能登基?劉伯溫:正月初四!專家:無法破解

劉伯溫是許多民間戲劇中的“大仙”。他是一個戰略家,知道如何逃離魔法之門,卻不知道該怎麼做。由于受《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影響,劉伯溫隻是諸葛亮的另一個版本。事實上,在《明史·劉基傳》和《明太祖志》中,劉伯溫并沒有那麼神奇。和朱升、葉晨一樣,劉伯溫隻是朱元璋的智囊團。但有一件事,他說得非常準确,那就是朱元璋登基的那天,天氣很好。

朱元璋問:我何時能登基?劉伯溫:正月初四!專家:無法破解

離開郭子興後,朱元璋在滁州确立了自己的第一個目标。當時朱元璋在淮西有24個将軍,都是軍事将領,沒有公務員。攻占滁州後,朱元璋有了第一個目标。滁州的老教師李善昌也來了。因為李善昌誠懇可靠,朱元璋留下來陪着他。他最終成為明朝的第一位官員,被稱為“小河”。但李善昌隻是學者,不是智囊團。渡江後,朱元璋在惠州遇到了朱升。朱升向朱元璋提出了“高築城牆,廣積糧食,緩為王”的方案。朱升是朱元璋的第一個智囊團。攻占徽州、梧州後,朱元璋打算繼續向西南進軍。朱升、胡大海等人建議朱元璋東進攻打浙江,因為浙江有個大人物叫劉基。朱元璋聽從大家的勸告,攻打浙東,邀請劉伯溫。必須指出的是,朱元璋心中鄙視劉伯溫為浙江文人。他隻是想發揮他的才能,而不是他的人。是以,朱元璋第一次沒有親自邀請劉伯溫。相反,他派手下帶着錢去轉送劉伯溫。當然,劉伯溫沒有來。

朱元璋問:我何時能登基?劉伯溫:正月初四!專家:無法破解

從那以後,陳世武有了十八大方略,太祖非常高興。後來,朱元璋派滁州知事孫岩,拿着朱元璋的信邀請劉伯溫,劉伯溫從山上走了出來。也就是說,自始至終,朱元璋沒有親自上門邀請。據說朱元璋是從劉備的《三顧茅廬》學來的,邀請劉伯溫,這不符合史實。劉伯溫一到朱元璋陣營,就向朱元璋提出了十八大時政方略,感動了朱元璋。劉伯溫在朱元璋軍中的原職是“祭祀酒”,不是什麼大官。直到陳友良和張世誠攻擊朱元璋,劉伯溫才煥然一新。當時,南京上遊的太平(當塗縣)已被陳友良打敗。太平衛戍區将領華雲在危急關頭犧牲。他們怕陳友良兵多。有人說要投降,有人說要逃跑。隻有劉伯溫認為東方的張世誠心胸狹窄,應該送禮交友,而西方的陳友良則太生氣了。他隻需要“引誘他進來并伏擊他”。此言一出,就與朱元璋大發脾氣。接下來,劉伯溫建議剛投降的康茂才假裝投降陳友良,最終在龍灣取得勝利。陳友良損失慘重,朱元璋站穩了腳跟。龍灣勝利後,朱元璋意識到不可低估劉伯溫,把他奉為軍事顧問。此後,劉伯溫雖然為朱元璋貢獻了許多謀略,但作為軍事大師,他也是一名戰略家,沒有什麼神功。隻有一件事能真正證明劉伯溫的非凡能力。

朱元璋問:我何時能登基?劉伯溫:正月初四!專家:無法破解

公元1367年11月,朱元璋在将軍們的不斷催促下,終于同意當皇帝。通常,當人們結婚時,他們必須選擇一個好日子。朱元璋當上皇帝後,也必須選擇一個“超級”的吉日。然而,11月以來,雨雪連綿,朱元璋并沒有尋求任何吉利的日子,而是想選擇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因為朱元璋自稱是天子。如果在他登基的那一天,突然下起了暴雨或刮起了大風,那豈不是一記耳光。于是他把數日的任務交給了劉伯溫。劉伯溫明白朱元璋的心思。他晚上看着星星數星星。說明正月初四是“六小時值班”,最适合龍。朱元璋開始為王位做準備。但從11月到12月,沒有晴天,連綿不斷的雨雪、風霜。大家都很擔心。大家都知道,如果正月初四真的有暴風雨,劉伯溫就是重罪。沒想到正月初二,天氣突然轉晴了。正月初四,冰雪融化,天空晴朗。這真是一個美好的一天。朱元璋成功登基。劉伯溫如何預測天氣,現在專家也認為沒有解決辦法。但他的預見能力對他自己也有隐患。劉伯溫回到家,回到青田。胡偉勇借故陷害劉伯溫,說劉伯溫早就預言青田有“龍魂”。朱元璋怕劉伯溫的本事,就把劉伯溫叫到北京。最終,有人懷疑是“胡偉勇毒死劉伯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