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家知道人盡可夫這個成語典故是怎麼來的嗎?

今天要給大家分享一個成語故事。人盡可夫這個詞語,想必大家都知道。現在這個詞語的含義其實并不好,是一個形容女子不好的貶義詞。但是這個詞語剛出來的時候,并沒有貶低女子的義,現在就來看看它的故事吧。

大家知道人盡可夫這個成語典故是怎麼來的嗎?

這個詞語是出自于《左傳·桓公十五年》中。在春秋戰國時期,鄭國在春秋霸主鄭莊公的帶領下,很是繁榮,可惜得了疾,突然離世,王位就被太子忽繼承了,稱為鄭昭公。但是由于國家内亂,使得他被迫離開國家,在外逃亡。祭仲與宋國互相勾結,将公子突立為鄭厲公,但是國家的大權卻一直被祭仲握在手中。

大家知道人盡可夫這個成語典故是怎麼來的嗎?

鄭厲公害怕祭仲的權利過大,會對自己不利,于是雍糾去刺殺祭仲。因為祭仲的女兒是雍糾的妻子,叫做雍姬。但是這件事被雍姬聽見了,于是不知道是要幫助丈夫隐瞞,還是告訴父親,糾結的雍姬回娘家問了她的母親,問道:在父親和丈夫二人中選一個,哪個更親近?她的母親就說,父親

大家知道人盡可夫這個成語典故是怎麼來的嗎?

隻有一個,但是丈夫卻哪個人都可以。雍姬聽了之後就将自己丈夫的謀劃全告訴了她父親祭仲。

事情敗露後,雍糾自然活不了,雍姬也被世人罵了千年。其實本來這個詞語的意思是從傳統孝道這個方面來表明女子在丈夫與父親間應當選擇父親,因為父親隻有一個,并不是表示女子作風不檢點的一個貶義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