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愛惜人才的秦穆公,臨死前要求3人陪葬,使大秦260年無力東征

秦穆公嬴任好在位三十九年成功跻身于春秋五霸之位,一生之中戰功赫赫,本應流芳百世,但因臨死之前下令讓三人陪葬的“錯誤”決定,使秦國由盛轉衰,導緻在秦孝公繼位前的二百六十年内秦國都無力東征。

愛惜人才的秦穆公,臨死前要求3人陪葬,使大秦260年無力東征

廣納賢才,慧眼識珠

嬴任好于公元前六百六十年接替在位僅四年便薨逝的秦成公,成為秦國的第九位國君秦穆公。

嬴任好的野心不小,在未繼位之前便是野心勃勃,他的雄心壯志得到了周襄王的賞識,被任命為西方各諸侯地區的首領。

穆公求賢若渴,春秋時期有個人才——出生于虞國的百裡奚,雖然家貧,但是熱愛讀書的他甯可在齊國乞讨,也要留在齊國學習知識。後因沒有得到齊國國君的重用便傳回了虞國,擔任大夫一職,晉國晉獻公滅了虞國後,百裡奚被晉國所俘。

秦穆公早就知曉百裡奚是個人才,于是便以向晉國提親為契機将百裡奚作為一個陪嫁臣子招來了秦國。

奈何百裡奚士可殺不可辱,連夜逃回了楚國宛邑(也就是現在的南陽),以牧牛為生。

秦穆公不能損失這個人才,于是便用緝拿逃奴的理由用五張羊皮“贖回了”百裡奚。

立足當下且放眼長遠

秦穆公這個決定為秦國的繁榮昌盛奠定了牢固的基礎。百裡奚擔任秦朝大夫,不喜賄賂、勤勉政事、簡樸自然、業精于勤,建立了秦朝的霸業。

秦穆公主事,百裡奚輔事,秦國百姓的生活是繁榮惬意,人人稱頌二人是明君得賢臣。

秦晉早年兩國征戰不斷,兩國關系一直不太融洽。

後期晉獻公昏庸,因聽信寵妃謊言下令斬殺親生兒子,導緻兒子們逃亡他國避難。

多年之後晉獻公過世,寵妃被殺,晉國臣子想要擁立新君。但秦穆公考慮到重耳之才将來可能威脅到秦國地位,于是便和大臣們商議。

秦國衆臣子認為夷吾的賢明能力完全比不上重耳,如果重耳繼位晉國一定會變得更強大,這樣在很大程度上會威脅到秦國自身。

愛惜人才的秦穆公,臨死前要求3人陪葬,使大秦260年無力東征

于是秦穆公便擁立夷吾為晉國國君,留住了重耳這個賢能之人。

善待百姓得善報

秦穆公不僅十分重視人才,對待百姓也十分敬愛,他有一個飼養着各種各樣名馬的王室牧場,位于岐山,管理名馬的牧官有一天突然發現少了幾匹馬,頓時驚恐萬分,害怕被發現後被斬首。

在四處尋找時發現了一些疑似馬的骨頭,猜想可能是被饑不擇食的農民吃掉了,于是便初定判全村三百個農民死刑并上報給了秦穆公。

三百個農民在證據面前對自己偷吃名馬的事情供認不諱,本以為自己必死無疑,卻沒想到秦穆公卻不以為然。

不僅沒有生氣,并且還以“名馬要配美酒”為理由賞了他們一堆美酒,讓他們回家去了。

這三百個農民本來還擔心小命不保,沒想到秦穆公卻不罰反賞,紛紛表示甘願為秦穆公赴湯蹈火。

除了感恩秦穆公的不殺之恩,回到家鄉之後還廣泛稱頌秦穆公的恩德與賢明,百姓對這個未曾謀面的君主萬分崇敬。

幾年之後,秦國因饑荒向晉國借糧被拒,且時任晉國國君夷吾趁人之危攻打秦國,秦穆公便親自領兵前往戰場指揮作戰。

晉惠公夷吾早已做好了攻占的準備,但秦國的準備卻略顯蒼茫,在沒有做好周密計劃的情況下,一向戰無不勝的秦穆公被敵軍重重包圍,性命危在旦夕。

就在所有人都認為秦國即将戰敗之時,突然從敵軍中殺出來了一隻不知名的軍隊,将晉軍打了個落花流水。

晉軍士氣頓時消減,在連連敗退的情況下晉軍撤退,秦國反敗為勝。

秦穆公還沒來得及感謝是何方勇士扭轉了戰局,就看到三百個勇士向自己流淚叩首激動地說着自己終于報恩了!

愛惜人才的秦穆公,臨死前要求3人陪葬,使大秦260年無力東征

秦穆公這才知道原來是自己的選擇救了自己一命,這些被赦免的人甘心用自己的性命來換取自己一人之生。

秦晉交好換百姓安定

晉惠公夷吾背信棄義,對曾經擁立自己成王的秦穆公恩将仇報,引得秦穆公的氣憤。

不久之後,秦穆公起兵攻打晉國,俘虜了夷吾,在簽訂了盟約之後釋放夷吾回國,将夷吾的兒子嫁給了秦穆公之女為夫,成為了人質。自此,秦晉兩國戰事減少,百姓生活逐漸安定。

秦穆公三十三年,秦晉兩國的友好局勢被晉襄公打破——晉襄公突然起兵造反,并且大獲全勝,連帶俘虜了秦國的三員大将。

正當晉襄公決定将其殺之而後快的時候,晉襄公的後母也就是秦穆公的女兒出面勸解,認為三人已無利用價值,不如交由秦穆公自行處決,晉襄公默許了。

秦穆公身着喪服親自迎接三人,自述己過,請求三人的諒解,并且在官複三人原職的情況下更加重用他們。

秦國這次吃了敗仗,一直在養精蓄銳準備再次起兵,但是在攻打晉國的“崤山之戰”中再次失敗,緻使秦國的國力大大下降,隻能改變計劃朝西方發展。

正當秦穆公郁悶不已的時候,“秦國三良”子車仲行、子車奄息、子車鉗虎出現了。

三人指出“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的道理,勸谏秦穆公集中兵力攻打西部蜀國以及弱勢諸侯國,放眼大局,鞏固自身勢力。

秦穆公認為言之有理,将秦國發展成為了位于秦川以西的大國,稱霸西戎的秦穆公也是以被周襄王任命為西方的諸侯之伯。

位高權重的秦穆公依然沒有居功自傲,如往常一樣事必躬親,将西部分散的各民族逐漸融合到了一起,為我國後代的民族融合都做出了舉足輕重的貢獻,也使得秦國的文化發展和國民素質程度日漸提高。

愛惜人才的秦穆公,臨死前要求3人陪葬,使大秦260年無力東征

秦穆公作為一名傑出的政治家對中國的文化發展都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臨終一錯誤一國

一生豐功偉績,受人愛戴的秦穆公卻在臨死之前做出了一個錯誤至極的決定,進而為後人留下了一個殘暴的惡名——以活人為自己殉葬。

這種起源于奴隸社會的毫無人性的殉葬制度在秦國始于秦武公,但是秦穆公成為了秦國使用活人殉葬人數最多并且影響最大的君主。

不知道是嬴任好迷信殉葬制度的地位,還是怕自己一個人離世走的太孤寂,竟要求一百七十多名活人為他以生殉葬。

除此之外,還欽點了三名助自己得到天下人士同為自己殉葬——子車仲行、子車奄息、子車鉗虎三兄弟。

據史書記載,在“秦三良”殉葬之後,秦國百姓自發哭喪,埋怨已故的秦穆公為何如此殘暴,竟然恩将仇報,将國家的棟梁殺之而後快。

愛惜人才的秦穆公,臨死前要求3人陪葬,使大秦260年無力東征

這些哀歌久而久之就被百姓編出了一首名為《黃鳥》的歌謠,以此來祭奠百姓對無辜枉死賢人的哀思,後被孔子收錄在了《詩經》之中。

在《史記》中,司馬遷分析正是因為秦穆公将“秦三良”間接殺害,才導緻秦國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内隻能稱霸西戎,無法将勢力涉足中原。

司馬遷确實所言不虛,此後的二百六十年,秦國曆代君王毫無作為,直至秦孝公繼位,這個局面才略有改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