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午夜降臨前抵達

《失落的衛星》作者歐洲遊記,寫給所有年輕心靈的逃離内卷指南:旅行是一次改頭換面重新做人的機會,逃脫生活的重負,在路上确認自我。

午夜降臨前抵達

一場始于二十八歲的旅行,一次獻給所有年輕心靈的寫作:旅行就是一場逃脫,逃離内卷,拒絕躺平

午夜降臨前抵達

《午夜降臨前抵達》是作家劉子超的首部旅行文學作品。在這本書裡,他深入歐洲的中部,展開了一次逃脫和尋找的漫遊。

中歐生長在帝國和強權的夾縫中,在曆史的長河中撕扯和遊移。她曾建立起龐大的帝國,點燃兩次世界大戰,也在冷戰中被鐵幕割離。

在短暫的夏季,年輕的作家跳上火車,行駛在綿長的軌道上。從柏林的遊行中脫身,穿梭于德累斯頓和奧斯維辛,走在卡夫卡成為商品的街頭,在布拉格的地下逃逸現實。在漫長的冬夜,旅人在布達佩斯大飯店的床榻上入夢,又在多瑙河旁的街頭醒來。他開上汽車駛向匈牙利大平原,被雨水困在昨日的咖啡館中,卻在的裡雅斯特一夜撞見世界的巨變。

不安與刺痛,親切與安慰,光明與陰影——遙遠的中歐如同鏡像,依然保持着永恒不變的特質,吸引着同樣迷惘的年輕心靈。當現實過于沉重,當時代過于輕浮,去見識風景和人間,去見證希望和苦難,為了明白“世界上還有人在這樣生活”,在一次次出發和抵達中确認自我。

午夜降臨前抵達

在現代人習慣了坐享網絡的資訊便利之時,劉子超堅持以肉身進入現場,用文學再現旅途。他所見證和書寫的人的境遇,重新整理了我們觀看今日世界的坐标和視域。而那些處在世界的邊緣與夾縫中的陌生地名,也因一位中國作家的在場,與我們有了聯系。

午夜降臨前抵達

《午夜降臨前抵達》記錄了我在歐洲大陸的兩次漫遊:“夏”以搭火車的方式,“冬”以自駕的方式。

其實去歐洲大陸的次數遠不止兩次。這三年來,總有各種機會讓我像舊地重遊的幽靈一樣回到中歐,這其中或許有什麼潛在的緣由,就像地心引力那樣存在。我想,除了這一地區本身的魅力,中歐對我的吸引還在于它始終生長在帝國和強權的夾縫中,執拗地保持着自己的獨特性。它至今仍有一種強烈的撕扯和遊移感,而這讓三十歲的我感到了某種心靈上的契合。

并不是說我此前遭遇過多大的不幸,以緻喪失了人生的意義。在我看來,随着年紀漸長,盡可能有尊嚴地應付日常生活,已經是足夠有意義的事。或許正因如此,我才時常覺得,需要在這平庸的現實世界中找到一個“支點”——隻有找到了這個“支點”,今後的生活才會獲得更有力的抓手。這恐怕也是我這一代人的共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