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最美“杜麗娘”謝幕!著名昆曲表演藝術家張繼青逝世

“但願那月落重生燈再紅......”這是《牡丹亭·鬧殇》中杜麗娘在離魂之際的一句的吟唱。2022年1月6日,名滿天下的最美“杜麗娘”、著名昆曲表演藝術家張繼青因病在南京逝世,享年83歲。

最美“杜麗娘”謝幕!著名昆曲表演藝術家張繼青逝世

“杜麗娘”最優秀的扮演者

張繼青出身于蘇灘藝人世家,髫齡即随母學藝并登台,1952年參加民鋒蘇劇團(後改為江蘇省蘇昆劇團),學蘇劇和昆劇,得昆曲前輩全福班老藝人尤彩雲、曾長生的教授,在傳統技藝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1956年後又得俞振飛、沈傳芷、姚傳芗、俞錫侯等名家的指授,可謂集大家之所長。

1956年,昆曲名家俞振飛為了提攜後輩與張繼青合演《白蛇傳·斷橋》,年僅18歲的她絲毫不怯場。北昆名家韓世昌、白雲生等看後稱贊說,張繼青很可能成為未來的“昆劇梅蘭芳”。

張繼青嗓音圓潤厚實,吐字清晰,行腔婉轉,韻味隽永,吸收各家行腔特點,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唱法。繼承弘揚了“傳”字輩老先生一脈相承的正宗、正統的昆曲格調,也發展出自己的創新,在昆曲旦角中擔當着當之無愧的“頭牌”地位。1984年,作為江蘇省昆劇院的優秀代表,張繼青榮獲中國戲曲的最高獎“梅花獎”,并榮膺榜首。

張繼青在漫長的藝術生涯中創造了衆多性格鮮明的藝術形象,其中最著名的便是《牡丹亭·驚夢》《牡丹亭·尋夢》《爛柯山·癡夢》,因為在這“三夢”中的精湛演出,她也被大家尊稱為“張三夢”。

《牡丹亭》被盛贊為中國古典戲曲中的“國色天香、花中之後”。劇中講述了少女杜麗娘因夢生情,因情而癡,因癡而亡,最後又因愛而複生的故事,充滿浪漫主義色彩,文辭精麗。“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張繼青扮演的杜麗娘,莺啼婉轉,水袖飄曳,“如晴雲出岫,如溪回曲澗”,餘音繞梁而又意韻無窮,把昆曲的唯美、細膩、靈動和古代大家閨秀的優雅、端莊、秀麗表現得淋漓盡緻。不少觀衆感歎道,“看了她的表演,才知道昆曲之美”,“聽了她的唱,再聽不得别人的了。”

最美“杜麗娘”謝幕!著名昆曲表演藝術家張繼青逝世

張繼青扮演的杜麗娘。

擔任青春版《牡丹亭》藝術指導,緻力昆劇傳承發展

對于“張三夢”這一稱号,在接受通路時,張繼青始終強調的是師承教授的重要性。“我始終覺得,這不是我個人有什麼特别的天賦才能,而是昆劇有着太深厚的積累,我又有幸遇上了許多優秀的誨人不倦的老師。沒有老師前輩的毫無保留的傳授,就沒有‘張三夢’。”是以,多年來,張繼青也特别注重投身于昆劇的發展與傳承工作。

2003年,在台灣白先勇先生的誠摯敦請下,張繼青答應擔任青春版《牡丹亭》的藝術指導。

青春版《牡丹亭》既是年輕人演給年輕人看的戲,也需要昆曲表演藝術中正宗、正統、正派的格調,這是白先勇在策劃青春版《牡丹亭》時的指導思想,是以白先勇先生堅持要求蘇昆的學生一定要依梨園行舊規拜師,于是,該劇遴選的主要旦角演員沈豐英、陶紅珍、顧衛英等三人均拜張繼青為師,按“三叩九拜”的傳統習俗行拜師禮。

最美“杜麗娘”謝幕!著名昆曲表演藝術家張繼青逝世

張繼青為愛徒整理妝容。

“青春版”《牡丹亭》演出時,張繼青幾乎場場都去把場,一旦發現問題便及時向徒弟提出。2005年5月,張繼青在南京人民大會堂指導排練時踩空跌倒,導緻股骨頸斷裂。但在這樣的情況下,她仍然堅持參加“青春版”《牡丹亭》的活動。她說,“既然我做了師父,我當然就要對她們負責到底。”

張繼青原名憶青,一字之改,含意很深。“繼”字是她專攻昆劇後與繼字輩同學一起改的,意味着将昆劇事業繼承下來,革新發展,永傳下去。

南都記者 周佩文 實習生 陳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