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清兩位孝慈高皇後,一位備受後世稱贊,一位鮮少被人提及

谥号,往往是古代社會地位較高的人去世後,後人按其生平事迹,進行評定給予的評價性文字,這種評價可能是褒獎,也可能是貶責。一般來說,不同朝代的兩個人,谥号可能是一樣的,不僅是皇帝,皇後也會這樣。

比如明朝和清朝都有孝仁皇後、孝惠皇後、孝康皇後等等,不過,今天我們要說的,是明清兩位孝慈高皇後。這兩位的谥号都簡稱為“孝慈高皇後”,可一經對比卻會發現,二人簡直同人不同命,一位備受後世稱贊,一位卻鮮少被人提及。

那麼這兩位孝慈高皇後分别是誰?她們都有着怎樣的經曆,為何說她們同人不同命呢?

明清兩位孝慈高皇後,一位備受後世稱贊,一位鮮少被人提及

明朝孝慈高皇後

明朝的孝慈高皇後,就是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結發妻子馬氏,相信很多人也早就猜出來了。

馬氏祖上為富裕之家,由于父親樂善好施,才會漸漸貧窮起來。馬氏自幼喪母,父親隻有她這麼一個女兒,視為掌上明珠,竭盡全力教育她。可惜父親後來也因仇家追殺客死異鄉,在此之前,父親将她托付給好友郭子興。

郭子興夫婦對馬氏視如己出,馬氏也很讨人喜歡,聰明伶俐學東西很快。是以曆史上的馬氏,其實是個能詩會畫,舉止端莊的優秀女子。這樣說起來,馬氏的确與朱元璋挺配的,怎麼說呢?

郭子興夫婦将馬氏視為親生女兒,自然要為其挑選一位好夫婿。當時在郭子興的手下,有一個叫朱元璋的義軍頗有名聲,因為他精明能幹,大家對他的印象都很深刻。郭子興也認為朱元璋這樣的人,将來才會有出息,是以就願意将馬氏許配給他。

明清兩位孝慈高皇後,一位備受後世稱贊,一位鮮少被人提及

一個是在軍中初露頭角,前途無可限量的優秀小夥,一個是從小飽讀史書,從容端莊的良家女子。這樣的人物設定,就算放到現在,也可以作為小說的男女主啊。

兩人素未蒙面,因為長輩的安排結合到一起,經過相處彼此慢慢相愛,中途可能還會經曆一些磨難,可最終男主建立一番事業成為皇帝,女主母儀天下成為其最好的賢内助。

至于中途經曆了哪些磨難,就像曆史上的朱元璋與馬氏那樣,二人成婚後,遭到軍中許多人的嫉妒,是以有不少人陷害朱元璋。郭子興也聽信讒言,将朱元璋關了起來,這裡就是促進男女主感情的地方,因為隻有女主相信男主是無辜的。

馬氏知道丈夫含冤被關起來,就去廚房偷了一張炊餅給他。結果在去的途中遇見養母,馬氏将炊餅放在懷裡,導緻自己被燙傷。養母見狀被二人的感情所感動,于是幫忙勸說郭子興,放出了朱元璋。

明清兩位孝慈高皇後,一位備受後世稱贊,一位鮮少被人提及

之後朱元璋對妻子更加信任,在事業上也更加努力,馬氏則負責做好丈夫的賢内助。夫妻二人共同努力,隊伍越來越龐大。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登基為帝,定國号為大明,建元洪武。馬氏以其嫡妻的身份,被冊立為後。

馬皇後是一位賢後,這是衆所周知的。對外她關心臣民,她曾說朱元璋是天下人的父親,而她是天下人的母親,母親就應該關心孩子過得好不好。有時候大臣激怒朱元璋,也是馬皇後竭力相勸,才保住大臣的性命,也隻有她能夠勸住朱元璋。

朱元璋寵幸某位妃子,馬皇後從不嫉妒,反而會盡心照顧懷孕的妃子,以保她們順利誕下皇嗣。就連宮人們犯了錯,馬皇後也不忍責罰,是以宮中上下都對馬皇後十分敬服。

明清兩位孝慈高皇後,一位備受後世稱贊,一位鮮少被人提及

就算是做了皇後,馬皇後也十分崇尚節儉,她命人在宮中架起織布機,親手織些布料送給窮苦百姓。她還告訴王妃公主們,不要因為生在皇家就奢侈浪費,要明白這些都來之不易,必須時刻注意節儉。

可惜這樣一位賢後,在洪武十五年就病逝了,在臨終之前,她還在勸朱元璋不要怪罪醫治她的人,并勸朱元璋今後遇事不要那麼暴躁。不過馬皇後去世後,朱元璋并沒能做到克制自己的脾氣,反而沒人再能勸住他。

馬皇後為明朝開了一個好頭,是明朝曆代皇後的楷模,這樣一位賢後,自然而然得到後世稱贊。《明史》中對馬皇後的評價是:“後仁慈有智鑒,好書史。後勤于内治,暇則講求古訓。母儀天下,慈德昭彰。”

明清兩位孝慈高皇後,一位備受後世稱贊,一位鮮少被人提及

清朝孝慈高皇後

明朝的孝慈高皇後,是明朝的第一任皇後馬氏,而清朝的孝慈高皇後,則是第一位追尊的皇後,也就是說,此人生前并未做過皇後。她就是清太宗皇太極的生母孟古姐姐(亦作孟古哲哲、孟古)。

孟古姐姐的命運就完全比不上馬皇後了,她既不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原配,也不是其最寵愛的人。她比努爾哈赤還要小16歲,是因為父親看上了努爾哈赤,覺得後者将來會有一番大作為,是以承諾要将女兒嫁給他。而父親為孟古姐姐定下這門婚事的時候,她才隻有8歲。

當孟古姐姐長大,她的父親已經去世,哥哥便尊重父親的意思,将妹妹嫁給了努爾哈赤。這時候努爾哈赤還在創業之中,他的發妻哈哈納紮青已去世,大福晉已是繼妃衮代,孟古姐姐嫁過去的身份是側福晉,但并不受寵。

直到嫁過來四年後,她才為努爾哈赤生下第八子皇太極,她也隻生了這一個孩子。雖說後來這個唯一的兒子繼承了汗位,甚至建立了清朝,可這些都不關孟古姐姐的事了,這點後面再說。

明清兩位孝慈高皇後,一位備受後世稱贊,一位鮮少被人提及

總之生育一子的孟古姐姐,仍然沒能得到努爾哈赤的重視,不僅如此,努爾哈赤還和其家族葉赫部爆發沖突。在此期間,夾在中間左右為難的孟古姐姐病了,卻沒人關心她病情如何。

在病中的孟古姐姐,請求丈夫讓她見自己的母親一面,努爾哈赤念在情分上還是答應了。誰知葉赫部出于對努爾哈赤的仇恨,不肯答應這件事。這就導緻孟古姐姐直到去世,也沒能見到母親一面,全是因為娘家與夫家之間的沖突。

孟古姐姐去世的時候,兒子皇太極年僅11歲,是以她完全沒有享過兒孫福。她更加想不到,努爾哈赤衆多兒子中,偏偏是她生的這一個繼承了汗位,後來還建立了大清。

不過也幸好是皇太極繼位,如果是其他人,那麼孟古姐姐可能早已被人遺忘,後人連她是誰或許都不知道。隻有作為皇太極的生母,她才得以被兒子追尊為皇後,更是令清朝曆代皇帝供奉下去。經後幾代皇帝加谥,孟古姐姐最終谥号為“孝慈昭憲敬順仁徽懿德慶顯承天輔聖高皇後”,簡稱“孝慈高皇後”。

明清兩位孝慈高皇後,一位備受後世稱贊,一位鮮少被人提及

像孟古姐姐這種情況,如果在現代小說中,一定就是心機頗深的女二号角色。她嫁過去後,想方設法要得到男主角努爾哈赤的愛,可惜男主不愛她。于是她使手段懷上了孩子,想着憑借孩子上位,可惜沒能成功。

沒想到最後鬥來鬥去,不僅什麼都沒得到,自己也死了。這位機關算盡的女二号,生下來的孩子卻十分善良,并且注定要為母還債,是以最後繼承了汗位,做一個為天下人謀福祉的君王。

當然這些設定隻是筆者的想象,倒也符合某些題材小說的人物設定。隻不過曆史上的孟古姐姐,可沒有這麼好的精力去争什麼,她隻是一個老實巴交的人罷了。

孟古姐姐生前沒有做過皇後,無法像馬皇後一樣,做一些為天下百姓着想的好事,得到世人的稱頌。皆因她也是孝慈高皇後,才讓她與馬皇後有了這麼一絲絲關聯。

明清兩位孝慈高皇後,一位備受後世稱贊,一位鮮少被人提及

兩人相比起來,雖說都是由父親(養父)做主的婚姻,當然父母之命的婚姻在那個時候實屬正常,但二人之後的走向完全不同。

孟古姐姐不受丈夫寵愛,僅生了皇太極一個兒子,也沒能母憑子貴。她嫁過去之後,娘家與夫家又發生沖突,打得不可開交,就連她臨終前想要見母親一面的願望都沒能實作。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兒子皇太極最後坐上了皇位,可那又怎麼樣呢,她早已不在了。

而馬皇後就不同了,她是朱元璋的發妻,夫妻倆共患難,彼此誰也離不開誰。馬皇後當了皇後,得到丈夫的寵愛、兒女的敬愛、百姓的愛戴,可謂人生赢家。但唯一不能确認的,就是她的兒子是否繼承了皇位,因為朱棣到底是不是她的兒子,一直存在争議。

但不管怎麼說,孟古姐姐的一生,都比不上馬皇後幸福。同樣是孝慈高皇後,命運的差别就是這麼大。

(參考文獻《明史》《明實錄》《清史稿》《滿洲實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