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相比其它朝代,明朝言論文化自由是專制還是開放?

相比其它朝代,我個人覺得明朝言論文化自由确實開放。衆所周知,一般都是官方修史料,但在明朝出現了很多私修明史的浪潮。私家修史者衆多。在當時湧現出了很多私修明史的著作:如張岱的《石匮書》及《後集》,查繼佐的《罪惟錄》,谷應泰的《明史紀事本末》,傅維麟的《明書》,萬斯同的《明史稿》,潘柽章、吳炎的《明史紀》等等;除了這些,還有明清朝更史,有計六奇的《明季南略》、《明季北略》,溫睿臨的《南疆逸史》,黃宗羲的《行朝錄》、《海外恸哭記》,王夫之的《永曆實錄》,顧炎武的《聖安紀事》、孫逢奇的《甲中大難錄》,錢澄之的《所知錄》,邵廷采的《東南紀事》,楊英的《先王實錄》,屈大均的《皇明四朝成仁錄》等數不勝數。

相比其它朝代,明朝言論文化自由是專制還是開放?
相比其它朝代,明朝言論文化自由是專制還是開放?

我們一般看《明史》,除了《明實錄》就是《國榷》了,《國榷》的特點是比《明實錄》、《明史》某些紀事更詳細,具有非常高的史料價值。明太祖實錄三次曾經改修過,對于功臣之死,說的不是怎麼詳細;尤其是建文朝事則悉引洪武紀年,而有關燕王的部分記錄很多都是編制出來的,這個是為了粉飾,有礙成祖者悉加裁革,而《國榷》在直書思想指導下對明太祖的殺戮功臣,建文朝史事的都記錄的比較詳細,尤其是清代建真女真部,不僅見證建真的興起,奴爾幹都司的設立,而且詳記指揮使猛哥帖木兒到努爾哈赤各位首領的承襲更代,填補了史料的不足,《國榷》十分注重萬曆以後的明代曆史,尤其是天啟,崇祯、弘光三朝的史事,對于明末時期,李自成張獻忠的起義也有較為詳細的記錄。那麼《國榷》記載的就一定真實嗎?個人覺得,未必,國榷裡内容同一件事記錄就不一樣,有的甚至張冠李戴,書中記述災異祥瑞繁多都是其缺點。

相比其它朝代,明朝言論文化自由是專制還是開放?

除了這些曆史記錄書,還有一個更為人知的就是明朝的野史,明朝的野史有三個時期,第一個就是朱元璋消滅元朝時期,第二個是洪熙、宣德時期,第三個是正德,嘉靖時期,也是明朝的野史筆記極為興盛的時期,第四個就是明末清初時期如陶宗儀的《辍耕錄》、葉子奇《草木子》、權衡的《庚申外史》、還有什麼《平胡錄》《北平錄》《平漢錄》《龍興慈記》《翦勝遺聞》王瓊的《雙溪雜記》、宋端儀《立齋閑錄》,祝允明的《罪知錄》,包括謝肇淛著的《五雜俎》和沈德符的《野獲編》等等,這裡面記述着從明初朱元璋時代一直到明朝嘉靖萬曆以來的社會風俗,經濟狀況,以及典章制度,包括對外關系尤為詳實,可以這樣毫不誇張的說,明朝的野史真的非常的泛濫。如果明朝真有某些人說的那麼專制,怎麼會有這麼多文人敢評論時政,要知道在古代随便評論前朝都會定罪,何況有的還罵當今皇帝,哪個朝代敢把太祖畫像畫的那麼難看,還能留傳到現代,明朝很多黑料都是野史書記載最後加到明朝史料裡的,真以為隻有明朝權貴黑,難道其它朝代那些高高在上的都是善男信女,沒有詳細記載,才是最可怕的。

相比其它朝代,明朝言論文化自由是專制還是開放?

結語:“防民之口,勝于遏川”,人民前進的思想是不可遏制的。那麼私修史風是在什麼時候冷卻下來的,是在康熙時期,為什麼在康熙中期,因為康熙時滿清天下已經基本坐穩,反清勢力已經基本上消滅了,康熙五十年發生了《南山集》案,這件事對後來的文人私撰曆史是不小的打擊,從此文人不敢私撰曆史,私撰之風徹底消失。清朝野史一直到太平天國才重新崛起,出現了不少如魏源的《聖武記》《海國圖志》和錢儀吉的《碑傳集》等書。明朝野史泛濫,我認為隻有一條原因就是統治者對民間的文化打壓是比較小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