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學良打仗撤退時為何不燒掉糧食炸大橋?他一封信白崇禧肅然起敬

辛亥革命後,清朝覆滅,但革命的勝利果實被北洋軍閥竊取,人民仍處于反動軍閥統治下。尤其是袁世凱死後,北洋派系間紛争不斷,民不聊生。為掃滅軍閥,統一中國,國共合作北伐。國民革命軍從廣州出發,一路勢如破竹。1926年11月29日,由張宗昌、孫傳芳提議,蘇魯豫皖等15省公推張作霖為安國軍總司令 ,打算聯合起來對付北伐軍。

此時,吳佩孚已被北伐軍打垮,退守河南。雖然他手下還有十萬兵力,但是内部派系林立,早已四分五裂,加之丢失湖北,吳佩孚基本無力對抗北伐軍。面對如此局勢,張作霖打算派軍赴河南,否則,北伐軍一來河南就可能不保。張作霖打算向吳佩孚借道進軍河南,但吳佩孚哪裡肯,自己的地盤怎麼能有别的力量存在。于是1927年初,張作霖以對付北伐軍為名,進攻河南,少帥張學良、韓麟春率領奉軍,沿京漢線進攻鄭州。吳奉兩軍激戰近一個月,最終張學良占領了鄭州,吳佩孚帶領殘部前往四川投奔了楊森。

張學良占領鄭州後不久,東路張宗昌的直魯軍、南路孫傳芳的“五省聯軍”就被北伐軍分别在皖北、蘇南擊敗,此外,河南奉軍的主力也被唐生智擊潰。面對如此不利的局面,張學良打算後撤。但此時鄭州城中還有大量物資來不及轉移,當部隊過了黃河後請示張學良要不要炸了鄭州鐵橋,張學良表示不用,并訓示鄭州城内的軍火和糧食一概不動,封存在城中。張學良的舉動讓部下很不解,但是也無可奈何。

張學良打仗撤退時為何不燒掉糧食炸大橋?他一封信白崇禧肅然起敬

鄭州鐵橋

張學良為什麼要做出這種“資敵行為”?當時他知道進入鄭州的是白崇禧的軍隊,在撤退前,他留下了一封信,告訴白崇禧,自己之是以不炸毀鄭州鐵橋是舍不得國家财産損失,炸很容易,但是再建造起來就難了。此外,城中的糧食和軍火,他也不是來不及燒毀,而是不忍心做出此類喪盡天良的事情。此外,他告訴白崇禧,我們都是中國人,這些糧食如果你們不需要可以開倉放赈,以此來彌補戰争造成的生靈塗炭的罪過。此外,他還請求白崇禧能夠救治自己留下的傷兵,日後再見必會道謝!

看完這封信後,白崇禧一改進城時對張學良的鄙夷态度,開始對張學良有了些許敬佩之感。本以為張學良隻是會談情說愛的花花公子,不懂打仗,哪想張學良竟有如此境界,能為國為民着想,這在那個軍閥混戰的年代實屬不易。當張學良撤退到牧馬集時,發現有一個老太太,士兵從車上扔下面包給她吃,老太太就抓着土一起吃掉。張學良就問她家裡沒有人了嗎?老太太告訴他有兒子,但是被軍閥抓壯丁抓走了,是生是死不知道,家裡的财産也因為戰亂損失殆盡。聽到這個張學良很難過,甚至在其晚年回憶的時候仍透露着悲傷之感。

張學良打仗撤退時為何不燒掉糧食炸大橋?他一封信白崇禧肅然起敬

回到北京後,張學良就給父親張作霖講,我們這樣天天你打我我打你到底是為了什麼,軍閥之間今天打明天好,死了多少老百姓,我們這是作孽啊!1928年,蔣介石在徐州誓師發動了二次北伐,北伐軍一路勢如破竹,兵鋒直抵京津。張作霖見大勢已去,決定退出關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