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刺刀對刺刀!1941年馬阜才戰鬥,八路軍一個團殲滅鬼子一個大隊

1941年8月2日,初到冀中軍區17團任副參謀長的左葉接到一個電話,電話是二營長劉鳴琴打來的,劉鳴琴在電話裡說:“據偵察員報告,有七八十個日軍從安國縣城出來,朝定縣馬阜才村(今河北省定州市東留春鄉境内)方向運動。

左葉問劉營長:“你打算怎麼辦?”劉鳴琴說:”我營準備隐蔽在青紗帳裡,打他個伏擊,幹掉這些鬼子。”

刺刀對刺刀!1941年馬阜才戰鬥,八路軍一個團殲滅鬼子一個大隊

左葉聽完,既沒有請示團長闵洪友(開國少将,原陝西省軍區副司令員)也沒有向政委姚國民(開國少将,原裝甲兵副政委)打招呼,更沒有核實情況,就說,“好!你們打吧,我馬上就來。”

戰鬥一打響,才發現偵查員情報有誤。敵人可不是七八十人,而是日軍松尾大隊五百多人。那幾十人不過是先頭部隊。這一下可被動了,本想伏擊敵人,結果被敵人來了個反包圍。形勢十分危急。

17團是冀中軍區有名的“鋼鐵團”、“常勝團”,以善打硬仗著稱。二營又是17團的頭号主力,營長劉鳴琴臨危不懼,指揮部隊抵擋四面包圍過來的敵人,等待援軍到來。戰到到最後連左葉本人都端着刺刀上了陣。

刺刀對刺刀!1941年馬阜才戰鬥,八路軍一個團殲滅鬼子一個大隊

多虧二營作風頑強敢于硬碰硬,終于等到17團主力趕到,三個營全部參戰,打到下午一點多,打死打傷鬼子400多人,而我軍也傷亡170多人,最要命地是二營長劉鳴琴和兩位連長陣亡。

這仗打得那叫一個殘酷,主要是白格鬥,一位當年與鬼子拼過刺刀的老人說:“上刺刀後,許多戰士一直在發抖,一聲令下端起刺刀一邊往前沖,一邊大聲喊殺。喊殺不僅是為了威懾敵人,也是給自己壯膽。見到鬼子不管三七二十一,當胸就突刺,根本顧不上害怕了,因為害怕也沒有用。那可是你死我活呀。一場刺刀拼下來,一天誰也不說話,渾身還在發抖,腦子裡都是剛才拼殺的場面。戰争實在是太殘酷了。”

戰鬥結束後,部隊撤下來休整。因為副參謀長左葉初來乍到就擅自決定打這樣大的硬仗,,并且造成包括一名營長兩名連長在内170多人傷亡的巨大損失。團長闵洪友氣得暴跳如雷,連飯桌子都給掀了。

左葉是等着挨批了。這下還不知道怎麼處分他呢。

不料事情出現了巨大反轉,一天當他們正在吃飯時,譯電員送來了四份電報。一看,居然分别是延安軍委給17團全體指員發來的嘉獎令;太行八路軍總部給17團全體指戰員發來的嘉獎令;晉察冀軍區給17團全體指戰員發來的嘉獎令;最後是冀中軍區給17團全體指戰員發來的嘉實令。

這一下把大家搞愣了,馬阜才戰鬥本來是個相當被動的遭遇戰。左叫自己也承認這一戰有一定的盲目性。怎麼又忽然一下受到這麼多上級嘉獎呢?

刺刀對刺刀!1941年馬阜才戰鬥,八路軍一個團殲滅鬼子一個大隊

後來有人分析是以下三個原因:一是這場主要是拼刺刀為主的硬仗,敵我傷廣比近四比一,還繳獲了不少戰利品;二是這一仗迫使敵人撤了14個據點,一下子固鞏和擴大了4個縣的根據地;三是當時一個八路軍步兵團基本全殲日軍一個大隊的戰例還真不多。極大地鼓舞了士氣振奮了精神。

半年後,左葉被提升為22團團長,到任僅三個月就趕上了“五一大掃蕩”,左葉指揮22團,打得相當出色,共作戰82次,擊斃日軍坂本旅團長以下一千多人,尤其是宋家莊戰役,讓22團一戰成名。

抗戰勝利後,左葉(1910年生,漢族,江西永新人。原名左寶玉,曾用名左翼、左一、左嶽、左卒,1932年改名左葉 )到了東北,任民主聯軍遼西軍區第二軍分區副司令員,1948年任獨立第二師師長及營口衛戍區司令。解放後轉業到中南交通部任副部長。上司了海南國防工程建設,廬山公路建設,推進了川江夜航。後任中國農科院副院長、農業部顧問。1992年在北京逝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