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讀圖|2025中國制造業機器人密度翻番,有望跻身世界前三

作為連續8年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消費國,2020年,我國機器人産業營收突破千億,中國大陸制造業機器人密度達246台/萬人,是全球平均水準126台/萬人的近兩倍。

制造業機器人密度被認為是衡量國家制造業自動化發展程度的重要标準之一。

近日,工業和資訊化部會和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等共十五個部門聯合印發了《“十四五”機器人産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提出,到2025年機器人産業營收年均增速要超過20%,制造業機器人密度要增長100%,即450台/萬人以上。

讀圖|2025中國制造業機器人密度翻番,有望跻身世界前三

最近幾年,中國機器人安裝量顯著增長,密度從2015年49個機關上升到2020年246個機關,排名從第25位上升至第9位,是全球機器人密度發展最具活力的國家。

就地區而言,亞洲制造業機器人密度最高,平均機器人密度為134個機關,歐洲為123個機關,美洲為111個機關,南韓、新加坡、日本分别占據全球密度榜單的前3個席位,其中南韓自2010年以來一直位列第一,機器人密度超全球平均水準7倍。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主席Milton Guerry表示,機器人密度是跟蹤全球制造業自動化采用程度的晴雨表。從資料上來看,中國乃至亞洲制造業發展蓄勢待發。

企查查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12月18日,全國經營範圍涉及機器人業務的公司共有377993家,其中注冊資本1000萬以上的共有85874家,應用覆寫汽車、電子、輕工、石化、醫藥等52個行業大類、143個行業中類。

相比頭部國家,我國機器人市場還有較大提高空間。目前,我國機器人整機國産化率約為30%,其中國産市占率最高的南京埃斯頓僅有3%左右,控制、減速器等核心零部件國産化占比則更低。

工業和資訊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司長王衛明表示,針對國内制造業機器人技術積累不足、産業基礎薄弱、高端供給缺乏等問題,《規劃》以問題為導向,聚焦薄弱環節精準扶持,強調提升機器人産業創新能力,推動産業高品質發展。

《規劃》提出,到2025年我國要成為全球機器人技術創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內建應用新高地,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争力的領軍企業及一大批創新能力強、成長性好的專精特新企業,建成3至5個有影響力的産業叢集。

到2035年,我國機器人産業綜合實力達到國際領先水準,機器人成為經濟發展、人民生活、社會治理的重要組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