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人易玉濤中國不會亡:一把鋤頭一把菜刀連劈三個鬼子,抗戰到底

前言

1931年9月18日,日本駐中國東北地區的關東軍突然襲擊沈陽,以武力侵占東北。

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企圖以武力征服中國的開端。自此,中國人民開始了14年艱苦卓絕的抗日戰争。

這是一段不能忘卻的曆史!

至今日,日本亡我之心依舊不死,跟随美帝鼓吹中國威脅論,執意介入台海問題,甚至不惜武力幹涉。

九一八事變爆發90周年之際,@風華絕代憨小二從即日起,以史鑒今,與衆友一起重溫曆史,牢記國恥。以此激勵新時代中國青年,銘記于心,奮發圖強,警惕日本複活軍國主義,争做“中國21世紀的抗日新青年”,敢為“民族之脊梁”,防患于未然,以免曆史悲劇重演。

人人易玉濤中國不會亡:一把鋤頭一把菜刀連劈三個鬼子,抗戰到底

九一八事變後日軍屠殺中國群眾

十四年抗戰,戰火在湖南糾纏了七年。

仿佛在印證很久以前的那句話:“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

在這裡,抗戰進入了相持階段;在這裡,日寇掙紮了他最後的瘋狂;在這裡,六次大規模的會戰,讓熱血深深刻進了土地。

驚濤拍岸,孤城死戰,悲傷與反抗,苦痛與覺醒,去探尋那個年代支撐這片土地的力量,三千萬湖南父輩做過的、經曆過的。

九一八事變爆發90周年之際,@風華絕代憨小二組接18個記憶的碎片,翻開一幅波瀾壯闊的湖南抗戰畫卷——《用我一湘壯河山》。

湖南,倭寇的痛,中國的膽。

人人易玉濤中國不會亡:一把鋤頭一把菜刀連劈三個鬼子,抗戰到底

九一八事變90周年,勿忘國恥!

用我一湘壯河山·篇四:血火營田

人人易玉濤中國不會亡:一把鋤頭一把菜刀連劈三個鬼子,抗戰到底

第一次長沙會戰

1939年9月18日淩晨,湘北日寇第三、六、十三師團分路南犯,發動第一次長沙會戰。

在新牆河防線,正面攻擊的日寇遭遇了激烈抵抗,攻擊受阻。掌握了水面、能在洞庭湖上機動的鬼子,将視線投向了新牆河防線的側後,湘江、汨羅江入洞庭的交彙處。

河港小鎮營田。

因為湘江雷區、沉船封鎖等原因,這裡是日寇水路進攻所能到達的最南端。

一場典型的突襲。

完成這次入侵的,是鬼子海軍陸戰部隊,兵力達七千多人的上村支隊:一群以殺人為榮的禽獸。

人人易玉濤中國不會亡:一把鋤頭一把菜刀連劈三個鬼子,抗戰到底

營田

營田曾經是湖南境内僅次于城陵矶的港口。

在未來的歲月裡,這裡卻因為悲傷、痛恨與抗争而被記憶。

這本書叫做《血火營田》,2005年抗戰勝利六十周年之際成書,主編是營田人易渡。這本書,還翻印有一套少兒讀本。

書由一百多名營田淪陷親曆者的回憶組成,講述時間開始于1939年第一次長沙會戰打響後的第五天。

那一天,營田人正在準備即将到來的中秋節。

人人易玉濤中國不會亡:一把鋤頭一把菜刀連劈三個鬼子,抗戰到底

南京,日寇田上部隊在組織閱兵式

易渡在嶽陽市屈原區宣傳部工作,1968年,出生在營田街易家大屋的易渡,很小的時候,他就常聽當地老人講起營田“走兵”的故事。

這,也是易渡為什麼編這本書的原因。走兵,是淪陷的意思。

2004年,營田關心下一代工作協會決定編輯一本關于營田抗戰的書,發起人是二十多位離、退休老幹部和老教師。

年輕的易渡,當時是屈原區宣傳部幹事,他主動請纓加入了其中。

調查走訪驗證工作經曆了整整一年,一百多位老人。

聽着那些回憶,易渡無數次熱淚盈眶。

他還記得當時一位已經87歲,名叫吳勝保的老人,非常嚴峻地看着上門來的走訪人員,他說:“一提起日本鬼子,我連他們的生血都喝得幾碗!”

人人易玉濤中國不會亡:一把鋤頭一把菜刀連劈三個鬼子,抗戰到底

易氏宗祠

易姓是營田最大的宗姓,湖南境内的易姓大都發源于此。易識基是走訪中找到的幸存者之一,于2008年去世,留下了走訪時的一盒錄音帶。

“我現在還做過夢,還夢見這個情景,天上有飛機,經常夢見自己還受了傷,然後醒來一摸,我這裡沒流血。别說原來,現在還做這個夢。”

9月22晚,磊石河邊一個漁民發現水面隐約有好多汽艇駛來。這個漁民警惕性很高,他覺得不對勁,趕緊向推山咀跑,打算去報信。那裡是569團二營營部。

在營田地區衆多的小碼頭中,推山咀碼頭是最北的一個,現在被叫做汨紡碼頭。

人人易玉濤中國不會亡:一把鋤頭一把菜刀連劈三個鬼子,抗戰到底

汨紡碼頭

抗戰爆發前,推山咀以下至蒙鼓碼頭,這一片叫營田的地方,是湘北最繁盛的集鎮之一,素有“小南京”之稱。

東西向的營田老街長300多米,西通湘江碼頭。

當年這街上各色南北雜貨商鋪近兩百家,天天人聲鼎沸,有上千的人流量。

這個繁華小鎮,凋零在1939年中秋。

易中堅老人,曾經是營田“大華昌”南雜店的少東家。1939年時,12歲的易中堅還在讀私塾,每天放學後和同學逛街的時光,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記憶。

“營田經濟比較繁榮,進入豐收,人們都在慶祝。至于對于抗日,營田很早就有部隊駐紮在這裡了。”

守軍在營田布設有三道防線。白魚歧駐紮着一個排的前沿哨所,推山咀駐防有一個連的支援兵力,其後縱深,布有一個團的兵力,在河對岸,還有一個團的兵力作為機動。

人人易玉濤中國不會亡:一把鋤頭一把菜刀連劈三個鬼子,抗戰到底

日軍所到之處,慘絕人寰

日本人開始進攻。其實第一批上來的不是日本人,都是國民黨的俘虜兵、皇協軍,以及各種各樣趁火打劫的人,日本人把他們推到前面當炮灰。

1939年中秋前的第五天。這天晚上,磊石河邊一個漁民跑到推山咀營房來報信。這個時候,最外圍的一個哨所其實已經丢了。

易棣棠,生于1936年,之前也住在營田街易家大屋。營田走兵時,他才三歲。65年後,易棣棠參與了《血火營田》一書的編撰。

得到報信的時候,推山咀的守軍正在打牌賭錢,士兵說這漁民造謠,反把他關了起來。

深夜零點,鬼子在推山咀登岸,先捅死了哨兵,摸進了營部。一個營就這麼被端了。

緊接着,在小邊山的團部也被摸掉。

戰鬥一開始,各要害處的士兵就陷入各自為戰之中。

防區崩潰了。

人人易玉濤中國不會亡:一把鋤頭一把菜刀連劈三個鬼子,抗戰到底

日軍虐殺中國人

569團一營營長夏紹武,黃埔軍校畢業,是這天淩晨不多的反應過來的軍人。

一營不多的抵抗,讓易中堅一家有機會跑了出來。“中央軍死得遍地都是,那不是日本人打死的,都是飛機炸死的。”

但一營零散的兵力很快被擊潰了。已經重傷的夏紹武,被惱怒的鬼子釘在門闆上燒死。

日寇占領後的營田,成了一片人間地獄。

槍聲一停,鬼子第一件事就是當着老百姓的面殘殺戰俘。

易中堅的弟弟易迎詳當時才四歲,被媽媽抱着跑了出來。

“營田街這個連孤軍作戰,幾乎是打到彈盡糧絕,其他人聽到槍聲都跑了。那個連長是被日本人活剮了,先用刀在額頭上劃一個圈……”

人人易玉濤中國不會亡:一把鋤頭一把菜刀連劈三個鬼子,抗戰到底

日軍虐殺中國百姓成瘾

569團的團副,被日寇剝皮,從頭剝至雙膝;570團一營營長苗培成和一連的張連長被日軍淩遲碎剮。緊接着是肆無忌憚的屠殺。

推山咀見到鬼子的,除一人逃脫外,全部被殺。

三塘灣一批青壯年被押到一個山包上,全部被當衆砍頭。

而在營田老街上,一把大火燒起,片瓦無存。

所有來不及跑的人都再也沒出來。

人人易玉濤中國不會亡:一把鋤頭一把菜刀連劈三個鬼子,抗戰到底

日軍屠殺中國百姓

易中堅和父親爬回家裡,一邊爬一邊哭——街上躺滿了屍體,大火燒了大華昌。

其中最為慘烈,幾乎被殺到絕戶的有六個屋場:相公灣 、田棚柳、太山屋、六房屋、餘家坪,以及幹塘灣。

人人易玉濤中國不會亡:一把鋤頭一把菜刀連劈三個鬼子,抗戰到底

人寰之慘,日軍剝皮取樂

幹塘灣屋場,就在小邊山團部山後。屋場有個叫易玉濤的菜農,因為人長得高大,鄉裡人都叫他“玉長子”,為人仗義,習有拳腳。

23日上午,易玉濤帶着兩個兒子,在屋後菜地幹農活,妻子易夏氏在屋裡做女工。

一隊鬼子進了屋場。

幾個鬼子沖進他家,抓住了易夏氏。沒想到易夏氏手邊有剪刀,激烈反抗中,鬼子惱羞成怒開了槍。

聽到槍響,易玉濤把兩個兒子藏到屋後草叢中。轉身一手抓了把鋤頭,一手抓了把闆刀,沖了進去。

易玉濤拿着鋤頭就挖倒一個,當時手裡就還有刀,刀又砍翻一個。最後那個日本鬼子就開槍打他。易玉濤轉身用刀砍掉了第三個日本兵的一隻手。

人人易玉濤中國不會亡:一把鋤頭一把菜刀連劈三個鬼子,抗戰到底

侵華日軍殘殺中國人民

被剁了手的鬼子逃了出去,一隊鬼子跟着上來了,一陣亂槍打過來,易玉濤身中數彈。

惱羞成怒的鬼子,殘忍地将易玉濤的屍體剁成八塊。

多年過去,易玉濤的墳墓已經不知何處,兩個逃過一劫的兒子也先後過世。

1997年,營田易氏續修族譜。負責編纂的易棣棠,從人們口中得知了十八世族人易玉濤手刃日寇的故事,在《先德志》中,記述了易玉濤的故事。

易玉濤一把鋤頭一把菜刀,連劈三個鬼子的故事傳開了。

人人易玉濤中國不會亡:一把鋤頭一把菜刀連劈三個鬼子,抗戰到底

年輕時的田漢

這一年,著名戲劇家田漢在編寫一部反映第一次長沙會戰的劇本。12月14日,他來湘北走訪戰鬥曆程,偶然聽說了這個故事。田漢找到幹塘灣屋場,捐資将易玉濤夫妻合葬在其故居屋後,并親題了"易玉濤勇士夫婦之墓碑",又賦詩以紀念。

這首詩後來被廣為傳唱:

九月廿三,敵來武穆鄉,将士殊死戰,人民紛逃亡。

易君獨不去,磨刀待豺狼,兩兒伏後山,妻子倒短牆。

易君隐門後,奮力殲敵雙,旋敵大隊來,血泊沉鴛鴦。

一杯黃土溫,千秋白骨香,人人易玉濤,中國不會亡。

九宮幕阜發戰歌,洞庭鄱陽掀大波,前軍已過新牆去,後軍紛紛渡汨羅。

戰友們,殺啊,敵人殘暴如瘋魔,燒我房屋割我禾,父母妻子遭戮辱,吃我們豬牛吃雞鵝。

我們隻有戰到底,誰與敵人講平和,團結不怕緊,動員不怕多,老太婆、小哥哥,穿草鞋、打赤腳,高山峻嶺走如梭。

“老頭子,小妹妹,拿扁擔,當幹戈,我們一條心,敵人兵多将廣怕什麼,我們有鋤頭,他有大炮坦克奈我何,……趕走日本鬼,恢複舊山河”。

1940年,在拍攝電影《湘北大捷》時,田漢再次揮筆寫就了這首主題曲。歌詞中,易玉濤的影子赫然在其中。

人人易玉濤中國不會亡:一把鋤頭一把菜刀連劈三個鬼子,抗戰到底

白骨塔

營田獅形山山頂,靜靜矗立着一座抗日紀念墓碑,當地人将這裡叫做“白骨塔”。

發生了營田慘案的這年冬天,逃難後回來的老百姓,自發收攏了陣亡将士屍骨以及遇害鄉親的遺骸,在這裡建起了兩座簡易的墳包。

1940年,第一次長沙會戰勝利後,負責營田防區的第95師,将汩羅等地在會戰中遺落的屍骨也收攏至此。當地百姓籌錢,修築了一片陵園。

陵園曆經風雨,已經失去了原貌。2005年,易迎祥老人根據自己的記憶手繪了這幅白骨塔追憶圖。

牌上有一篇墓志銘。

人人易玉濤中國不會亡:一把鋤頭一把菜刀連劈三個鬼子,抗戰到底

淚滴堵不住我的雙眼流出憤懑

在易迎祥印象中,白骨塔修成時,還有一次規模很大的祭奠儀式。

易迎祥記得,公祭那天,周圍幾縣的老百姓都前來拜祭。

那一炷香整整燒了三天三夜。

陵園門上有一幅挽聯,是當時營田一帶受人敬重的鄉儒易象離所書:

虎贲三千熱血一腔無反顧,秋風八月寒潮百裡有餘哀。

營田,這個在地圖上寂寂無名的湘北小鎮,因為戰争,在中國近代史上一再被記錄。

史料研究者曾把在此發生的“營田慘案”和“廠窖慘案”、“青山慘案”、“洪山慘案”及“常德細菌戰”,并列為日寇在湘制造的五大暴行。

營田這裡的一些地名,如“田棚柳”、“六房屋”、“幹塘彎”等等,因為被鬼子殺到絕戶,這些地名也逐漸消逝了。

人人易玉濤中國不會亡:一把鋤頭一把菜刀連劈三個鬼子,抗戰到底

侵華日軍血洗廣武上河王村慘案

1945年抗戰勝利後,一批鬼子俘虜要從長沙押解到嶽陽去,這個隊伍經過營田的時候,當地有一個人稱“張瘋子”的人在街上看到了,不知怎麼讓他認出了這是一隊鬼子。他大喊“打死鬼子,打死鬼子呀!”

街上的人轟動了,大家異口同聲高喊着撲打上來,吓得這隊鬼子魂不附體。最後,被負責押送的部隊攔住了。

後來大家才知道,這個“張瘋子”的妻子死在了當年的“營田慘案”中,從此便瘋了。

人們都說,他人雖瘋了,心卻還是亮着的。

人人易玉濤中國不會亡:一把鋤頭一把菜刀連劈三個鬼子,抗戰到底

勿忘國恥!永記國仇!

明天,@風華絕代憨小二将繼續講述用我一湘壯河山的第五篇——湘北大捷,重溫曆史,不忘國恥,以史鑒今,牢記使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