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農紅軍第24軍是紅軍中的主力軍隊,戈勇為師長,政委由胡楚父擔任。戈勇出生于廣西省,年輕時在李明瑞舉辦的南甯教導大隊中做學員,李明瑞十分欣賞這位學員,帶領他參與各大戰争,這段時間,戈勇獲得了大量作戰經驗,學習到了多種作戰技巧。随後,成為了紅七軍連排長,之後,因紅七軍收到指令需轉移至湘贛蘇區,戈勇也獲得了擔任獨立3師師長的機會,直到成為紅24軍師長。
蕭克是我軍重要上司人,在一次考察期間,蕭克注意到了戈勇,便認真觀察戈勇的一舉一動,結果發現戈勇雖然作戰勇猛,不懼生死,卻無法凝結部隊,制作合理的作戰方案,軍隊無法團結一心,這對作戰效果會産生消極影響,長此以往下去,無法得到戰士及百姓的信任。

紅24軍政委胡楚父,是黃埔軍校的畢業生,在各方面都受過專業的訓練,曾帶兵參加過廣州起義,身上難免存有軍閥主義的影子,總體上來看,胡楚父能夠改正自身不足,學習共産主義思想,是一大進步。從這次考察中可以看出,蕭克對紅24軍的印象并不好,從師長到政委,無一人能夠讓蕭克滿意。
戈勇自身能力有限,在一次戰争中,負責右翼戰場的紅24軍沒有得到上級指令便自行放棄了陣地,轉變了戰争局勢,蕭克沒有立即找戈勇對峙,隻能為紅24軍收拾爛攤子,下令撤退,最終,以殲敵300人告終,事實上,這場戰争本可大獲全勝,而如今,卻因為戈勇的錯誤指揮,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才趕走了敵軍。
蕭克對戈勇的印象本就不好,如今,造成這樣的局勢,戈勇更是有苦說不出。在評價這場戰争時,蕭克不留餘地,表揚了其他部隊,卻對紅24軍隻字未提,戈勇深知蕭克的含義,但他隻能把委屈咽在肚子裡,紅24軍是由遊擊隊成員組成的,戰鬥能力有限,是打遊擊戰的一把好手,但卻無法與正規紅軍相媲美,是以,打出這樣的成績是情理之中。
經過這場戰争,蕭克更加證明了自己的想法,他認為,戈勇不适合帶兵打仗,後來直接撤銷了戈勇的職位,讓其擔任湘贛軍區的參謀長,這樣一來,戈勇内心自然不服氣,他将怨氣深埋心中,在做參謀長期間,常向劉世奇,吳德峰打小報告,這兩人的行走路線與組織相違背,為錯誤路線,戈勇更是抓住了他們的心理,隻要是他看不順眼的人,便會在吳德峰面前吹耳旁風,戈勇深得吳德峰喜愛,隻要是戈勇說的話,吳德峰便會一查究竟,可謂臭味相投,一丘之貉。
湘贛蘇區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組織無法放任不管,不久後,黨組織派任弼時前來主持工作,阻止劉士奇等人的錯誤行徑,給予了他們重大處分,戈勇失去了靠山,更害怕自己受到處分,居然連夜逃跑,淪為叛徒。戈勇本可以成為一代英豪,為國為民,卻一步步走向泥潭,忘記了自己心中的信仰,面對挫折,他并沒有一路向前,直面挑戰,而是選擇了破罐子破摔,成為了人人憎恨的叛徒,黨内多位紅軍指揮員死于他的挑唆之下。
如此看來,蕭克撤銷戈勇的職位是正确的選擇。這樣的人不配成為中央紅軍的一員,更不配做一名優秀的将領,他無論身處何處,都無法獲得戰士們的信任。逃跑後,相關部門對戈勇進行了調查,卻未查到任何線索,生死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