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知青往事:當年的房東一家人,成了他心裡難以割舍的牽挂

作者:草根茶社

1969年4月27日,上海知青張紅星和他的十幾名國中同學一起來到了吉林省延邊北韓族自治州境内的延吉縣細鱗河公社,他們十三名上海知青被分派在向陽大隊第五生産小隊插隊落戶。

知青往事:當年的房東一家人,成了他心裡難以割舍的牽挂

資料圖檔來源網絡

東北的四月下旬天氣乍暖還寒,張紅星他們來到向陽大隊後,五隊的張隊長把十三名知青分成三組,臨時到社員家中借住,張紅星他們五名男知青臨時住在了社員李東明家。

李東明的媳婦多年前就意外去世了,他和兩個兒子一起生活。知青們到他家來借住,李東明就讓兩個兒子都搬到正房裡和他一起居住,把那兩間新蓋的西廂房讓給知青們居住,還把家裡那張一直舍不得鋪的葦席給張紅星他們鋪在了西廂房的火炕上。看看李東明家的生活狀況和他家兩個兒子,知青們都很同情李東明,也很心疼李東明。

李東明家的兩個兒子老大叫李吉福,當年十八歲,老二叫李吉祿,當年十七歲,他家這倆兒子智商都有點問題,比别人的反應慢,不太愛說話說話。李吉祿還強一些,識數也會算數,知道十加十等于二十,五十加五十等于一百,也知道和熟人打招呼。李吉福不識數,你伸出五個手指頭他知道是五個,再伸出五個手指頭,他就不知道是幾個了。這哥倆雖然智商有點問題,但很有力氣,會挑水,會上山打柴,也能下地幹農活,他哥倆隻能幹一些沒有技術含量的力氣活,男社員一天掙十分工,隊裡隻給他哥倆記五分工,比女社員還少二分工。

後來知青們才知道,李吉福和李吉祿哥倆的智商随他們的媽媽。李東明的老婆就是個半憨女人,連飯都不會做,一頓飯能吃三個大窩頭,能喝三大碗玉米面糊糊。李吉祿八歲那年的初秋,一場大暴雨不期而至,李東明的媳婦竟然趁李東明不在家,領着兩個孩子在暴雨中去河邊撈魚,結果她被洶湧的河水卷走了,兩個孩子要不是被及時趕來的鄉親們救上岸,也都沒命了。從那以後,李東明就帶着兩個憨兒子艱難度日,生活非常艱難。

張紅星他們安頓好了住處,置辦好了鍋碗瓢盆等一應生活用品,在家休息了兩天,就投入到了春耕春播生産勞動中去了。張隊長看知青們都不會做飯,就安排了一名女社員臨時幫教張紅星他們學習做飯,幫教時間是半個月,半個月後知青們必須學會自己做飯。

參加勞動的第一天,是往村南地裡運送土雜肥,考慮到知青們不會挑擔,張隊長就安排張紅星他們和社員們一起用架子車拉糞,三個人一輛架子車,張紅星和李吉福還有一名社員分在了一起。往地裡拉糞時,是那位年輕社員駕轅,空車回來時,李吉福就搶着拉車,還讓他倆都坐在車上,他一個人拉着架子車一口氣就跑回村裡。看着臉上冒着熱氣、一臉傻笑的李吉福,張紅星心裡說不出是啥滋味。一上午,張紅星他們拉了五車土雜肥,其他的架子車都拉了四趟。

每天收工後,李吉福都搶着去挑水,先把知青們的水缸挑滿,再把他家的水缸挑滿,張紅星想去挑水,李吉福不讓,還把水桶藏起來。

沒多久,李吉福和李吉祿哥倆就跟張紅星他們熟悉起來了,有時還主動和知青們打招呼,雖然他哥倆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好,但看到知青們就笑着問一聲:“你們吃飯啦?”

後來,在張紅星的懇求下,張隊長為李吉福哥倆每人每天加了二分工,他哥倆也和女社員一樣,每天也能掙七分工。

那年秋天,在勞動歇息的時候,張紅星和一名年輕社員鬧着玩,那名社員把張紅星摔倒在了地上。坐在田埂上歇息的李吉福突然跑過去,攔腰抱起那名年輕社員,狠狠摔在了地上,還拿起一塊石頭砸在了那名社員的腿上。從那以後,社員們都不敢和張紅星鬧着玩了,大家都怕李吉福哥倆出來幫張紅星。

也是那年秋天,李吉祿去鄰居家偷摘樹上的李子,被鄰居逮着了,李東明非常生氣,他拿起扁擔就打李吉祿,一邊打一邊問他:“你幹啥摘這麼多李子?”“給、給知青吃。”李吉祿哽咽着說。看到那一幕,張紅星流淚了,他上前搶下了李東明手裡的扁擔,攬着李吉祿的肩膀回家去了。

1971年秋後,隊裡為知青們修建了房子,成立了知青集體戶,張紅星他們都搬到集體戶吃住了。知青們搬走後,李吉福和李吉祿吃完晚飯就到知青集體戶來找張紅星玩,他哥倆來了就在炕沿上坐一會,啥也不說,坐一會就回家去,幾乎天天都來。後來有一名知青嫌煩了,說了他哥倆幾句,他哥倆就不到知青集體戶來玩了。

知青往事:當年的房東一家人,成了他心裡難以割舍的牽挂

1972年春節,張紅星回上海探親過春節,從上海回來,他帶着上海特産去李東明家串門,李吉福哥倆看到張紅星,别提有多親了,張紅星走的時候,李東明把兩隻野兔從院子裡的雪堆裡扒出來,非要讓張紅星拿回知青集體戶,他笑着說:“這是春節前在林子裡套的,過年我們沒舍得吃,一直給你留着。”

之後的日子裡,張紅星空閑時間也常到李東明家來玩一會,來看看這可憐的父子三人。有一次張紅星來串門,李東明到外屋地(廚房),給張紅星煮了兩個雞蛋,非讓張紅星吃。盛情難卻,張紅星含淚吃下了一個煮雞蛋,把另一個煮雞蛋偷偷放在了一邊。一個雞蛋雖然不值多少錢,可李東明父子仨從沒舍得吃過煮雞蛋,他家母雞下了蛋都要積攢起來拿到集市上換成錢,吃油買鹽的錢就是這樣積攢下來的。

那年秋天,李東明托媒人給吉福介紹對象,那個女孩腿有殘疾,長相也不好看,個子隻有一米四,李東明覺得不管好賴,要是能給兒子娶個媳婦,他心裡就踏實了。相親那天,張紅星還把自己的新衣服借給李吉福穿上,結果人家女方家卻不願意,一是嫌他家窮,二是嫌他家沒有女主人,三是嫌吉福木讷遲鈍。

1973年冬季,張紅星順利通過了征兵體檢和政審,他穿上了綠軍裝,成了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士。離開向陽大隊的頭一天,張紅星把自己的被褥、暖水瓶、臉盆和多餘的衣服全都送給了李東明家,還把十斤全國糧票給了李東明。那天,李東明給了張紅星五塊錢,說是讓他路上買水喝,張紅星不要,李東明哭了,他哽咽着說:“你要去當兵了,這是好事,是喜事,五塊錢不多,這是我的一點心意,你不收下,就是看不起我家。你要走了,我心裡怪難受的,你要不收下這五塊錢,我心裡更難受。”

張紅星不好再推辭,他含淚收下了那五塊錢。離開向陽大隊時,鄉親們和李東明父子三人一直把張紅星送到村口的大路上,大家才依依惜别。看着李東明父子淚流滿面的樣子,張紅星心裡有一種隐隐作痛的感覺。

當兵十幾年,張紅星轉業回到了上海,配置設定到公安分局當了局長。在部隊時,張紅星給李東明家寄過錢和衣物,也收到過李東明找别人寫的回信。後來因為工作忙,也就和李東明家斷了聯系。

2020年秋天,張紅星他們曾在向陽大隊插隊落戶的五名上海知青回第二故鄉看望鄉親們,看到了第二故鄉發生的變化,大家心裡都很欣慰,鄉親們的生活富裕了,大家都過上了好日子,知青們心裡能不高興嗎。

在村主任的陪同下,張紅星他們來到了李東明家。李東明家的房子很漂亮,是村裡出資新修建的,四間房子寬敞又明亮,隻是院子裡比較髒亂。九十二歲的李東明雖然駝背很厲害,但他生活上還能自理,還能記起上海知青張紅星。但說起其他知青,李東明就沒有什麼印象了。李東明的兩個兒子都打了光棍,李吉福和李吉祿的頭發也都白了,他哥倆的身體還可以,還能耕種責任田,第一時間也認出來了張紅星,隻是他哥倆的話語更少了,反應也遲鈍了。

看到這可憐的爺仨,張紅星心裡很難受,他真擔心這爺仨以後的生活。張紅星對村主任說出了自己的擔心,村主任笑着說:“這個問題你們盡管放心,他爺仨都有低保,也都有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村裡早就動員他爺仨去鄉裡的養老院安度晚年,可李大爺(李東明)不同意,他說自己生活上還能自理的情況下,就不給政府添麻煩。”

張紅星問李東明:“大爺,你的身子骨還好吧,生活上有啥困難嗎?”李東明說:“我身子骨還行,行不行也得活着啊,我得給吉福和吉祿做飯吃呀,我得好好照顧他倆啊。我死了吉福和吉祿咋辦啊?我放心不下這兩個孩子啊。我生活上倒是沒啥困難,月月都有低保金,過年過節村裡還送大米豆油,吃喝不愁,就是這兩個孩子是我的心病,是我的挂心脾,我可不能死啊。”聽了李大爺的話,張紅星心裡很難受,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李大爺都這個歲數了,還牽挂着他的兩個孩子。

離開向陽村那天,張紅星他們給李東明大爺留下了一萬塊錢,也留下了聯系電話,還把電話号碼留給了村主任。他們幾人已經商量好了,在李東明大爺有生之年,他們盡量多回來看看。因為這裡是他們難忘的第二故鄉,這裡有他們的親人和永遠的牽挂。

知青往事:當年的房東一家人,成了他心裡難以割舍的牽挂

眼看又快到春節了,張紅星非常牽挂第二故鄉的李大爺父子仨,雖然經常打電話,他還是不放心,當年的房東一家人,成了張紅星心裡難以割舍的牽挂。要不是受疫情的影響,張紅星早就回第二故鄉看望李大爺一家人了。

作者:草根作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