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肯定經常聽到這句話,“與你的壞情緒做朋友”。但是當你身處憤怒、悲傷、焦慮的漩渦,你真的知道應該怎麼做嗎?今天,八張圖告訴你,如何用靜觀自我關懷的方式,與你的困難情緒真正做朋友。
把自己的身體想象成一棟房子,把困難情緒想象成到你家來拜訪的客人。如果是羞愧、恐懼、憤怒在敲你家的門,你一般會是什麼反應?“滾出去!”“你找錯門了!”“求求你不要找我”“我不在家。
這些都是對抗的狀态:我不想讓你進來,或者我連想都不想見你。如何才能做到真的歡迎這些你不喜歡的客人呢?你可以按以下階段練習。
第一階段:好奇、探索
除了假裝不在和不讓對方進入,你可以試着通過貓眼或者門禁對講器,看一看到底是誰來了?外面的人可能會回答:我是"悲傷"。于是你知道了他的名字。
第二階段:感受、對抗
你知道了他的名字,也許可以試着打開門讓他進來,但是隻讓他在玄關那兒呆着,就像接收快遞時做的那樣。雖然你的身體和情緒不太舒服,内心依然會有抵抗,擔心這個客人闖入之後會賴着不走,但你已經開始感受這個不被歡迎的客人了。
第三階段:允許
接下來你可以嘗試這樣想:來了就來吧,既然來了,你想在這個屋子裡呆一會兒就呆會兒吧,你想去哪兒就去哪兒吧。這個階段叫做——允許。允許悲傷這個客人在房間裡四處遊走,允許自己的身體、情緒此刻有這樣的感受。真的去體會,什麼叫做悲傷。這一點其實很不容易。
因為悲傷這個客人在你家裡到處溜達的時候,你自己還得繼續在那兒。這個客人也許不那麼招人喜歡。但我們可以把手放在胸口給自己關懷。同時也相信,這個客人也不會再帶來更多的傷害了,他隻是讓你有點不舒服而已。
第四階段:成為朋友
當悲傷來了一次又一次,你對上面的幾步體驗越來越熟悉、你内心的安全越來越多的時候,對抗就會越來越少。也許接下來你會想聽聽這個客人他為什麼來這,他想告訴你什麼。
于是,你可能願意請他坐下來,喝杯普洱茶,吃點栗子糕,和你聊一聊。他也許有一些非常重要的話想要和你講,也許他帶來了一個很重要的消息。例如,也許悲傷會和你說——你真的需要休息一下,你真的需要放下一些東西。
後來你可能就和這個客人成為了朋友。也許他把想對你說的話說完以後,使命達成,他以後就不來了。
也許他下一次還會再來,但是你對他已如此熟悉,知道他此行的目的,你就可以對他說—啊,悲傷,你又來了,我知道你是要來提醒我,我會做到的,我會照顧自己的。你快進來吧,坐下吧,來喝杯茶。
這個房東與客人的比喻,看起來非常簡單而順利,但其實是非常理想化的,在實際生活中不可能一天完成。有的時候,來的可能不是一個悲傷,而是一群,甚至其他情緒也一起拖家帶口的都來了。
如果你的房子不夠大,你可以選擇一次讓一個客人進來。你也可以問自己,現在是開門的好時機嗎?在整個變化的過程中,你可以自己來做選擇,與此同時,你需要給予自己很多關懷,支援你完成整個過程。
練習自我關懷,就像增強情緒免疫系統,而痛苦就像疫苗可以激活、幫助你教育訓練和建立自己的情緒管理系統。#你情緒低落時是怎麼處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