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龔莉 | 曾經那年——我們隊裡電視室裡的故事

作者:心國文化

龔莉崇明建設鎮人,1981年考入上師大,後在上理工任教直至退休。喜歡文學、音樂和文玩。本文經授權後發表,轉載請聯系本公衆号編輯授權(微信:anxinlu)。

曾經那年——我們隊裡電視室裡的故事

電視機産生于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自誕生至現在将近一百年的曆史,從黑白到彩色,從電子管、半導體電視迅速發展到內建電路電視,到如今的各種新型顯示技術并存,電視機的發展曆程象征着顯示技術發展的一個個裡程碑,顯示技術帶來的視覺感受越來越清晰、真實和沉浸。

我人生的第一次看電視是在咱們的隊裡,那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那時候隊裡配置設定下來一台17寸的黑白電視機,放在隊裡的一個所謂最好最大的房間,坐北朝南的最東面一間,前面有大門,後面有窗,能容納二三十個人。後面随着每天能在這裡看電視、聊天、娛樂等。故事從這裡開始了。

龔莉 | 曾經那年——我們隊裡電視室裡的故事

1. 搶座位

11月份的農村說閑不閑,每天都要出工,但到了晚上5點左右各家各戶都已經是煙雲綽綽,都在燒晚飯了,鄉村到了6點左右已經是黑漆漆一片,那麼甯靜,連氣息都是深沉的,偶爾會聽到菜下鍋的次啦聲。忽然聽到隔壁的小菊叫:小紅你快幫我去搶位置去,等我吃好晚飯肯定沒有好位置了,小玉卻一臉不高興回答,要去你自己去,每次都是我幫你搶位置,回來都吃冷飯。小菊和小玉是姐妹,相差4歲。姐屬支配者角色,妹屬被支配者,雖然每次姐說什麼,妹就做什麼,想不到這次妹卻拒絕了姐的指令,那就是簡直反了天了。這時候又聽到更高的聲音在叫:“你去,還是不去”,隻聽到有一個膽膽怯怯的聲音回答:“今天我不去,打死我也不去”。“好,你看着,以後所有求我的事,我也不管了”,姐很是生氣地一邊說,一邊往外走,看樣子吱不動妹,也隻能自己去搶占最佳位置了。看着姐氣沖沖,心急忙慌的樣子,這時的妹有點後悔了。因隊裡的社場在整個隊裡的南河沿,而我們大部分的社員也都住在南河沿,是以從家到社場隻要6-7分鐘時間,但也有幾戶人家是住在靠北沿公裡那邊,那裡比較偏僻,但想不到的是,等小菊到社場電視室一看,前排的最佳位置早已被占了座,而且坐在前面的都是家比較遠的夥伴們,這時候小菊也隻能坐在後面幾排了。等小菊一家兄妹幾個過來時,電視室已經是擠滿了人。這時候電視裡開始播放新聞了,“下面開始新聞聯播”,新聞聯播的主持人李娟在電視銀頻出現,雖然電視上有好多好多雪花,主持人在電視上恍恍惚惚抖動,但依稀能看得見主持人的臉龐和聲音。

龔莉 | 曾經那年——我們隊裡電視室裡的故事

那清秀的臉龐,大方而優雅的着裝,甜美而标準的國語,一下子給嘈雜而喧鬧的人鎮住了,室内一下子靜了下來。室内的場景就是:最前排是住最遠的社員家的年輕人,第二三排就是小菊家的兄妹和表兄妹等人,後面就是吃好晚飯過來的年輕人,最後面是中年人,老年人一般不會過來看電視,都已早早休息睡覺。當然後面小菊家看電視的位置就是小紅的首要任務來完成。

2.做天線

電視天天晚上看,但電視機的雪花和不穩定因素太多,看到緊張的時候,一下子跳了,真是急死人。雖然電視模糊有雪花,但天天晚上電視室裡擠滿了人,因為那個年代沒有什麼娛樂活動,除了白天小朋友玩玩捉迷藏,跳跳橡皮筋,看看小人書,晚上都自家門一關,就跟着大人們一起睡覺了,現在有了電視,晚上的時間當然在看電視室裡,它即給年輕人消磨晚上漫長的時間,又給年輕人開闊眼界和見識,也增長了書本以外的知識。何其樂而不為呢?隊裡隊長為了看電視品質提高而為之着急,還專門派懂一點實體知識的人搞了幾次的室内天線,但效果還是不明顯。有一次在公社開會,聽說電視機可以接一個室外天線,這樣看電視的品質大大的提高,于是隊長打聽哪裡有賣的,聽說縣城裡的五金店有賣,但很貴,考慮到價格太貴了,隊長放棄購買天線的計劃。後來隊裡的會計無意之間對隊長說:“我們隊裡的建軍(化名)在學校裡讀書很好的,不妨要他試試”,會計的一句話提醒了隊長,好的,試試看吧!于是做天線的任務就落在了建軍身上。建軍是我們隊裡的知識分子,他讀書很好,現在在讀高中,實體特别好,知道一點實體的原理。接受做天線的任務後,也真的很上心,首先買天線的主配件,一些小零件能自己做就不要買,節約成本。到了星期日建軍騎了自行車到縣城五金店去了,首先要看天線的模型,然後再買零部件,經過建軍的一番觀察和仔細的思考,感覺室外天線沒有想象中那麼難,于是建軍開始了制作第一個室外天線,從看天線模型到制作出來共花了一個月,自己動手制作的第一個室外天線從此誕生了。那天隊裡社員們個個興高采烈集中在社場中心,看着建軍爬在電視室的屋頂,小心翼翼地安裝天線,還不停地說:這樣可以嗎?這樣可以嗎?因還沒有到晚上,是以隻看黑白格子清晰沒有。室内的人在說:嗯,這樣可以了,不要動,再移動一下試試看,好,好,就這樣。那天晚上我們隊裡幾乎大部分人都來看電視了。晚上電視還沒有開始,電視室内的人已是人頭擠擠,前面的坐着看,後面直接就站着,再後面就站在凳子上看。新聞聯播開始了,隻見電視上趙忠祥清晰的臉,帶着磁性的聲音出現在電視上,室内一下子歡呼雀躍,但又馬上靜了下來,電視開始啦!

龔莉 | 曾經那年——我們隊裡電視室裡的故事

3.電視室—戀愛的角落

自從隊裡有了電視機,我們隊裡的年輕人比較多,當毛主席号召中國人民做光榮媽媽的時代生的孩子們,到70年代末,正好是正青春,也是到了戀愛的年齡,那年我們隊裡的年輕人大約有二十幾個人。有時候白天出工的時候,大人們會說田頭閑話,張家的女兒和李家的兒子是一對,陸家的兒子和沈家的女兒是一對等,但真正孩子們怎麼想,大家都不清楚,自是從有了電視,誰和誰好上了,晚上就一見分曉。男朋友的都給有好感的女朋友搶好位置,然後等女朋友來了,心照不宣地坐在一起,大人們也知道,是電視給他們牽了一根紅線。自從有了電視,隊裡和外隊的前前後後談的共有十幾對,但真正成夫妻的有五對。其中有一對是幾經萬難才成夫妻,他們倆的故事到現在都成為飯後餘閑話。

黃永(化名)是我們隊裡的一個兄妹五個家庭的長子,長得還算英俊,黑黑的臉龐透露出兩個微小的眼睛,他總是笑嘻嘻的,話不多,但總是語出驚人,既幽默又風趣。也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隊裡的姑娘們和小夥子們都喜歡紮堆幹活,還經常進行勞動比賽。那時候隊裡夥伴們的年齡大約都在15~19之間,那時青春風華正茂,愛意萌動,小夥子幫姑娘們多做一點活純屬正常,但慢慢地、慢慢地有三個人黃永、張琴(化名)還有俞鳳(化名)走得很近,經常在一起有說有笑,還互相幫忙完成任務,隊裡大人們紛紛議論說黃永和俞鳳開始好上了,俞鳳是我們隊裡的記分員,白白的皮膚,長得還算周正,不那麼漂亮,而張琴那雙大大的眼睛忽閃忽閃的,長得甜美而漂亮。黃永比俞鳳和張琴大4歲,黃永已經是隊裡的正式勞動力了,拿正式工分,而俞鳳和張琴還在學校讀書,隻有下午2-3點放學了再到田地勞動拿學徒工分,按當時男社員滿分10分工計算,我們放學了勞動到5點放工,可以拿0.5分工,放假了全天勞動也隻拿2.5分工,也算是為家裡争工分了。那時候都是争工分得到勞動報酬,到了年底哪家工分争的越多,那麼分的錢也越多。記得有一年我們隊裡分得最多的一家年底拿了876元,那時候就是一個天文數字,(孩子有7個,有勞動力的除了兩個大人,還有5個孩子)。但每年的工分工資不同的,按每年隊裡的收成計算的,收成好,那麼年底的工分值也高。再說他們三人組合随着年齡的增長,慢慢地分化,那個以為和黃永好上的俞鳳遠離他們倆,到後來而真正走在一起的是張琴和黃永。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張琴的父母怎麼也不同意他們婚事,因為黃永家庭不但孩子多、條件差,而且父母的口碑在隊裡不那麼好,哪怕女兒用威脅的手段——跳河,張琴的父親還是不同意,女兒和父母之間鬧的不可開交,終于有一天晚上事情爆發了,父親把女兒打出了家門再也不認女兒,但張琴還是毅然決定不帶任何嫁妝和衣物,帶着愛情、帶着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離開父母,奔向黃永家。第二天他們在黃永家舉辦簡單的婚禮,沒有娘家人的參與和祝福,也沒有嫁妝的迎接隊伍,夫家買了一身新衣服就這樣結婚了。他們倆的愛情就是在勞動中産生,在電視室裡慢慢了解成熟,最後結成伉俪。他們倆一直相愛如初,從不吵嘴,黃永對張琴疼愛有加,生活得有滋有味,兩個人相敬相愛,第二年生下一個女兒,兩個人辛辛苦苦、兢兢業業把女兒培養的很優秀,現在黃永和張琴已做外公和外婆了,但黃永對張琴依然是呵護備至,真是一對為愛情而付出一切的好伉俪。

龔莉 | 曾經那年——我們隊裡電視室裡的故事
當然在那個年代在電視室發生的不止這三個故事,有為了一個位置而打架的、為了要看節目不統一吵架的,還有的孩子為了看電視而不做家務活,母親拿着樹條打到電視室來的等有趣的和搞笑的事。時代在進步和發展,現在電視對我們來說隻是生活中一部分,娛樂方法豐富多彩,寫此文章,懷念那個年代電視——是我們那個年代唯一的娛樂活動,後來讀了大學,每天晚上呆在階梯教室搶好座位,等待電視劇《排球女将》中的小鹿純子的晴空霹靂的扣球出現。還是在那個年代那個階梯教室看中國女排的三連冠比賽,記得還有一次特意跑到老師家裡去看。電視給我們這一代人帶來娛樂,帶來了歡笑,也帶了報紙和書本以外的資訊和知識。

©版權聲明:本公衆号原創文章均為作者授權釋出,任何媒體及個人轉載請聯系本公衆号授權,并在轉載時标明出處及作者,謝謝合作。投稿請加微信:anxinlu

編輯 | 沈雯逸

審稿 | 陸安心

本文圖檔來自作者及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END -

轉載請注明出處,謝謝合作!歡迎關注陸安心的私媒體“心語”。(微信号:anxin20141124)也可掃描上面二維碼或長按二維碼關注。感謝您的支援!

龔莉 | 曾經那年——我們隊裡電視室裡的故事

Copyright © 2014-2022 心國文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