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斯大林有多厲害?弱勢翻盤改寫遠東格局,差點弄出南北日本

引言:

二戰的爆發,讓世界上多了不少半邊國度!

比如東北亞的北韓半島,38°線的存在,讓南韓和北韓分離。

比如東南亞的北越和南越,在北緯17°線下也分割成了兩個國家。

比如中歐的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在經曆兩個大國分别占領後成了兩個國家。

這三個南北分離的國度,後續命運也不同。

越南在漫長的越南戰争後,因為美國人的戰略困局,還有北方大國的壓力,以及蘇聯的咄咄逼人,在美國戰略收縮下成了一個國家,西貢事件的背後,是美國的一次潰退!

北韓和南韓則在志願軍雷霆出擊後,維持現狀直到今日,德國則在東歐劇變,蘇聯戰略收縮後,在多方博弈下,迎來了德國的統一。

這半邊國家的誕生,源自地緣戰略的需要,也是美蘇争霸的前奏和餘波。

那麼日本為何沒有分成南北日本?是沒有分還是另有隐情?

我們繼續看!

斯大林有多厲害?弱勢翻盤改寫遠東格局,差點弄出南北日本

(大國博弈的餘波)

一:不義的占領者終将消亡。

其實看日本戰前戰後的勢力格局,日本在二戰後是被分割成了南北日本的。

日本二戰時候的版圖可比現在大了不少。

當時的整個北韓半島,庫頁島南部還有千葉群島都是日本領土,就連東北和台灣,也被日本非法占領。二戰鼎盛時期的日本,在遠東和太平洋的勢力範圍大概是下圖這個樣子的。

斯大林有多厲害?弱勢翻盤改寫遠東格局,差點弄出南北日本

(日本鼎盛時勢力範圍)

從這個圖可知道,當時的日本勢力範圍,幾乎将蘇聯在遠東的所有出海口給給堵死了。

這等于是斷絕了蘇聯紅海艦隊出入公海的通道,因為無論走什麼地方,都要經過日本領海。

從這個角度看,蘇聯就有了必須進攻日本的理由。

因為緻力于出海口是蘇聯的秉持數百年的國策,如果不打擊日本,不用戰争行動重新劃分在遠東的利益,蘇聯就無法擁有遠東出海口。

基于此,還有對于當時我們利益的訴求,才有蘇聯後續出兵東北,橫掃關東軍的軍事行動。

原因無他。

首先:北極熊脾氣可不好,這麼憋屈的時局如何能忍,不把日本大卸八塊如何能甘心。

其次:德國戰場進入收尾階段,這給了蘇聯可以轉移戰争目标的可能。

最後:在戰争中遭遇沉重打擊的蘇聯,急需戰争紅利的刺激,要不然這虧吃得就太大了。

于是,1945年7月的《波茨坦會議》上,面對有求于他的英美兩國,蘇聯提出了自己的利益訴求。這訴求其實很簡單,将日本在北緯38°線以北的所有勢力範圍和領土全部劃歸屬蘇聯占領區或者勢力範圍内,至于其他區域,可以給英國和美國占領。(備注:這場會議中華民國政府沒有參與)

斯大林有多厲害?弱勢翻盤改寫遠東格局,差點弄出南北日本

(《波茨坦會議》上的艾德禮、杜魯門和斯大林)

當時主導會談的美國人一看蘇聯人胃口如此之大,非常不滿!

但有求于人的美國,受制于對日作戰的需要,還有原子彈尚沒弄好的現狀,依舊捏着鼻子答應了蘇聯的要求,輕易地就出賣了中國利益。

在出賣了我們利益之後,為了表達補償,美國就決定拉攏民國政府參與戰後對日本的占領,并将日本四國島劃為民國占領區。

這除了表達補償之外,還有深層次的戰略意圖!

維持和民國政府友好關系是其一,将民國政府變成自己小夥伴是其二,最終目的依舊是通過利用民國政府,将民國變成遏制蘇聯擴張的前沿陣地。

除了這根據北緯38°線領土劃分外,日本的不少島嶼和海外領土也被達成的協定給瓜分了。

按照協定,台灣和南沙群島屬于中華民國轄區和領土,中國的東北則在蘇聯肅清了日本勢力之後,再移交給民國政府。

按照這份協定的劃分方式,最占便宜的無疑是蘇聯人,最吃虧的無疑是經曆十四年抗戰,終于勝利,卻依舊沒有完整收複領土的中國,至于美國人,他們在太平洋血戰三年多,付出了大量傷亡,卻隻獲得了半個北韓和半個日本,估計心裡也很不爽。

所謂有不公就有抗議,有不爽就有變故,于是美國變卦了。

斯大林有多厲害?弱勢翻盤改寫遠東格局,差點弄出南北日本

(不爽的杜魯門)

二:實力加持下的美國變卦。

當時的蘇聯,還沒有做好進攻日本關東軍的準備,一份協定就讓蘇聯收獲戰争紅利,美國人當然不爽,你都沒付出就能收獲戰争紅利,這不公平。

基于這樣的心态,美國人在波茨坦會議開完後沒多久,就決定修改或者撕毀協定!

這被修改内容上的核心訴求點就是:日本四大學島美國不願意跟蘇聯分了,簡言之,美國不願意蘇聯的一兵一卒進入日本四大學島。

至于為何,按照杜魯門事後所說的:

我不想給俄國人以任何機會,再讓他們像在德國和奧地利那樣行動。

就能清晰地看清楚美國人的目的,他們不希望在日本出現如德國和奧地利那樣的問題。

美國人悍然修改原本談好的協定,蘇聯當然不滿啊。

但随後美國的原子彈試驗成功,讓通過情報管道知道消息的斯大林也有點膽寒了。

這玩意好厲害啊,自己還沒有,打不過咋辦?答案是忍着!

于是,蘇聯答應了美國人重新提出的分割日本和遠東的方案,不訴求染指日本本島,隻是蘇聯明面上同意了,暗地裡依舊小動作不斷。

斯大林有多厲害?弱勢翻盤改寫遠東格局,差點弄出南北日本

(在日本爆炸的原子彈)

三:蘇聯的作風,頂着壓力強。

蘇聯的小動作不斷,展現在進攻的步伐還有節奏上,以及後續的做派上!

蘇聯進兵東北是在1945年8月9日,其實這日期是有點晚的。

歐洲戰場結束在5月上旬,剛剛結束歐戰的時候,英美兩國就不斷要求蘇聯進攻日本。

那個時候的美國,原子彈還沒有弄成功,是以有點着急!

備注:1945年7月15日淩晨5點30分,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在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沙漠地帶爆炸試驗成功,7月25日,在太平洋的比基尼環礁,原子彈試爆成功。

美國人急,蘇聯人當然就不急,反而要将出兵當做籌碼要價啊?

在要價合适了之後,在波茨坦會議開完之後,蘇聯人才不緊不慢地準備戰鬥,意圖也很明顯,盡可能用最小的傷亡,占最大的便宜。

可美國的原子彈試驗成功,還有搶在蘇聯進攻關東軍之前,向日本投放原子彈,在震懾蘇聯的同時,也加快了蘇聯的軍事準備步伐。

斯大林有多厲害?弱勢翻盤改寫遠東格局,差點弄出南北日本

(蘇聯出兵東北)

原因無他,原子彈确實能毀天滅地,美國人也自以為有原子彈震懾,蘇聯人會老實一點。

可斯大林是誰,一個強悍的鐵腕人物,一個精于人心的政治家。

他看準了美國即便有原子彈依舊外強中幹,也不會不顧國内民意反對和大量傷亡,跟盟友蘇聯開戰。

你心有忌諱,我就放膽開幹!

于是,頂着美國原子彈的威懾,蘇聯搶在美國之前發動了“千島群島戰役”,一口氣收複了千島群島和南庫頁島不說,還順帶占領了日本的北方四島。

幹完這一切之後,蘇聯意猶未盡,尋思着進攻北海道,以求達成之前協定的所有内容。

為此斯大林專門安排了兩個步兵師,一個轟炸機師和一個殲擊航空兵師,在海軍不少小艇的配合下準備弄跨海戰鬥,将占領北海道變成既成事實。

可惜的是,斯大林的算計雖然快,但蘇聯的舉動,美國人探聽得一清二楚,也 加快了行動。

為了遏制蘇聯擴張,在沒撕破臉的情況下,美國迅速進軍北海道,用強悍的海空力量,阻遏了蘇聯的進攻,斯大林的如意算盤落空了,也失去了占領日本本島的機會。

斯大林有多厲害?弱勢翻盤改寫遠東格局,差點弄出南北日本

尾聲:南北日本依舊存在着!

蘇聯的咄咄逼人遭遇了美國的強力阻擊。

一看美國動真格的,當時還沒原子彈的斯大林底氣也有點不足。面對美國的強勢,斯大林打消了派遣軍隊進駐日本本土的念頭,這也是蘇聯軍隊沒有駐軍日本的根源。

海軍不夠強是其一,美國有原子彈是其二,美國态度要拼命是其三。

這三重因由之後,美國和蘇聯瓜分日本遠東勢力範圍的格局就此奠定!

二戰前曾控制千葉群島、南庫頁島、北韓半島,非法占領台灣和東北的日本,被一分為二。

對蘇聯而言,這是戰略目标沒有達成,沒有在日本扶持起如東德那樣的政權。

對美國而言,這是美國吸取在德國和奧地利問題上的教訓,用強勢海空軍抵制蘇聯的擴張。

對中國而言,實話實說,如果沒有後續的新中國崛起,這個問題将會變得更為複雜。

對日本而言,這是一場基于野心下的大潰敗,一個二流強國或許能借助機遇逞兇一時,但受限的地緣和大國博弈的餘波就足以讓日本認清現實了。

最後說一句,雖然蘇聯最後也沒有進入日本本島,但他在終戰前最後一個月的硬頂,依舊讓蘇聯擷取了巨大的利益!

遠東出海口是其一,今日俄羅斯和日本争議的北方四島是其二,改寫遠東攻守态勢是其三。

蘇聯也不算吃虧,甚至可以說,用弱勢的實力,在戰後遠東利益歸屬上占盡了便宜。

從這點上看,斯大林無疑是精明且狡猾的,段位比對手杜魯門高了不少。

斯大林有多厲害?弱勢翻盤改寫遠東格局,差點弄出南北日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