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都是木城門,為何士兵攻城時不選擇火燒?專家:燒了就死定了!

近年來許多古裝劇惹得人們興緻勃勃的讨論,由于曆史相距甚遠,而現代人對曆史的認識又與古人不同,常常會出現一些讓人奇怪的問題。

比如我們在許多電視劇裡面看到軍隊面對城門束手無策,或者用非常麻煩的巨木撞擊,乃至于傻一點兒的軍事将領會讓士兵“蟻附攻城”,然後被城門上面的人一堆一堆的殺死,于是許多打開腦洞的觀衆就在想:這些以木頭為主要結構的城門,直接燒掉不就好了嗎?

古代都是木城門,為何士兵攻城時不選擇火燒?專家:燒了就死定了!

但是如果真正地去深入古代的環境來思考,直接把城門燒掉的做法還真是不怎麼理智的做法,至少有以下幾個原因:

1強行攻城是下下策

中國是一個久經戰争的國家,是以關于戰争的研究也在很早之前就已經非常深刻了。比如著名的《孫子兵法》,直到現在都還是各國的軍事教材。《孫子兵法》裡面就明确的提出,“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對直接攻城是基本上持否定态度的,不到萬不得已不這麼做。

古代都是木城門,為何士兵攻城時不選擇火燒?專家:燒了就死定了!

尤其是在古代,人口規模很小,軍隊的規模更小,别看很多時候動則号稱幾萬幾十萬,真正的軍隊數量比“号稱”的要小得多。有的時候,一支軍隊總共也就萬把人,如果你去搞攻城戰,把人頭直接往人家城門下面送,幾次沖鋒就能把人弄丢一半——誰受得了這個損失?

古代都是木城門,為何士兵攻城時不選擇火燒?專家:燒了就死定了!

是以正常的受過正式軍事訓練的古人,一般情況下都是盡可能避免攻城戰的,或者想辦法把敵人引出來再跟敵人決戰,或者直接繞過這座城池,打擊他的後方,直接強攻城門,損失太大!

2雖然是木門,未必燒得動

雖然古代城門絕大多數都是木門,但是這些木門在被古代的設計師設計的時候,也是考慮了被敵人火攻的情況的,是以你未必能夠燒得動這些木門。

古代都是木城門,為何士兵攻城時不選擇火燒?專家:燒了就死定了!

首先這些木門都是用最好的木料做的,他們基本上都是百年巨木,而且都是擁有較好防火性能的鐵桦木、棗木、榆木,不僅如此,為了防火和其他各種原因,基本上古人都會在木門上面蒙上一層鐵皮,把木頭包裹的嚴嚴實實的,還在鐵皮上釘上巨大的銅釘,防止鐵皮與木門發生相對變形。這樣的木門,你一時半會兒還真的燒不着。

即使你很幸運地把城門點着了,其實也還是沒用。城門周邊基本都有護城河和其他水源,而城門的上方也會留一些小口子,下面的城門着火了,上面的人就從小孔裡面灌水下來,火還沒燒起來就被滅掉了。

3燒了木門,還是進不去

即便你很幸運地把門給燒着了,你就進得去嗎?也是未必的,對于雄關要塞,古人基本上都會設幾道門,你把第一道門燒掉了,沖進去,還是被第二道門隔着,而且正好在敵軍的活力範圍之下,簡直就是甕中捉鼈,不要太慘。

古代都是木城門,為何士兵攻城時不選擇火燒?專家:燒了就死定了!

再者,這樣的大木門,一旦點着,一時半會兒也燒不完,這樣燃着熊熊大火的木門,士兵們直接沖進去是很困難的,就是有個别不怕死的沖進去,上面掉下來一塊熾熱的木炭,直接就能把士兵燒成重傷。

實際上曆史上就有過這樣慘烈的教訓。

古代都是木城門,為何士兵攻城時不選擇火燒?專家:燒了就死定了!

公元1561年,司禮監掌印太監曹吉祥和武将石亨在京師謀反,為了沖進宮裡,石亨選擇縱火燒城門,經過不懈的努力城門被點着,然而熊熊大火一旦燒起來就沒個盡頭,城裡面的人看這火燒的甚是有趣,還往裡面加柴火,外面的石亨看着這樣的大火束手無策,總不能真的叫士兵們“下火海”吧!

是以不用火燒城門,并不是古人蠢,或者曆史劇的導演不懂,而是确實很難用火燒城門攻下城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