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嗝嗝老師》,反思教育痛點

作者:米妮媽媽愛讀書

很多人,都知道美國的好萊塢出了不少經典電影,如《阿甘正傳》《亂世佳人》《淘金記》《音樂之聲》《星球大戰》等。

同樣,印度也有屬于自己的寶萊塢。在寶萊塢裡,一樣出了不少經典,比如說,《三傻大鬧寶萊塢》《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摔跤吧,爸爸》等。

比起美國電影在技術上的炫酷、場景上的奢華,服飾上的華麗,印度電影裡的故事内容,更值得人們去反思。

就像2018年10月12日在中國内地上映的《嗝嗝老師》。

1.一個被嘲笑的人生

《嗝嗝老師》是由西達夫·馬賀拉執導,拉妮·瑪克赫吉領銜主演,内拉吉·卡比、薩欽、蘇普麗雅·皮爾加卡爾、羅特·薩拉夫等聯袂出演的印度電影。

這部電影中,拉尼·瑪克赫吉飾演的奈娜·瑪瑟老師,從小就患有圖雷特綜合症,總是時不時地發出類似于打嗝的怪怪的聲音。

是以,奈娜經常受到别人的恥笑。

上學的時候,同學們嘲笑她;讀書時,還被12所學校拒之門外。最後,一位校長說,“我們會像對待其他同學一樣對待你”。這位校長溫暖人心的話,也讓奈娜從此種下了當老師的夢想。

然而,應聘也總是不順利,所有的學校都拒絕了她。最終,她的母校聖蒂克學校接納了她。

本以為一切都會越來越美好,結果總不随人願。迎接她的,是全校的最差班——9F班。

面對諸事不順的人生,也許你會自暴自棄;而奈娜沒有,屢敗屢戰,一往無前,最終收獲了美麗人生。

2.每個人都需要被看見

不僅僅是奈娜,也不僅僅是9F班的熊孩子們,而是我們生活中的每個人,都需要被看見。

我相信,我們身邊一定有一部分人,他與我們不一樣,比如結巴,比如拴着拐仗走路,比如精神上有點問題。

我想,我們要做的,不是嘲笑,“你看,他走路一拐一拐的,真好玩”。而是去尊重,去給他平等地對待。因為,這個世界上這麼多人,總有一兩個故障的。

我也相信,我們身邊還有一部分人,她可能有一點小小的夢想,比如職場媽媽的寫作夢,全職媽媽的烘焙夢。

我想,我們要做的,不是恥笑,“就你那水準,還想怎麼樣”。而是去鼓勵,去支援。因為,每個人的夢想,隻要她一步一步地在行動,總有一天會綻放出更好的自己。

我更相信,我們身邊的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被看見,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成績。比如,我們的每一篇日更,我們的每一次卡文。

我想,我們要做的,很簡單,就是給予每個人正面的積極的回報。就像,我在做的父母共讀群的點評老師。是的,每個人的打卡文評論區都要有點評老師的積極回應,即使隻有一句話。

3.沒有教不好的孩子,隻有不懂教育的人

《嗝嗝老師》這部電影值得反思的另一點,就是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隻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教不好的孩子,隻有不懂得家庭教育的家長。

先不說印度的教育現狀。就中國而言,就對學生分成三六九等,什麼重點班、普通班、差生班;按成績排座位,這至少是我學生時代的常事。

首先,不應該給孩子貼标簽。他的學習成績差,他的人生就一定差嗎?

《佐賀的超級阿嬷》中,阿嬷說了,“人生拼的是總和力"。後來,也的确如此,島田洋七(德永昭廣)雖然學習成績不好,但最終成為了日本著名的相聲演員。

其次,不要歧視任何人。每個人都有自己所擅長的領域。

沒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沒有百無一是的人。他可能這方面不好,不代表他那方面也不好。也有許多人,比如瓊瑤阿姨,可能實在不擅長數學,但她的作品,很多年都是經典,也直到現在,還有人喜歡去讀。

最後,沒有教不好的孩子,隻有不懂得教育的教育者。

即使是熊孩子、差孩子,也不會是教不好的孩子。

在這部影片中,奈娜老師用無條件的愛滋潤着9F班的每一個孩子,最終孩子們走上社會後都是各領域的優秀人才;在《放牛班的春天》中,馬修老師不放棄每一個野孩子,最終改變了這些孩子們的命運;真實的生活中,張桂梅老師耐心對待每一個孩子,最終孩子們也都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也其實,最美的教育最簡單,就在于教育者的用心教育與終身成長。

寫到最後,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孩子才能無條件地愛我們,并成為更好的自己。

看《嗝嗝老師》,反思教育痛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