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看《嗝嗝老师》,反思教育痛点

作者:米妮妈妈爱读书

很多人,都知道美国的好莱坞出了不少经典电影,如《阿甘正传》《乱世佳人》《淘金记》《音乐之声》《星球大战》等。

同样,印度也有属于自己的宝莱坞。在宝莱坞里,一样出了不少经典,比如说,《三傻大闹宝莱坞》《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摔跤吧,爸爸》等。

比起美国电影在技术上的炫酷、场景上的奢华,服饰上的华丽,印度电影里的故事内容,更值得人们去反思。

就像2018年10月12日在中国内地上映的《嗝嗝老师》。

1.一个被嘲笑的人生

《嗝嗝老师》是由西达夫·马贺拉执导,拉妮·玛克赫吉领衔主演,内拉吉·卡比、萨钦、苏普丽雅·皮尔加卡尔、罗特·萨拉夫等联袂出演的印度电影。

这部电影中,拉尼·玛克赫吉饰演的奈娜·玛瑟老师,从小就患有图雷特综合症,总是时不时地发出类似于打嗝的怪怪的声音。

因此,奈娜经常受到别人的耻笑。

上学的时候,同学们嘲笑她;读书时,还被12所学校拒之门外。最后,一位校长说,“我们会像对待其他同学一样对待你”。这位校长温暖人心的话,也让奈娜从此种下了当老师的梦想。

然而,应聘也总是不顺利,所有的学校都拒绝了她。最终,她的母校圣蒂克学校接纳了她。

本以为一切都会越来越美好,结果总不随人愿。迎接她的,是全校的最差班——9F班。

面对诸事不顺的人生,也许你会自暴自弃;而奈娜没有,屡败屡战,一往无前,最终收获了美丽人生。

2.每个人都需要被看见

不仅仅是奈娜,也不仅仅是9F班的熊孩子们,而是我们生活中的每个人,都需要被看见。

我相信,我们身边一定有一部分人,他与我们不一样,比如结巴,比如拴着拐仗走路,比如精神上有点问题。

我想,我们要做的,不是嘲笑,“你看,他走路一拐一拐的,真好玩”。而是去尊重,去给他平等地对待。因为,这个世界上这么多人,总有一两个故障的。

我也相信,我们身边还有一部分人,她可能有一点小小的梦想,比如职场妈妈的写作梦,全职妈妈的烘焙梦。

我想,我们要做的,不是耻笑,“就你那水平,还想怎么样”。而是去鼓励,去支持。因为,每个人的梦想,只要她一步一步地在行动,总有一天会绽放出更好的自己。

我更相信,我们身边的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看见,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成绩。比如,我们的每一篇日更,我们的每一次卡文。

我想,我们要做的,很简单,就是给予每个人正面的积极的反馈。就像,我在做的父母共读群的点评老师。是的,每个人的打卡文评论区都要有点评老师的积极回应,即使只有一句话。

3.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教育的人

《嗝嗝老师》这部电影值得反思的另一点,就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得家庭教育的家长。

先不说印度的教育现状。就中国而言,就对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什么重点班、普通班、差生班;按成绩排座位,这至少是我学生时代的常事。

首先,不应该给孩子贴标签。他的学习成绩差,他的人生就一定差吗?

《佐贺的超级阿嬷》中,阿嬷说了,“人生拼的是总和力"。后来,也的确如此,岛田洋七(德永昭广)虽然学习成绩不好,但最终成为了日本著名的相声演员。

其次,不要歧视任何人。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擅长的领域。

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百无一是的人。他可能这方面不好,不代表他那方面也不好。也有许多人,比如琼瑶阿姨,可能实在不擅长数学,但她的作品,很多年都是经典,也直到现在,还有人喜欢去读。

最后,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得教育的教育者。

即使是熊孩子、差孩子,也不会是教不好的孩子。

在这部影片中,奈娜老师用无条件的爱滋润着9F班的每一个孩子,最终孩子们走上社会后都是各领域的优秀人才;在《放牛班的春天》中,马修老师不放弃每一个野孩子,最终改变了这些孩子们的命运;真实的生活中,张桂梅老师耐心对待每一个孩子,最终孩子们也都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也其实,最美的教育最简单,就在于教育者的用心教育与终身成长。

写到最后,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孩子才能无条件地爱我们,并成为更好的自己。

看《嗝嗝老师》,反思教育痛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