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孫海洋背後的尋親衆生相:數百家庭抱團尋親

作者:上遊新聞

這是一個奇特的團隊。1月2日下午,電影《親愛的》角色原型孫海洋、《失孤》角色原型郭剛堂以及電影中唯一沒有找到孩子的角色原型杜小華現身重慶。

和他們同來的,還有4位失去孩子的尋親家長。

孫海洋背後的尋親衆生相:數百家庭抱團尋親

家長們到重慶送錦旗

他們并非來自同一地域,也不是親友。如果不是同樣經曆失子之痛,他們的命運不會有任何交集。

普通人難以想象的傷痛,讓這些素不相識的人走到了一起——為了别人尋親成功鼓舞慶祝;對别人的失敗感同身受;或為了一絲希望,奔赴遠方。

是以,他們抱團現身重慶。據了解,有和他們一樣遭遇的還有很多人。一個尋親群就有幾百人,其中關系緊密的往往就有十幾二十個。

數百家庭抱團尋親

唐有秀雙眼紅腫。雖然向外人講述過無數次愛子陳傑走失的經過,但提到細節時,這個42歲的母親依舊抑制不住淚水。

遠方的孩子怎樣了?這是尋親家長們在無數個深夜夢回的緣由。午夜醒來,伴随他們的往往是驚悸、淚水、内疚、歎氣……

孫海洋背後的尋親衆生相:數百家庭抱團尋親

唐有秀

今年59歲的羅傳輝尋女32年,從清俊小夥變成了中年大叔。他說,哪怕隻有一絲力氣,也不放棄尋找。奔波尋找之路并不讓他覺得辛苦,他最擔心的是女兒過得好不好。“我怕她斷手斷腳,怕她已經不在這個世界上。每想到這裡,我覺得連呼吸也變得沉重。”

孫海洋背後的尋親衆生相:數百家庭抱團尋親

羅傳輝

廣東人鄭進偉尋子17年。2005年到現在,他生活的主題隻有兩個字:尋找。為了找到兒子,他放棄了自己的工廠,家裡經濟條件一落千丈,女兒高中畢業後沒能繼續深造直接進入社會工作。女兒的體恤,讓他覺得虧欠。“有好的幻想,但更多的是不好的,大家都覺得我想多了。我堅信他還活着,我們最終能團圓。”他平靜地說,尋找孩子,雖然也是為了讓孩子回到身邊,但這不是最終目的,他最想知道的,是孩子過得好不好。

孫海洋背後的尋親衆生相:數百家庭抱團尋親

鄭進偉

心中的痛楚,會通過各種映像照進現實。

2006年陳傑的走失,讓唐有秀感覺到内疚和負罪。這份慘痛的教訓,決定了她以後的行為準則——看緊二兒子。這次從銅梁來到北碚求助警方,她帶上了二兒子,一刻也不讓他離開視線。“我告訴他,不可以相信任何一個人,哪怕是最好的朋友。”雖然在外人看來,這樣顯得很不近人情,但比起失去孩子,她甯願被人罵冷漠。

孫海洋背後的尋親衆生相:數百家庭抱團尋親

電影《親愛的》原型之一杜小華喊話人販子

不隻是唐有秀,曾經的何順蓮也是如此。兒子走失後,何順蓮給其他兩個孩子立下了規矩:“不許去别人家做客,哪怕是最好的朋友。如果想和朋友玩,可以來家裡。”這個規定,一直持續到兩個孩子長大成人。

孫海洋背後的尋親衆生相:數百家庭抱團尋親

何順蓮

多疑、很難相信别人,幾乎是所有尋親家長的共性。但想要找到孩子的執念,又讓他們甚至不介意“被騙”。“哪怕知道是騙子,找上門我也會認真對待,說明這個事兒還有關注度。如果連騙子都不來了,說明你的尋子消息已經石沉大海了。” 杜小華說。

這種旁人難以了解的沖突心态,是這群父母的通病。

被“蹭”的資源

12月22日,孫海洋夫妻在山東陽谷接到了兒子孫卓,一家三口溫馨合照,在全國網友的關注下啟程回家。

孫海洋背後的尋親衆生相:數百家庭抱團尋親

孫海洋

但就在認親儀式不遠的地方,兩個中年女人,卻相擁在一起抱頭痛哭。

兩個女人是何順蓮和唐有秀。當天,何順蓮深夜從廣安搭順風車到重慶,又乘機飛往山東。為何星夜趕赴陽谷?何順蓮解釋,一方面是為了恭喜曾經的難友孫海洋。一起尋子多年,他們的關系早已超越普通朋友。另一方面,她想為自己多增加點曝光度。多年的尋子經曆讓她明白,多一個人關注,找到孩子的希望就多一絲一線。媒體、網絡的力量,遠遠大于一個媽媽無力的呼喊。

到達現場後,她們很想離孫海洋近一點,讓媒體的鏡頭掃到她們。但是,不管怎麼“蹭”,媒體的焦點始終在孫海洋那裡。旁邊的兩個女人,沒幾個鏡頭,更沒有機會說出自己的故事。

喧嚣過後,兩位孤獨的母親感到無比心酸,一起哭得撕心裂肺。

孫海洋背後的尋親衆生相:數百家庭抱團尋親

鄭進偉兒子鄭楚澤的尋人啟事

“蹭”,并不是一個好詞。但對于尋親家長來說,“蹭”是他們的一種正常操作。就拿這次到重慶為例,杜小華坦言,孫海洋近期熱度高、何順蓮剛剛找到孩子,還在輿論“風口”,和他們一起自然有關注,能提高找到孩子的幾率,“我必須蹭。”

孫海洋背後的尋親衆生相:數百家庭抱團尋親

杜小華的兒子杜厚琪尋人啟事

被蹭的,不光是熱度,還有各種資源。比如,哪裡有一位厲害的警官,哪裡有一家靠譜的機構。他們定期聚會、分享經驗,其中任何一個人尋親成功,都會帶動更多人嘗試他的成功模式。是以,重慶警方成功幫助何順蓮找到兒子,引來了更多的尋親人。

孫海洋背後的尋親衆生相:數百家庭抱團尋親

唐有秀兒子陳傑尋人啟事

另一方面,孫海洋、何順蓮并不介意被“蹭”。孫海洋說,失去孩子的家長,是最能體會彼此感受的人。他們會主動地将自己此時的影響力,進行任何形式的共享。

不一樣的尋親平台

不可否認,電影《親愛的》《失孤》的熱播對于中國打拐、尋親有着非同尋常的意義,正是因為這兩部高票房電影,才讓更多的群眾對于失去孩子的家庭,有了共情。

去年末,孫海洋找到了兒子孫卓,讓孫海洋、郭剛堂再次有了極高的關注度。郭剛堂說,他微信每天收到許多消息,每一條他都會看。他的身份也因為孩子的找到,開始逐漸發生轉變。從一個失魂落魄的尋親者,到一個有經驗、有影響力的成功尋親者。他開始嘗試幫助更多有類似經曆的人。

孫海洋背後的尋親衆生相:數百家庭抱團尋親

羅傳輝女兒羅妙全

郭剛堂說,他正在考慮做一個尋親平台,希望尋親的、尋家的都可以将資訊上傳至平台,助力更多人找到親人。希望通過全社會的努力,讓更多孩子踏上回家的路。

事實上,尋親平台并不罕見,但尋親者之間組建松散式樣的小團隊,是家長們更為常見的操作。例如寶貝回家公益組織,在此前多個尋親報道中,都有這個民間志願者組織的痕迹,他們也曾提供線索幫助警方多次尋親。

但尋親家長們想建立的平台,又和普通的公益組織不同。作為尋親成功的代表案例,孫海洋、郭剛堂等對于尋親家長來說,有更高的信任度和接受度。他們,是更多的尋親者想要奔赴的光。

孫海洋背後的尋親衆生相:數百家庭抱團尋親

志願者陳士勇(左)、《失孤》原型郭剛堂

唐有秀說,以這樣的形式建立的尋親小團隊不在少數,他們有什麼消息會共享,哪裡的警察又找到了走失的孩子,哪裡的警察畫像畫得像,誰家孩子又被找到了等等資訊,統統都會被大家共享。

幾乎每一個尋親成功的人,都不會在找到孩子後拍拍屁股走人。因為這個過程中,他們都曾經接受過很多人的幫助與恩惠,都有過痛徹心扉的絕望。

用何順蓮的話說:因為淋過雨,總想給别人撐把傘。

記者手記》》

我們采訪了多位苦尋孩子的家長。交流最初時,他們往往展示着友善的笑容,無盡的精力,并盡可能配合地較長的描述孩子的種種特征。但随着交流的深入,感性與理智的界限卻很容易模糊,不自覺地展現出脆弱的一面。

失去孩子對父母來說是一種切膚之痛,盡管我們努力呈現,也終究覺得無法準确而深入地表達。如果找不到孩子,伴随他們一生的是什麼?一遍遍夢到孩子被拐走的噩夢、夫妻倆互相責怪埋怨還是深夜裡千百遍的自責?無論哪一種情況,都足以摧毀一個人、一個家庭的和諧基礎。

記者甚至為他們的抱團感到一絲欣慰。因為他們成為彼此的溫暖和光亮,可以用深夜的一個電話給予對方慰藉;分享一點點資訊帶來的并不清晰的希望;成為尋子路上永遠的戰友和朋友。

所幸,近幾年,随着科技的發展,尋人技術日趨先進。在全國各個角落,屢屢上演着丢失多年的孩子成功尋親的案例。那些頻發于上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初,拐賣兒童所造成的人間悲劇,正在進行着亡羊補牢式的修複與彌補。

這也是這群家長最大的希望所在。相信在可預見的未來,像孫海洋、何順蓮一樣找到孩子的家長會越來越多。團年宴上多擺的一副碗筷會等到它的主人,積攢了二十年的壓歲錢終會交到那個曾經小小的人兒手上。

2022,願這樣的“抱團”越來越少,孩子回家的消息越來越多。

上遊新聞 記者 彭光瑞 朱婷 鄒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