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wenno:10個寶寶9個愛“打”媽媽的臉,還真不是巧合!

說到“挨寶寶打”,想必很多媽媽都已經“經驗豐富”了吧?

你永遠不會知道,寶寶會在哪個時刻對你進行“人身攻擊”。

好好抱着,就能突然給你“pia”來一巴掌,順便小手一抓,讓本就為數不多的頭發又少了幾根……就挺秃然的。

一次兩次還能面帶微笑地誇“寶寶力氣可真大”,關鍵是他越打越來勁,次數多了就不免有點迷惑:

寶寶為啥專打我的臉?小小年紀就會打人了,要不要給他立立規矩?

寶寶“打人”≠ 攻擊你

首先你可不要誤會了,其實1歲半以内寶寶“打人”,并不意味着他愛攻擊、或者有暴力傾向,而是他在探索。

因為從1歲左右起,寶寶雙手的運動技能大幅度發展,他越來越熟練運用自己的“手”。

不管是輕摸、還是抓撓,都是他練習“觸摸”、探索和你互動的方式。

wenno:10個寶寶9個愛“打”媽媽的臉,還真不是巧合!

偶爾你覺得寶寶下手重了,還真不能怪他,因為看似簡單的一個觸摸動作,其實需要寶寶協調手部、甚至身體肌肉群。

對于精細動作、大動作還沒發育好的寶寶來說,控制不了輕重太正常了。

即使到了2歲,你也别指望寶寶分得清摸、拍、打的差別。

是以有時候你覺得寶寶在打你,實際上他隻是在表達“我想摸摸你”。

為什麼寶寶愛“打”媽媽的臉?

一般來說,寶寶“打人”大多是因為興奮、喜歡,是以如果你要問,為什麼挨打的總是老母親……那當然是因為寶寶最喜歡你了。

寶寶不僅會區分熟悉和陌生人,對家庭成員也會有親密程度的“排序”,平時照顧寶寶最多、關系最親密的自然首當其沖。

wenno:10個寶寶9個愛“打”媽媽的臉,還真不是巧合!

抱着寶寶的時候,你的視線和他平齊,寶寶看到媽媽的臉就覺得親近,結果“摸”沒控制好力度,就變成了“打”。

這樣一來,媽媽的臉自然成了“挨打重災區”。

寶寶總“打”人怎麼應對最合适?

說到這兒,你肯定想問了:

那老是被打也不行啊,不僅容易“負傷”,不制止的話寶寶還以為是被允許的,以後會不會發展成随便就打人呢?

但是,你肯定也試過不少辦法,不管是喊疼、講道理、甚至打回去,基本上都沒啥效果。

不出意外的話,寶寶下一秒就能再開開心心地給你一巴掌……

問題就出在:你給到寶寶的表情回報太有意思啦,他隻會覺得這樣互動很好玩,反而更加強化了打你臉的行為。

wenno:10個寶寶9個愛“打”媽媽的臉,還真不是巧合!

其實最好的辦法反而是“沒有反應”,不做出特别誇張的表情,不給寶寶特别的回應,先保持冷靜。

事後你可以這樣引導寶寶:

“寶寶不可以打這裡哦,但是你可以跟媽媽拍拍手呀”。

然後伸出手掌和寶寶擊個掌,給到寶寶“這樣做媽媽更開心”的回報。

用友善行為替代寶寶的打人行為,每次和他擊掌的時候,你都可以用誇張的表情和聲音回應寶寶,相信他沒幾次就會“上瘾”了。

寶寶還小,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是以講道理很多時候是沒用的,不如換種方式“轉移注意力”。

當媽第一要義:保持淡定,适當引導。

要知道寶寶的世界非常單純,他能有什麼壞心眼呢?隻是想和你變得更親密而已。

對于寶寶來說分不清什麼是打,他們通過與父母的互動來表達對親密的人的喜愛,由于無法控制力度而變成了“打”。

面對下手分不清輕重的寶寶,父母也不要着急,按照合适的方法引導寶寶,幫助寶寶用正确的方式表達愛。

帶娃的日子裡,誰還沒有挨過幾頓“打”呢,你是怎麼應對的呢?

趕緊來留言區讨論分享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