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韓信勢力最大的時候,為何拒絕自立為王?隻因他沒有條件

作為為漢朝建立立下過不少戰功的一個大功臣,韓信最後落得被誅殺并夷滅三族的結局。在他臨死的時候,他還感歎後悔沒有早點聽從蒯通的計謀。蒯通曾在他有一番勢力的時候,勸誡他叛漢自立,然而多次建議都被韓信拒絕了。實際上,韓信不是不想自立為一個割據勢力,而是他沒法這樣做。

韓信勢力最大的時候,為何拒絕自立為王?隻因他沒有條件

一個原因是,劉邦對他有知遇之恩,韓信能擁有一批人馬,得歸因于劉邦對他的看重,他的權力是劉邦授予的。從道義上來說,獲得了劉邦的賞賜,卻反過來背叛劉邦,這樣的做法無疑會使得韓信成為一個背信棄義之人。為了維護自己的聲譽,韓信自然會拒絕蒯通的建議。另一個原因是,韓信的兵馬看似很多,然而其兵權卻掌握在劉邦手裡。劉邦如果拿回他的兵權,他想反叛自然難以實施,這樣無疑會讓他更早被誅殺。

還有一點是,韓信部下的将領效忠的是劉邦,劉邦雖然将軍事大權交給韓信,但為了牽制他,就将那些主要職位安排上了自己的親信。實際上韓信更像是個被架空了的将領,縱使他選擇反叛,結果也會和項羽一樣,沒有人支援他,最終還是會被劉邦打敗。從這些情況來看,韓信後悔更多的是沒能早點看出劉邦的真實面目。

韓信勢力最大的時候,為何拒絕自立為王?隻因他沒有條件

像他這種位高權重的功臣,在其他朝代結局可能也差不多,統治者不會讓這些人成為威脅其政權穩定的隐患。或許韓信如果在漢朝建立後,選擇功成身退,也不至于招緻殺身之禍。劉邦連那些和他一起起義的部下都不放過,更何況是後來投奔他的韓信。從另一種角度來看,韓信的實際權力還不如英布、彭越,他們兩人在投靠劉邦的時候,還保留了各自的原本勢力,選擇反叛至少還有一些擁護他們的兵力。韓信被殺也說明了古代開國皇帝的一個共同特點,對于那些功勞很大的人,縱使他再忠誠于自己,統治者也不會對其掉以輕心。再信任的人,在權力面前也不會顧及情義。

像三國時期的鐘會,聽從了姜維的建議選擇自立為王,他有一些兵力,結果還是落得被誅殺的結局。那時他還占據了蜀地的地理防禦優勢,韓信如果反叛,顯然沒有多大的優勢。一個失信之人,其部下自然很少會選擇堅定地站在他這一邊。劉邦能成為上司者,跟他受到部下的共同認可是分不開的。或許劉邦在用人上也很有謀略,像韓信這種容易積攢聲望的将領,他就将其部下換成自己的親信。韓信部下兵力中的重要組成,也是從忠誠于他的軍隊中抽調過去的,這樣就能保證韓信選擇反叛也不會對他造成多大威脅。

韓信勢力最大的時候,為何拒絕自立為王?隻因他沒有條件

是以韓信選擇反叛與否,都改變不了他最後的結局。除非他一開始就不參與起義,等到漢朝建立後,他再謀個一官半職。或者在東征西戰時保持低調,把主要戰功送給劉邦,這樣劉邦可能就不會刻意提防他。不過相較而言,選擇功成身退更能有效避開鋒芒,也是适合古代那些建立過很大戰功的将領的最佳選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