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白一紙诏書,讓挑事的藩國主動歸降

李白一紙诏書,讓挑事的藩國主動歸降

李白畫像

明朝文學家馮夢龍先生,在《警世通言》中有一篇描寫李白醉酒的記載《李谪仙醉草吓蠻書》。

唐玄宗時期,渤海國的使者帶着國書來到長安,唐玄宗召見番使,指令翰林學士宣讀番書。

翰林學士們打開番書,一看上面寫的都是番文,竟一字不識。

唐玄宗宣诏文武百官,文武百官也沒有一個人識得。

唐玄宗震怒,朝堂上衆臣們無不膽戰心驚。

翰林學士賀知章回到家中,憂心忡忡,長籲短歎,引起家中客人李白的關注。

李白問明情況,道:“可惜我李白金榜無名,不能為朝廷分憂解難。”

賀知章問知李白能識番文,驚喜萬分,立刻向唐玄宗作了彙報。

唐玄宗賜李白進士及第,穿紫袍束金帶,在金銮殿上接見了李白。

李白捧起番書,用唐音譯出,念道:

“渤海國大可毒書達唐朝官家:自你占了高麗,與俺國逼近,邊兵屢屢侵犯我界,想出自官家之意。俺如今不可耐者,差官來講,可将高麗176城讓與俺國……若還不肯,俺起兵來厮殺,且看哪家敗勝!”

簡單來說,就是一份宣戰書!

李白一紙诏書,讓挑事的藩國主動歸降

唐玄宗畫像

唐玄宗和大臣們都大驚失色,唐玄宗問文武百官:“番人要興兵搶占高麗,有何策可以應敵?”

衆大臣一些力主宣戰,但是也有一些要求以和為主的,一時争執不下。

但是無論是戰是和,總要回複渤海國的這份宣戰書。

唐玄宗又問李白:“那我們該如何回複番使?”

李白道:“明天召見番使,我當面回答他。”

唐玄宗當即封李白為翰林學士,設宴款待。

第二天上朝,李白大筆一揮,不一會兒就寫好了國書。

當衆念道:“大唐開元皇帝,诏渝渤海可毒,向昔石卵不敵。蛇龍不鬥。本翰應運開天,撫有四海,将勇卒精,甲堅兵銳。颔利背盟而被擒,弄贊鑄鵝而納誓;新羅奏織錦之頌,天竺緻能言之鳥,波斯獻捕鼠之蛇,拂蒜進曳馬之狗;白鹦鹉來自坷陵,夜光珠貢于林邑;骨利于有名馬之納,泥婆羅有良醉之獻。無非畏威懷德,買靜求安。高麗拒命,天讨再加,傳世九百,一朝殆滅,豈非邊天之咎徽,衡大之明鑒與!況爾海外小邦,高麗附國,比之中國,不過一郡,士馬刍糧,萬分不及。若螳怒是逞,鵝驕不遜,天兵一下,千裡流血,君同頻利之俘,國為高麗之續。方今聖度汪洋,恕爾狂悻,急宜悔禍,勤修歲事,毋取誅俗,為四夷笑。爾其三思哉!故谕。”

李白一紙诏書,讓挑事的藩國主動歸降

唐朝壁畫《客使圖》

這份诏書到了渤海國,國王與衆大臣一看,仔細細想下去,大唐自貞觀盛世起确實是劍抵遼東,馬踏塞北,普天之下聽聞大唐名号無不風喪膽,是以就寫了降表,歸順大唐王朝。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李白醉書狂革,展示了大唐威儀,吓退挑釁的蠻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