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邦對侄子說:我封你為王,你不會謀逆吧?50年後果然發動叛亂

漢朝建立20多年後,漢文帝登基,天下太平。一日,太子府的一位宦官急匆匆地奔向未央宮,稱有急事要面見漢文帝。漢文帝召他入内,見他面如死灰,神情狼狽,問他:“發生了什麼事?”宦官跪在地上,戰戰兢兢地說:“不好啦,吳王世子他……他死在了太子府裡。”漢文帝聞之大驚,連忙問:“吳王世子怎麼死了?還死在太子府裡?”那宦官道:“太子和吳王世子下棋,因世子态度不恭,太子一怒之下用棋盤砸向世子,沒想到出手過重,失手将世子打死。眼下,太子府已經亂成一片!”

劉邦對侄子說:我封你為王,你不會謀逆吧?50年後果然發動叛亂

吳王世子名叫劉賢,是吳王劉濞的長子,從小被封為世子。而将劉賢打死的太子,名叫劉啟,也就是後來的漢景帝。關于這段曆史,《漢書》是這樣記載的:

孝文時,吳太子入見,得侍皇太子飲博。吳太子師傅皆楚人,輕悍,又素驕。博争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吳太子,殺之。

太子身份雖然尊貴,但因為下棋,随便就打死藩王世子,這件事很快引起滿朝嘩然。但因為涉及到太子,大臣們都在等漢文帝來定奪。最終,漢文帝力保太子,派人将劉賢的屍體送到吳地,交給吳王劉濞。劉濞看到兒子的屍體後,心中滿是怨恨。為了表示抗議,他命人将兒子的屍體又送回長安。從此,劉濞稱病,再不入朝。

劉邦對侄子說:我封你為王,你不會謀逆吧?50年後果然發動叛亂

漢文帝身邊的大臣都認為劉濞是對朝廷不滿,是以才裝病的,但漢文帝心存仁慈,賞賜了劉濞手杖,準許他不用來京朝見天子。劉濞在封地更加放肆,大肆開采銅礦、販賣私鹽,招攬罪犯,壯大自己的力量。衆人都懷疑劉濞有不臣之心,但漢文帝卻不想傷害兄弟手足,屢有縱容。

劉邦對侄子說:我封你為王,你不會謀逆吧?50年後果然發動叛亂

說起劉濞謀反,早在劉邦時期,就有預言。劉濞的父親劉仲是劉邦的親二哥,英布造反時,劉邦帶領侄子劉濞攻打英布,劉濞當時隻有20歲,勇冠三軍,立下大功。劉邦考慮到吳地素來難以管束,非親骨肉不能守,但劉邦的親兒子當時年紀都很小,是以就封了侄子劉濞為吳王,屏藩吳地。

劉濞被封為吳王後,劉邦召見他,劉濞在劉邦面前神态怪異,劉邦懷疑劉濞有反骨,一時非常後悔。于是就敲打劉濞說:“有人曾對朕說,50年後東南之地會發生叛亂,不會是你吧?”劉濞誠惶誠恐,連連說:“不敢!”,劉邦這才放劉濞去吳地。

劉邦對侄子說:我封你為王,你不會謀逆吧?50年後果然發動叛亂

沒想到的是,劉邦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50年後,劉濞果然發動了漢朝最著名的藩王叛亂——七國之亂。

有人認為,吳王劉濞之是以會發動七國之亂,是被漢景帝所逼。因為漢景帝登基後,晁錯就列舉劉濞諸多罪證,包括稱病不入朝、私開銅礦鑄錢、招募死士等,建議漢景帝立即削弱劉濞。景帝三年,漢景帝連續削藩,楚王劉戊、膠西王劉卬等劉氏宗親先後被削藩,劉濞是以惶恐不安,最後不得不聯絡其他六國,以62歲的高齡親自帶兵,調集20萬大軍,發動“七國之亂”,試圖攻打長安。

劉邦對侄子說:我封你為王,你不會謀逆吧?50年後果然發動叛亂

實際上,綜合史料可以看出,吳王劉濞謀反,并非純粹是被漢景帝所逼,而是早有預謀。原因有三點:

第一,自從劉濞之子被太子劉啟失手打死後,劉濞一直稱病不入朝,按照當時的律令,藩王未得诏令而不入朝者,是可以被判斬首的。可見,劉濞的不臣之心已經昭然若揭,幸運的是,漢文帝是一位仁君,并沒有追究劉濞的過錯。

第二,漢景帝登基後,禦史大夫晁錯就曾分析劉濞的罪行,斷定劉濞必定會謀反,隻是時間早晚而已。晁錯曾對漢景帝明言:

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之,其反遲,禍大。

可見,在晁錯看來,吳王劉濞必反。削藩也反,不削藩也會反。是以才建議漢景帝提前下手,要不然後患無窮。從這一點更可以看出,劉濞的造反,并非是漢景帝所逼,隻是,漢景帝削藩,讓劉濞提前造反而已。

劉邦對侄子說:我封你為王,你不會謀逆吧?50年後果然發動叛亂

第三,吳王劉濞被殺的那年,太史公司馬遷剛好出生,司馬遷雖然未親身經曆七國之亂,但在《史記·吳王濞列傳》中如此評價這次叛亂的原因:

逆亂之萌,自其子興。争技發難,卒亡其本;親越謀宗,竟以夷隕。

在司馬遷看來,吳王劉濞之是以會謀反,源于他的兒子劉賢被太子(漢景帝)所殺,心生怨恨,是以才發動叛亂,最終導緻滅國。也就是說,吳王劉濞的叛亂,并非被逼無奈,而是從一開始就心生怨恨,并且蓄謀已久的。

劉邦對侄子說:我封你為王,你不會謀逆吧?50年後果然發動叛亂

吳王劉濞20歲勇冠三軍,62歲發動叛亂,最終國滅人亡,讓人唏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