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記憶"與公交21路,探索魯迅在上海的足迹

"記憶"與公交21路,探索魯迅在上海的足迹

魯迅是中國先進文化的代表,他在上海的生活,工作、學習和奮鬥的10年是他生命的最後10年,也是最艱難、最輝煌的10年。魯迅在上海的故居、故居和紀念館是我們曆史文化名城的亮點。有趣的是,這些與魯迅活動密切相關的地點,尤其集中在"骨幹"公交線路21号線沿線。今天,沿着21路公共汽車沿着足迹,踏上尋找魯迅先生的足迹。

21路公共汽車有微曆史

"記憶"與公交21路,探索魯迅在上海的足迹

過去

1936

11月2日,英商上海有軌電公司開通了21輛無軌電車,從平涼路蘭路(蘭州路)到梅根路(淮安路)、高登路(江甯路),途經平涼路、大連路、華德路(長陽路)、保定路、通山路(唐山路)、新集路(新路)、漢語麗路(漢陽路)、吳威路、天一路、 四川北路(四川北路)、四川路(四川中路)、北京路(北京東路)、愛文義路(北京西路)、卡牌路(石門路2号)至梅根路,全長9.146公裡。

"記憶"與公交21路,探索魯迅在上海的足迹

早期的21輛無軌電車

1937

8月13日,21号電車暫停。

1938

3月4日,21号有軌電車線路從四川路大橋(南峪)縮小到戈登路,梅根路。

3月21日,航站樓西端調整為四川路大橋至宜昌路、小沙渡路(西康路)。

"記憶"與公交21路,探索魯迅在上海的足迹

1939

8月11日至14日,21号電車再次開通四川路橋至大自鳴得意。

1944

2月16日,部分有軌電車線路調整為至西康路底部的泰興路,并更名為14條有軌電車。原來的20條有軌電車被分成兩條線路,從外灘海關到靜安寺仍被稱為20路電車,從靜安寺到兆豐公園(中山公園)被稱為21路電車。

1946

12月21日,21号電車被取消,20路電車全線恢複外灘至中山公園。

1953

"記憶"與公交21路,探索魯迅在上海的足迹

1953年初,第21輛無軌電車在第一班巴士方向之前開通

7月1日,新的21路環形交叉路口(環形線)無軌電車線路成立,以取代原來的單程環形交叉路口巴士(于1945年12月10日開通)。

"記憶"與公交21路,探索魯迅在上海的足迹

1953年開通的21路環城無軌電車穿過老西門(背景是陳英士紀念塔)

"記憶"與公交21路,探索魯迅在上海的足迹

1953 交通日記:21輛有軌電車

1954

7月1日,21環路有軌電車暫停運作,14輛有軌電車分别在環路和外環線上運作24輛有軌電車。

"記憶"與公交21路,探索魯迅在上海的足迹

1956年地圖中的環城巴士由14至24輛電車共享

"記憶"與公交21路,探索魯迅在上海的足迹

現在和副業

1955

9月1日,上海有軌電車公司開通了21條無軌電車線路,從中山公園到鴨綠江路兖州路9.071公裡。(自1957年以來有一輛電車。)

"記憶"與公交21路,探索魯迅在上海的足迹

20世紀50年代有21輛無軌電車穿過四川路大橋

"記憶"與公交21路,探索魯迅在上海的足迹

1956 交通日記:21輛有軌電車

"記憶"與公交21路,探索魯迅在上海的足迹
"記憶"與公交21路,探索魯迅在上海的足迹

巴士手冊1959和1960:21無軌電車票價表

1972

4月25日,由于四川北路有軌電車停運,3路有軌電車從四川路大橋開往虹口公園,同步調整延伸21路無軌電車方向,終點點從泸州路開往虹口公園,填補了有軌電車線路造成的公交缺口(該軌道于1974年正式拆除)。

"記憶"與公交21路,探索魯迅在上海的足迹

1974交通手冊:21輛無軌電車

"記憶"與公交21路,探索魯迅在上海的足迹
"記憶"與公交21路,探索魯迅在上海的足迹

1983 巴士手冊: 21 無軌電車

1990

3月,北京西路從萬杭輪渡路口向西至烏魯木齊北交界處,與愚人公園路直接相連,21路至中山公園方向不再通過洪都影劇院(百麗門)門。

圖像

當時正值夏季,由于富源路施工的影響,西端有21路電車開往靜安寺(建成後一直沒有恢複)。

為避免北京西路萬航輪渡路口擁堵點,21路碼頭由豫園路富源支路口調整至北京西路口南側(靜安區青年宮對面)。

"記憶"與公交21路,探索魯迅在上海的足迹

20世紀90年代中期,北京東路四川中路21号用SK561GF型無軌電車

"記憶"與公交21路,探索魯迅在上海的足迹
"記憶"與公交21路,探索魯迅在上海的足迹

1992 交通手冊:21輛無軌電車

9月,231高峰巴士從中山公園開通至魯迅公園。

1995年後

新款ZX231專線車,方向與231路相同。它後來更名為939号公路。

"記憶"與公交21路,探索魯迅在上海的足迹

20世紀90年代中期,ZX231系列車

2001

8月8日,21路有軌電車顯著偏北,原線路從四川北路魯迅公園出發,途經東江灣路、體育俱樂部西路交叉口、中山北路、廣中路、良城路、文水東路、光光路,抵達豐鎮路。該線路的長度增加到14公裡,使其成為當時該市最長的有軌電車線路。

無花果

"記憶"與公交21路,探索魯迅在上海的足迹

2000年代,靜安寺古洲路終點站21号SK562GP無軌電車

9月15日,21路普通公交單車票價調整為1.5元,是當時全市唯一的1.5元有軌電車線路。

2004

2月23日,231高峰線被取消。

7月10日,受中環高架橋建設的影響,21路調整方向,由廣中路經光光路至豐鎮路;

2005

1月29日,随着四川北路路面貌的轉變,所謂"視覺污染"被消除,除南端四川路大橋相鄰路段外,沿途所有架空線路均被拆除。從那時起,已經營運了50年的21條道路被改造成公交線路,四川北路近100年的有軌電車曆史(1908-2005)已經結束。

"記憶"與公交21路,探索魯迅在上海的足迹

2005年,21路分部前的動力改革配置設定了SK5105GP無軌電車

之後,線路北段調整方向,從廣中路經過梁城路,再進入原線廣廣路。

2010

5月29日,靜安寺樞紐開通,21路調整終點到車站。

2012

4月21日,受廣中路開通路口施工的影響,21路調整趨勢,從原線穿過四川北路,沿花園路、水路,回到原線廣中路。

2013

3月31日,939号公路從魯迅公園到楊家渡輪渡進行了重大調整,這是新公路隧道的第一條公交線路。

2016

由于延安路上的容量電車的開放,涉及N司機的部署,21路公共汽車公司(原巴士有軌電車)暫時轉變為公交三家公司的營運。

2018

5月,21号公路恢複為巴士公司營運。

"記憶"與公交21路,探索魯迅在上海的足迹

查找魯迅在21号公路沿線的足迹

斯穆特利在凱德路上的較高價的電梯大廈

"記憶"與公交21路,探索魯迅在上海的足迹

1947年地圖上的斯穆特利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周邊地區

位于奉賢路68号王家軒西路(原門牌石門二路41号,奉賢路建成後現址),是花園洋房住宅區。1928 年 12 月,艾格尼絲·斯梅德利作為德國報紙《法蘭克福彙報》的特派記者來到中國,并于次年抵達上海。魯迅和斯穆特利于1929年底相遇,此後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聯系。

"記憶"與公交21路,探索魯迅在上海的足迹

魯迅在荷蘭餐廳,斯穆特利,1930年9月17日

1931年初,斯穆特利出于健康原因想離開中國。離開上海之前,魯迅和幾位年輕作家參觀了石氏在凱德路(今石門二路)的較高價的電梯大廈,聊了一夜。今天,您可以通過該市的西王園博物館一點一點地了解上海的古老生活。

"記憶"與公交21路,探索魯迅在上海的足迹

如今西望嘉軒花園平房沿街風格(圖檔來源:張元遠)

貢德林蔬菜和蔬菜

"記憶"與公交21路,探索魯迅在上海的足迹

貢德林黃河路店門的舊樣子

1922年4月在北京路創辦,一年後遷至黃河路43号,南京西路國際大酒店。1930年8月6日,尼桑邀請作家、畫家、記者等參加"上海漫步會議",暢談文藝。除了魯迅,參會的還有田涵、于大福和日本人來滬旅遊的文藝愛好者。魯迅應朋友的邀請參加的閑逛,往往更多的是在咖啡店或餐館。現在"孔德林"在南京西路445号。

金城大劇院(黃埔劇場)

"記憶"與公交21路,探索魯迅在上海的足迹

1934年的金城劇院

北京東路780号。1934年2月開業,擁有1600多個座位,雖然不如"大光",但也與大上海、國際等電影院合作。1934年和1935年,魯迅在《金城》中看電影、演出。1958年,晉城大劇院更名為黃埔劇場。目前,這場演出中還有上海滑稽劇等。

"記憶"與公交21路,探索魯迅在上海的足迹

新亞大酒店

"記憶"與公交21路,探索魯迅在上海的足迹

新亞大酒店的舊影子

位于天一路422号,四川北路西北角交界處。1928年在廣州成立後,在香港成立一家綜合門店,股東多為僑胞,港澳商人,自1933年在上海設立分公司,1934年1月開業。魯迅在上海逗留期間,有時沿着四川北路向南行進,在天一路口,他會和親朋好友一起前往"新亞"。經過多次邀請或邀請朋友來這裡吃飯。現在經過改造後,晉江首都經典新亞洲外灘酒店進行對外業務。

"記憶"與公交21路,探索魯迅在上海的足迹

新亞酒店(攝影:張元遠)

昆山花園(昆山公園)

"記憶"與公交21路,探索魯迅在上海的足迹

昆山花園老影

位于昆山市花園路13号。魯迅日記中唯一一次去公園,是1932年10月9日,帶着妻子和孩子去醫院看望兒童公園。這個"兒童公園"就是現在的昆山公園。原名虹口公園,後稱昆山花園,供兒童遊玩。1937年,更名為昆山兒童公園,市民仍普遍稱為昆山花園。1944年被命名為昆山公園。花園很小,布置典雅。1950年以後,1979年多次修剪。2018年11月2日,昆山公園二期改造擴建工程竣工,公園大門改建為乍浦路,原牆被拆除。公園被安排為古樹主題區、曆史主題區兩大特色區。

"記憶"與公交21路,探索魯迅在上海的足迹
"記憶"與公交21路,探索魯迅在上海的足迹

好朋友圖書印刷公司

"記憶"與公交21路,探索魯迅在上海的足迹

好朋友書印刷公司街頭亮相

在四川北路861-863号(後為四川北路851号)。成立于1924年。大樓一樓是門城部,後部是印刷廠,後三層是編輯部。《好朋友》主要出版各種圖畫書,以《好朋友》(1926.2-1945.10)在國内外廣銷,頗具影響力。《好朋友》曾出版過魯迅的翻譯和編纂的畫作,魯迅還親自送來手稿、畫冊,洽談出版事宜。"好朋友"是魯迅後期出版書籍的重要陣地之一。

上海大劇院

"記憶"與公交21路,探索魯迅在上海的足迹

上海大劇院的舊外觀

英文名稱是Isis Theatre。位于四川北路1408号廬江支路口(舊址為四川北路523号)。魯迅在上海看電影最多的就是這個,據統計多達27次。因為離魯迅的較高價的電梯大廈不遠,但哪裡有合适的電影,魯迅就會去看,而且大多是和親戚朋友一起看戲。

"記憶"與公交21路,探索魯迅在上海的足迹

1929年3月8日《宣言》中的電影廣告

在雲中

"記憶"與公交21路,探索魯迅在上海的足迹

魯迅等檢視雲端老宅分布情況

也就是說,橫須賀路35号。1927年10月,魯迅和妻子徐廣平從廣州來到上海,與毛敦、葉勝濤等文化人物一起住在景雲北區(當時四川北路到北寶興路可稱為北大門)。魯迅住在景雲23号,他較高價的電梯大廈的前門斜靠着毛墩較高價的電梯大廈的後門,周建仁住在18号。1928年9月9日,魯迅搬到18号,與周建仁同住。後來因為隔壁是第17個房間,是以在1929年2月搬進來,為了友善出行,17号和18号開通後建了一扇木門,仍然從18号後門進入。

"記憶"與公交21路,探索魯迅在上海的足迹

京雲恒宇路(張元元,2012)

富民醫院(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

"記憶"與公交21路,探索魯迅在上海的足迹

福民醫院門前的老影子

原址為四川北路1878号,原址為四川北路141号,後門改為1019号。由于靠近魯迅的較高價的電梯大廈,魯迅在上海的頭幾年裡多在這家醫院,還結識了許多醫生、護士等。1929年9月27日,魯迅之子周海在此出生。1949年後更名為第四人民醫院,為甲級綜合醫院(2000年至2017年為第一人民醫院分院,原名為第二名)。醫院樓面上橫跨一條通道,即四川北路1856号,真名"Arery",老口電車站也以阿雷利的名字命名,是以為四川北路北段所熟知。

"記憶"與公交21路,探索魯迅在上海的足迹

四房樓下的阿瑞裡廳(攝影:張元遠)

公共嗎啡咖啡店

"記憶"與公交21路,探索魯迅在上海的足迹

嗎啡咖啡店的20世紀80年代的老建築

原四川北路1915年址(原址1093年,舊建築已被拆除,改建為7層商業建築)。在20世紀30年代,上海文藝界的會議或對著名進步人士的采訪經常在樓上的公共咖啡店舉行。來自魯迅住所的"公嗎啡"和内山書店都比較相似,是以魯迅經常在這次會議上交談。

内山書店

"記憶"與公交21路,探索魯迅在上海的足迹

斯戈塔路内山書店大門的舊陰影

由日本華僑在山中開設的書店,最早在四川路的衛勝利(即1881年四川北路,今天不存在)開張。1929年,他搬到了Sgota路11号(山陰路,原名Sgota路,Scott路,現為2048 Schuuan North Road),建造了一座朝北的西南式磚木三層建築。1927年,魯迅在廬山書店買書時結識了尼山,并與他成為朋友。内山書店吸引了衆多中外文化人物,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橋梁。

"記憶"與公交21路,探索魯迅在上海的足迹

内山書店舊址(攝影:張元遠)

一千份愛

"記憶"與公交21路,探索魯迅在上海的足迹

1933年,魯迅和納亞瑪在他們千裡愛的山間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前拍完了一張照片。

位于山陰路2号。這是魯迅晚年活動的重要場所之一。"一千個愛"取"愛與千家萬戶"的意思,始建于20世紀20年代初,3号是夫妻較高價的電梯大廈,也是魯迅的避難所之一。

"記憶"與公交21路,探索魯迅在上海的足迹

基艾裡40号樓的舊影子,這是"現代作家的木刻展"

拉莫斯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北川較高價的電梯大廈)

即四川北路2079、2087、2093、2099。1920年,英國拉莫斯以裝飾藝術風格建造了一排四層加強較高價的電梯大廈。1930年5月至1933年4月,魯迅住在四川北路194号(現四川北路2093号)三樓4室。1976年,又建造了一層,成為一座五層樓的建築。20世紀90年代,四川北路前部部分改道,形成一個小街角花園。

"記憶"與公交21路,探索魯迅在上海的足迹

拉莫斯較高價的電梯大廈的一角(攝影:張元遠)

新土地

"記憶"與公交21路,探索魯迅在上海的足迹

魯迅在中國大陸新餘的故居(攝影:張元遠)

包括山陰路132号(1-9号)、144号(11-20号)、156号(21-30号)、168号(31-40号)、1号80号(41-50号)、信義大陸192号(51-60号)(殷路132号,9号)是用内山書店員工的名字租完的。1933年4月11日,魯迅從拉莫斯的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搬到這裡,一直住到去世。1959年5月,中國大陸新餘市魯迅樓被列為市級文化保護機關。

"記憶"與公交21路,探索魯迅在上海的足迹

魯迅被拍到在他位于紐蘭的較高價的電梯大廈附近,中國大陸

魯迅紀念館

"記憶"與公交21路,探索魯迅在上海的足迹

上海魯迅紀念館(攝影:張元遠)

位于甜蜜愛情路200号,魯迅公園(虹口公園)在東邊。上海魯迅紀念館是新中國成立後建造的第一座新人物紀念館。1950年,周恩來于同年11月寫下了《魯迅紀念館》的稱号,并于1951年1月7日向公衆開放。原地位于山陰路,大陸的新家。1956年魯迅逝世20周年前夕,新博物館落成,同年10月重新安排了魯迅生平展,向公衆開放。

虹口公園(魯迅公園)

"記憶"與公交21路,探索魯迅在上海的足迹

20世紀20年代的虹口公園大門前

公園南門位于四川北路2288号。1956年魯迅逝世20周年之際,魯迅的陵墓從環球公墓搬到了一座新墓。1961年3月,魯迅墓被列入國家重點文化保護機關。1988年10月,虹口公園正式開通魯迅公園。

"記憶"與公交21路,探索魯迅在上海的足迹

魯迅公園的魯迅雕像(攝影:張元遠)

公園廣場

"記憶"與公交21路,探索魯迅在上海的足迹

公園正在制作舊照片

位于虹口足球場對面,西江灣路476号。由于靠近虹口公園的西側,它以公園廣場而聞名。有三排一模一樣的三層建築,每排五六層,其中第三排24層是魯迅資助的啟動資金,并親自前往野風畫俱樂部演講現場。

資訊:圖為上海

編輯:韓秉榮

"記憶"與公交21路,探索魯迅在上海的足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