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諸葛亮不得不殺的兩名猛将,如果還活着,蜀漢就可能一統三國

諸葛亮是聰明的象征,他為了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生都在為蜀漢的發展而奮鬥。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有目的性的,他殺的每個人也都是有原因的,比如魏延,諸葛亮怕魏延以後對蜀國造反,是以處處提防他。

諸葛亮不得不殺的兩名猛将,如果還活着,蜀漢就可能一統三國

對于魏延的死,觀衆都感到很可惜,如果魏延不死的話,或許他還能和曹魏周旋很長時間。大家可能覺得諸葛亮最不該殺的人,就是魏延了,其實除了魏延,諸葛亮還有兩位不得不除掉的猛将,如果這二人活着,蜀國後期也不會廖化作先鋒。

一個是劉封,一個是馬谡,馬谡因為被丢了街亭,導緻蜀軍全面潰敗,不得不死。劉封是劉備的義子,他身為劉備的義子,有着這層身份,可以說是擁有免死金牌了,那諸葛亮為什麼還要一心除掉他呢?

諸葛亮不得不殺的兩名猛将,如果還活着,蜀漢就可能一統三國

一、自私的劉封

首先了解一下劉封都幹什麼了,關羽敗走麥城時他袖手旁觀,還和孟達勾心鬥角,導緻孟達叛逃。劉備對他非常不滿,但劉備并沒有想馬上要置他于死地,是諸葛亮認為劉封太過自私,又不服管教,等劉備死後,可能會做出造反的行為也不一定,是以還是除掉比較好。

最終劉封自盡而亡,劉封的死是因為諸葛亮考慮到,如果一個人再有能力,但是不聽自己的話,那麼就算讓他死,也不能看到意外發生,一定要把造反的可能扼殺在搖籃裡。除了劉封的性格和為人,他引以為傲的身份,也成了他必死的原因。

諸葛亮不得不殺的兩名猛将,如果還活着,蜀漢就可能一統三國

劉封前期的地位很高,但劉禅出生之後他就很尴尬了,關注度從此一落千丈,畢竟人家有了親兒子,還要你這個養子幹嘛?劉封身為養子,肯定是有繼承權的,如果沒有劉禅,那麼劉備的一切都會被劉封所繼承,他在心裡也早就把自己當成了接班人。

二、尴尬的地位

可惜這個美夢被劉禅打破了,劉禅出生後,他就顯得非常多餘。劉封比劉禅強多了,年輕時就跟随趙雲和張飛攻打益州,後來還和孟達一起拿下上庸,這證明他能力是有的,假以時日肯定會有大作為。不過他越努力,對劉禅的威脅也就越大,是以他的命運已經被注定了。

諸葛亮不得不殺的兩名猛将,如果還活着,蜀漢就可能一統三國

劉備肯定會把位子傳給劉禅,就算劉封再優秀,能比得過親兒子麼?而有能力的劉封,對劉禅造成的威脅必然不小。但實際上這隻是其中的一部分因素而已,最重要的原因是諸葛亮擔心,劉封會被益州豪族當成槍使,這可是有前車之鑒的。

益州老大劉表去世後,他兒子劉璋上位,從擁立劉瑁的東洲派中,搶過了政治優勢。劉備來到這裡後,表面雖然看起來風平浪靜,但實際上仍然是暗流洶湧,内部沖突嚴重。如果益州派之後再次上演這樣的事件,輔佐劉封上位發生内亂,那麼蜀漢的情況會變得雪上加霜。

諸葛亮不得不殺的兩名猛将,如果還活着,蜀漢就可能一統三國

他的野心如果膨脹過大,那劉禅這麼軟弱無能的一個人,肯定隻有挨打的份。因為蜀中局勢錯綜複雜,讓諸葛亮不得不考慮長遠的未來,為了提前消滅這種可能性,是以建議劉備殺了劉封,而且現成的借口擺在面前,讓劉封的死看起來足夠順利成章。

他是有機會可以出兵救關羽的,但是卻選擇了袖手旁觀,而且他屢次侮辱孟達,導緻孟達逃跑,進而丢失多個城池。關羽和劉備親如兄弟,他見死不救,後面又丢了這麼多地盤,加上要為劉禅鋪路,聽諸葛亮的建議,把劉封殺掉是在正常不過了。

諸葛亮不得不殺的兩名猛将,如果還活着,蜀漢就可能一統三國

三、馬谡之死

馬谡到街亭後發現,這裡是個小城,大軍無法在城裡展開,且易攻難守,然後他把軍隊一分為二,王平守城、他上山。這樣的軍事能力确實沒錯,至于後面兵敗,張郃圍山沒有攻城,這也是王平能保住實力拖住張郃,争取了魏延撤退。

嚴格意義上來說,張郃攻街亭遠比魏延攻隴西簡單,失街亭不過是雙方國力本身就存在的差距而已。魏軍騎兵多,蜀軍步兵多,在關隴地區這種平地,蜀軍不好作戰,這也是後面為什麼諸葛亮當着司馬懿的面屯田,司馬懿也不搭理的原因,因為騎兵不能在山地沖鋒。

諸葛亮不得不殺的兩名猛将,如果還活着,蜀漢就可能一統三國

而且馬谡街亭上任是奇怪的事,曆史記載有一句話“亮違衆而拔之,”其實當時北伐陣容中,有很多戰場經驗比馬谡強的。諸葛亮也應該知道馬谡不是那麼靠譜,是以給安排了王平這種穩重角色,可能也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丞相還是有私心。

這種地方隻要守下來就是大功一件,諸葛亮想給馬谡鍍金,日後也好提拔。因為馬谡之前提出的意見大部分都是對的,才會導緻他過分相信自己的判斷,歸根結底還是缺乏實戰經驗,主要責任還是在諸葛亮,哪有讓一個新手直接挑大梁的。

諸葛亮不得不殺的兩名猛将,如果還活着,蜀漢就可能一統三國

不過諸葛亮也不是沒考慮到這點,特意讓王平當他副手,結果馬谡死活不聽王平勸告導緻兵敗,要不是王平事先采取了止損行動,街亭一戰恐怕就直接讓蜀國崩盤了。

某種意義上其實馬谡跟趙括比較類似,想來馬谡也是可憐,行軍這麼多年從未真正參與過戰争,有的隻是出謀劃策。好不容易等到這樣的機會,結果卻因為自己的決策,失去了大好的局勢,可悲可歎。

諸葛亮不得不殺的兩名猛将,如果還活着,蜀漢就可能一統三國

馬谡是必須要死的,他和關羽立的軍令狀不一樣,關羽背後勢力,馬谡什麼都沒有。諸葛亮也料到關羽會放走曹操,是以才會派他去守華容道,而且放走曹操是明智之舉。但馬谡丢街亭導緻蜀軍全面潰敗,加上沒有人保他,是以他不得不死。

四、總結

即便劉封出兵救援關羽也很難成功,還要承擔失地風險,但是劉封作為劉備義子,于情于理都必須要有救援關羽的姿态。可劉封并沒有,甚至都不願意幫助關羽去救援,讓百裡奔襲求援的廖化大罵而走,然後裝作沒事人一樣跟孟達搞内鬥。

諸葛亮不得不殺的兩名猛将,如果還活着,蜀漢就可能一統三國

劉歇業幾十年的兄弟交情,東奔西走不離不棄,但劉封不明白他這叔父的重要性。早期張飛丢徐州根基地,劉備又何時怨過張飛?如果救到關羽,一小城的得失,劉備豈會在乎,何況後來偏偏也沒守住。種種原因累計,劉封就算是猛将,他也不能活下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