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裕建立了劉宋王朝,他為何沒完成大一統?

本文由:樓上老範 原創創作

在那個混戰的年代,劉裕是很有可能完成大一統的,他所建立的劉宋也是實力強勁的王朝。

如果他實作了霸業的話,那麼劉宋必然成為曆史上第一個由南向北完成一統的王朝,可是為何最後劉宋隻能成為割據南方的政權,無力一統呢?

簡單來說就是天命,有些事情真的就像上天注定一樣,個人的努力無法扭轉。

劉宋沒能完成大一統的第一個原因,就是霸主劉裕崛起的太晚了。

這就有點像三國時期的劉備了,一個落魄的漢室宗親,打了半輩子仗,還幾乎都是敗仗,逃亡成了他的拿手好戲,到老了才打下一片基業,結果夷陵之戰的大火,生生把劉備的霸業夢燃燒殆盡。

劉裕建立了劉宋王朝,他為何沒完成大一統?

劉裕的軍事能力遠遠高于劉備,戰績可以用輝煌來形容,但是他有着和劉備一樣的窘境,那就是崛起的太晚了,大半輩子的時間都浪費了。

劉裕的先祖是漢高帝劉邦的弟弟,早年家境貧寒,砍柴、種地、打漁和賣草鞋都幹過,還因為賭博而傾家蕩産,這樣的人,估計沒人看好他會在日後成為一位帝王,但凡他建立劉宋實作了大一統,那麼他的名号絕對是可以比肩劉邦的。

話說回來,劉裕早年混生活,他從軍的時候已經很晚了。

晉安帝隆安三年(399年),孫恩率衆起事,那個時候劉裕才從軍,但這就是問題了,劉裕生于363年,也就是說,他從軍的時候就已經快40歲了。

《宋書.武帝紀》義熙元年正月,毅等至江津,破桓謙、桓振,江陵平。天子反正。

四年正月,征公入輔,授侍中、車騎将軍、開府儀同三司、揚州刺史、錄尚書、徐兗二州刺史如故。

而劉裕成為東晉的權臣,成為實際上的一方霸主,這個時間要更晚,405年,劉裕率軍攻入建康,複立晉安帝,407年才徹底掌控東晉的大權,而此時他已經45歲了。

這個年紀放到現在,你還可以說他仍然處于事業的黃金期,可是在古代,尤其他還是一個常年在外征戰之人,這個年齡就已經太老了,劉裕是在422年病逝的,也就是說,在劉裕掌權後,他還有15年的時間,可是這對于劉裕來說太短了,他沒有足夠的經曆,既可以整饬内部的前提下,完成對北方政權的逐一征伐。

第二點,也是第一點的延伸,不了解是不是因為劉裕早年太放縱了,是以沒人看得上他,導緻的結果就是他要孩子的時間太晚了,尤其是那個時代。

劉裕死的時候已經60了,可是他的長子繼位時才多大呢?劉義符繼位的時候才17歲,好家夥,我直呼好家夥。

這年齡的差距,别說是那個年代了,就是放到現在,這年齡也是爺孫輩的關系啊,哪裡是父子的關系啊?

結果就是,年少的劉義符,根本就不是劉宋功臣集團的對手,當了兩年當皇帝就被人家給撸了。

《宋書.少帝紀》其朝未興,兵士進,殺二侍者于帝側,傷帝指。扶出東皞,就收玺绂,群臣拜辭,送于東宮,遂幽于吳郡。

劉裕的次子劉義真,更是一個坑貨。

想當初,劉裕最後一次北伐,氣勢如虹,滅了後秦,入主長安,奪取了關中,大有一統天下的态勢,但是因為後方生變,劉裕隻能班師。

當時劉裕是留下自己次子劉義真,帶領衆多名将精銳,鎮守關中的。

《宋書.武三王》年十二,從北征大軍進長安,留守栢谷塢,除員外散騎常侍,不拜。

沈田子既殺王鎮惡,王修又殺田子。義真年少,賜與左右不節,修常裁減之,左右并怨。

高祖遣将軍硃齡石替義真鎮關中,使義真輕兵疾歸。諸将競斂财貨,多載子女,方軌徐行,虜追騎且至。

但是劉義真跟随大軍進入關中的時候,他才12歲,哪裡有那麼多少年雄主啊,他留守關中,鎮不住那些悍将,還有意挑起人家之間的沖突。

面對來勢洶洶的赫連勃勃,他無力抵擋,撤軍時,還大肆收斂财物,好家夥,統兵打仗不行,搜刮錢财倒是很拿手,結果被赫連勃勃追擊,自己差點把命丢了。

可以說劉義符和劉義真作為劉裕死後強有力的繼承者,在劉義符被廢後,劉義真也被權臣徐羨之派人殺害,兩人都太年少了,根本就不是那些老油條的對手。

在各方混戰,局勢不穩的年代,需要有像劉裕這樣的霸主才可以穩住局勢,但是他的繼承者即便是幼虎,但終究還是太小了,是以劉裕死後,劉宋的國運就像被攔腰斬斷了一樣。

第三點,那就是劉裕集團的重臣劉穆之在關鍵時刻病故。

《宋書.劉穆之傳》劉穆之,字道和,小字道民,東莞莒人,漢齊悼惠王肥後也,世居京口。

劉穆之是劉肥的後代,劉肥就是劉邦和那個情婦的兒子,可以說劉裕和劉穆之都算是西漢宗親的後代。

劉裕建立了劉宋王朝,他為何沒完成大一統?

而劉穆之在劉裕集團中,絕對是核心中的核心,隻有劉穆之鎮守在後方,劉裕才可以放心大膽地在前線打仗,劉穆之和劉裕,就像是蕭何和劉邦的關系。

《宋書.劉穆之傳》穆之内總朝政,外供軍旅,決斷如流,事無擁滞。

簡單來說,有劉穆之的存在,劉裕才可以無後顧之憂,不用擔心劉穆之權勢過大而在後方自立,他在前方打仗,也不用擔心後勤補給不足的問題。

這裡要說一下,不要以為一位将領,帶着十幾萬大軍在外面就可以高枕無憂,的确,身處亂世,大軍是争奪天下最重要的一把劍,但問題是大軍是有無數個将士組成的,是人就要吃飯啊。

是以,即便劉裕在外領軍,兵力最盛,可是如果後方出了問題,糧草供應不上了,在強悍的大軍也即刻土崩瓦解,那個時候,割據後方的人隻需要振臂一呼,沒準劉裕的腦袋就被下面的人砍下來,去換糧食吃了。

可是,如此重要之人物,卻在劉裕打下關中後就病逝了。

《宋書.劉穆之傳》高祖在長安,聞問驚恸,哀惋者數日。本欲頓駕關中,經略趙、魏。穆之既卒,京邑任虛,乃馳還彭城,以司馬徐羨之代管留任,而朝廷大事常決穆之者,并悉北谘。

當時劉裕是準備對北魏動手的,以此實作對北方的一統,畢竟已經拿下關中了嘛,大軍士氣正盛。

可是劉穆之一死,他就必須回建康了,因為他要去穩定後方,對于劉裕來說,一面一統北方,一面是趕緊回去,先把稱帝的事情辦了,孰輕孰重,自然不用多說了吧。

但劉裕這一撤,局勢瞬間逆轉,關中得而複失,還折損了精兵強将,回到建康後,忙活了幾年謀朝篡位的事情,劉裕稱帝後沒幾年也挂了,也就沒有時間北伐了。

而劉裕是那個時代的雄主,他死後,劉宋的北伐态勢就不再那麼兇猛了,劉義隆的北伐,隻留下一句“元嘉草草”。

第四點,北方有強勢的實力存在。

在劉裕的晚期,北方的實力也不是說處于劣勢,他們也有争奪天下的資本。

一個是建立胡夏的赫連勃勃。

《晉書.赫連勃勃載記》勃勃善之,以子璝都督前鋒諸軍事,領撫軍大将軍,率騎二萬南伐長安,前将軍赫連昌屯兵潼關,以買德為撫軍右長史,南斷青泥,勃勃率大軍繼發。璝至渭陽,降者屬路。

在劉裕攻打關中之初,他可是表現得很恭順,沒有招惹劉裕的意思。

可是在劉裕從關中撤軍後不久,他直接撕下僞善的面目,即刻率大軍南下,趁劉裕留在關中的諸将發生内讧之際,大舉南下奪取了關中,劉裕率軍拼命打下的關中,就這麼白白便宜了赫連勃勃。

同時對劉裕來說,北方最強勁的對手但是北魏的拓跋氏了。

早在劉裕崛起之前,北方的拓跋珪趁機複立代國,後改國号為魏。

《魏書.太祖紀》遷都平城,始營宮室,建宗廟,立社稷。

398年,拓跋珪遷都平城,也就是今天的大同,北魏就此開始了擴張的道路,更重要但是,拓跋珪雖然晚年沉湎酒色,但是他也做過積極的改革,推動拓跋鮮卑政權進入封建社會,是以北魏逐漸開始漢化,以此才有能力成為最後一統北伐的強大政權。

他的下一任帝王拓跋焘更厲害了,打得劉宋找不着北了,拓跋焘曾經飲馬長江啊,讓劉義隆的北伐成為了慘劇。

總的來說,劉裕作為一方霸主,的确是百年罕見,但是他建立的劉宋無法一統天下,隻能說是天命使然,一切都像是命中注定了一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