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乾隆勸誡兒子不要殺和珅,但嘉慶不聽,15年後才明白其中道理

引讀:雖然父親臨死前勸誡嘉慶不要誅殺和珅,但嘉慶不聽勸告。在當時看來,無非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因為父親乾隆的名望太高,初登帝位的嘉慶急需一場“大火”來為自己暖暖場。但殺了和珅的結局如何?為何15年後嘉慶帝後悔沒聽父親的話?

乾隆勸誡兒子不要殺和珅,但嘉慶不聽,15年後才明白其中道理

乾隆一生功績頗多,在他的統治之下,國泰民安。尤其是大力推廣了蕃薯這種農作物,使得中國人口實作了首次破億。作為一位滿清皇帝,他并不擔心漢人人口數量的激增,因為他非常的自信,在他看來,大清朝相比于大明朝隻好不壞,百姓人口再多,也不會造他的反。

乾隆是不是很自信?其實還有更自信的,他在晚年的時候,還自稱是“十全老人”,大有“千古一帝”的風采。

這位看似有些功績,但自負又自大的人,在用人方面肯定也是十分挑剔,沒有真才實學的人,無法進入他的法眼。

乾隆勸誡兒子不要殺和珅,但嘉慶不聽,15年後才明白其中道理

不過有些人說,和珅是個例外。他貪贓枉法,阿谀奉承,被抄家後,查獲8億兩。這筆錢相當于當時國家十年的收入,而外國人也是以評價和珅是當時的世界最大富豪。

要知道清朝後期,李鴻章組建北洋水師的總投入也不過3000多萬兩白銀,和珅的家财足足可以将北洋水師擴大将近30倍。

如此巨貪,為何乾隆還是一直罩着他?即便是死的時候,也告誡嘉慶不要傷害。

其實這也是當時嘉慶皇帝的想法,他真的不明白,父親為何保護一個國家的“蛀蟲”,任由他來蠶食國家的利益。

可當和珅被賜死的15年後,嘉慶才明白父親不讓他殺和珅的道理,為此他還召集大臣來編寫《和珅列傳》。

乾隆勸誡兒子不要殺和珅,但嘉慶不聽,15年後才明白其中道理

一個被自己親手刺死的大臣,卻在15年後為其立傳,這也從側面表現出了他的悔意。

可大臣們不知皇帝意思,竟然故意編造大量本不屬于和珅的惡迹。這群大臣本以為拍了一次很好的馬屁,沒想到嘉慶看完之後,将這些人罵了個狗血淋頭。

其實嘉慶在最初判和珅淩遲處死的時候,就有些意外。在他看來,像和珅這樣的大貪官,一旦倒台,那必定是樹倒猢狲散。但沒想到的是,許多大臣竟然出面替他求情,其中不乏固倫、孝公主以及劉墉這樣的重量級人物。

為此嘉慶退了一步,沒有對和珅處以淩遲的極刑,而是賜了白绫,讓和珅留了個全屍。

乾隆勸誡兒子不要殺和珅,但嘉慶不聽,15年後才明白其中道理

在賜死了和珅之後,嘉慶覺得沒有了絆腳石,沒有了蛀蟲,他就可以很好地施展自己的抱負。然而他想錯了,他隻知道和珅會貪,卻不知道和珅不僅忠誠,也很會賺錢。

查閱内務府的資料之後會發現,自從和珅成為了内務府的大總管之後,皇帝就沒有缺過錢。不僅如此,和珅善于管理,他可以把許多繁雜混亂的事情梳理得井井有條,讓皇帝不論想做什麼事情都沒有後顧之憂。

此外。和珅非常善于察言觀色,在他和乾隆君臣搭檔的時候,也隻有他能明白乾隆的暗語,能很快地幫助皇帝化解各種眼前和身後的問題。

乾隆勸誡兒子不要殺和珅,但嘉慶不聽,15年後才明白其中道理

還有一條就是,和珅他精通4種語言,也非常善于外交,還做過當時的外交部長。在和外國使臣打交道的過程中,往往都會為國家争取來許多好處。對于這一點,連英國使者都誇贊和珅是他所接觸過最成熟的政治家。

總的來說,和珅不僅有真才實學,也懂得做人之道,再加上他的學習能力,語言能力以及高超的情商和靈活的思維,是一般人所望塵莫及的存在。

可惜的是,嘉慶沒在15年前明白這些,血氣方剛的他隻看到了和珅的壞處,卻不知道他的好處。等到自己當了帝王之後才發現,他想做的事情,要不就是沒錢,要麼就是沒有辦事得力的人。總之,他想做什麼都覺得力不從心,沒有一個人能幫他分擔。

乾隆勸誡兒子不要殺和珅,但嘉慶不聽,15年後才明白其中道理

而且最為重要的是,和珅的死不但沒有起到警示貪官的目的,問題反而越來越嚴重,這也讓嘉慶皇帝始料未及。

也正因如此,當他看到大臣們胡亂編寫《和珅列傳》的時候,他才會大發雷霆。

其實在我看來,他不是生那些大臣的氣,而是在生自己的氣。氣自己為何15年後才明白父親明知和珅是貪官,卻還要重用的道理。

參考資料:《清史稿》、《和珅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