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臨終前,劉備還不忘告誡說:“子龍不可重用”,他為什麼這樣說呢

三國時期,劉備手中可謂是大将如雲,然而一時失誤卻遭遇了“夷陵之敗”,最終身死道消、托孤白帝城,可謂是晚景凄涼。

值得一提的是,在臨終之前,劉備卻對諸葛亮說,“子龍這個人,不可重用!”要知道,趙雲可是劉備最信賴、最忠誠的大将之一。

既然如此,劉備為什麼不讓諸葛亮重用趙雲呢?難道這其中有什麼不可告人的事?答案是肯定的,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這背後的故事。

臨終前,劉備還不忘告誡說:“子龍不可重用”,他為什麼這樣說呢

一代帝王隻落得個白帝城托孤

回看劉備的一生,他的一輩子有兩個轉折點,一個就是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還有一個就是夷陵之戰,被陸遜燒光了幾十年積累的勢力。

話說,劉備雖然擁有關羽、趙雲、張飛等諸多大将,但是卻缺少一位“戰略級”人物。後來,他從徐庶那裡得知,卧龍崗上有一位大才諸葛亮,便三顧茅廬邀請他出山。

第三次上卧龍崗時,諸葛亮為劉備刻畫了一張宏偉藍圖:“以荊州為跳闆,不斷向西部發展,占據益州、西川等地,有朝一日便可逐鹿中原。”

果不其然,赤壁之戰後,劉備便以“借來的荊州”為根據地,先後占據了西川、益州、漢中一帶,建立了與曹魏、孫吳鼎立的蜀漢政權。

臨終前,劉備還不忘告誡說:“子龍不可重用”,他為什麼這樣說呢

此後的幾年中,劉備率領大軍不斷擴充實力。可惜的是,在這個緊要的關頭,關羽突然被殺了,一怒之下劉備興兵讨伐吳國。

蜀吳大戰爆發後,劉備舉全國之力勢如破竹,眼看吳國岌岌可危。關鍵時刻,劉備卻犯了兵家大忌(連營),結果被陸遜在夷陵一把火燒得一幹二淨。

夷陵之戰失敗後,劉備帶領着殘餘勢力逃回了蜀國,隻是剛到白帝城時,他的身體便不行了。随即,便叫來了趙雲、諸葛亮、劉禅等人進行臨終托孤。

看着趙雲,劉備說道:“悔不當初不聽你的勸(趙雲不讓劉備打吳國)”,同時他還說:“小時候就是你救的劉禅,以後他的命也是你的......”

臨終前,劉備還不忘告誡說:“子龍不可重用”,他為什麼這樣說呢

聽到這句話後,趙雲感動不已,随即說道:“我以後一定會輔佐小主的”。交代完趙雲後,劉備又叫來了諸葛亮、劉禅。

看着眼前的兩個人,劉備對着諸葛亮說道:“對于我兒劉禅,你能輔佐就輔佐,不能輔佐便可以取而代之,以後蜀國就是你的了。”聽完這些話後,諸葛亮也很感動,對着劉備說:“臣怎敢不盡肱骨之力”。

聽到諸葛亮的回答後,劉備随即又對着諸葛亮說道:“子龍這個人,萬不可重用......”說到這裡,咱們再來看看,劉備與趙子龍的友誼。

趙雲與諸葛亮的情誼

趙雲原本是公孫瓒的手下,機緣巧合之下,劉備也來到了公孫瓒這裡。由此二人便結下了不解之緣,劉備對趙雲非常的看好,還多次與他在同一個床睡覺。

臨終前,劉備還不忘告誡說:“子龍不可重用”,他為什麼這樣說呢

劉備這麼做的目的,無非是想挖走趙雲,可趙雲卻忠于公孫瓒,怎麼都不肯離開。即使後來公孫瓒被殺,趙雲也沒有立刻去找劉備,而是在七年後才與劉備于邺城偶遇,并開始追随他。

在追随劉備期間,趙雲屢立戰功,甚至還在長坂坡殺了個七進七出,救出幼主劉禅,劉備滿口贊賞:“子龍一身是膽”。

在後來的赤壁之戰、地盤争奪、吳蜀暗中博弈中,趙子龍更是立下了赫赫戰功,還有着“五虎上将”的稱号,地位與關羽、張飛齊平。

從上述的介紹來看,趙雲是一位猛将,而且還是一位比較忠心的猛将,既然如此,劉備在臨終之前為何會那麼“警惕”趙雲呢?

臨終前,劉備還不忘告誡說:“子龍不可重用”,他為什麼這樣說呢

臨終托孤時,前面劉備還對趙雲深信不疑,将劉禅的命都交給了趙雲。一轉身,他就變臉了,還不讓諸葛亮重用趙雲,無疑是斷了他的政治生涯。

其實,從某個角度來說,劉備這樣做并不是“坑”趙雲,而是在為他着想。簡單而言,趙雲是比較忠心的一人,但是他的政治情商卻很低,不怎麼懂得為官的道理。

下面,咱們就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趙雲是政治上的“短闆”

進入巴蜀之後,劉備一直在擴充領土,而且還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效果。一次,他在拿下益州之後,獲得了很多的上一任官員A錢的土地、房産、金錢。

俗話說得好:“人為财死鳥為食亡”,士兵、将領跟着劉備打仗,無非就是想要獲得更多的金錢,獲得更大的權勢,以求光宗耀祖、蔭及子孫後代。

臨終前,劉備還不忘告誡說:“子龍不可重用”,他為什麼這樣說呢

劉備也知道這些人情世故,是以為了收買人心,便答應将這些“好東西”與大家夥分了。可是,在這個時候,趙雲卻突然站了出來,并且對着劉備說道:

“咱們是正義之師,理應替天行道、為百姓謀福利,而且益州的百姓剛剛經曆戰亂,這些東西應該歸還給他們,否則的話,我們與曹賊有什麼差別呢?”

聽到這樣一番話後,劉備也不再好意思說分給大家了,隻能将這些東西歸還給老百姓,而将領們也很不高興。簡單而言,好人都讓趙雲當了,他們卻沒撈到任何東西,反而還落下了一個壞名聲。

從這裡來看,趙雲很忠誠,而且還有一顆“為民請命”的心,但正如上述所言,他的政治情商非常低,很容易在官場之上得罪人。

臨終前,劉備還不忘告誡說:“子龍不可重用”,他為什麼這樣說呢

劉備深知趙雲的為人,對于他一些直白的言語不會想太多,但别人卻不會像他那樣了解、包容趙雲。與其讓趙雲在官場得罪人,不如讓他遠離官場,是以才有上述那樣一番話(不能重用趙雲)。

後來,趙雲的人生軌迹,也差不多是像劉備所說的那樣發展的。趙雲一直跟在諸葛亮身邊,雖然也經常出戰立功,但卻沒有被大用、重用。

即使在第一次出祁山的時候,諸葛亮手中已經沒有了大将可用,他依然讓趙雲鎮守後方,而不是讓他當先鋒大将,與曹軍戰鬥。

隻是,諸葛亮的計謀卻“弄巧成拙”,因馬谡丢失街亭,蜀漢大軍陷入被動。大将曹真從側面出擊,趙雲的“副戰場”,被迫成為了“主戰場”。

臨終前,劉備還不忘告誡說:“子龍不可重用”,他為什麼這樣說呢

此戰,趙雲雖然攔住了追擊過來的魏軍,将蜀軍的損失降到了最小。可惜的是,此戰過後,或許是因為趙雲消耗太大了吧,第二次出祁山還沒開始,他便去世了。

對于趙雲的去世,諸葛亮痛哭不已,至此蜀漢第一批“元老功臣”全部去世。公元261年,趙雲被封為“順平侯”,總體來看,他雖後半生不得重用,但相比于“劉歇業”三人,也算是“善終”了。

趙雲一代将星,卻一直沒有得到重用,最終死在了北伐的路上,令人唏噓不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