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曆朝曆代更看重血統繼承權的,還要屬清朝。明朝也有過幾十位皇帝,但他們中間也有皇帝後繼無人,傳位給自己兄弟的。
而到了清朝,皇帝對于皇位傳給誰這個問題,是相當看重的,為了保證繼承大統的皇子具備最優秀的條件,清朝皇帝大多生養了不少兒子,可是皇位隻有一個,是以,為了争奪皇位也出現了各種風波,最有名的就是康熙的“九龍奪嫡”。
為什麼會
有
“九龍奪嫡”
的局面出現
?雍正是如何成功上位的呢?上位之後他
又
是如何對待自己的兄弟變成“冷漠之王”
的
?

圖檔:雍正與他的兄弟們劇照
康熙因為和第一任皇後赫舍裡氏感情很好,是以當赫舍裡氏難産生下嫡子胤礽之後,就馬上立了胤礽為太子。可是這個太子當的時間着實太長,康熙的長壽,讓太子胤礽越來越不安。
這當中還有一部分原因是來自康熙其他兒子的威脅,作為嫡子,胤礽雖然有太子的光環,但是本身資質平庸,不得不說是個巨大的缺陷。
而當其他皇弟成長起來之後,太子光環能夠為他遮擋的能力越來越脆弱,是以胤礽開始蠢蠢欲動。而太子的這份不安和躁動,也讓其他皇子躍躍欲試。
特别是太子被廢之後,皇子之間的鬥争越演越烈,是以九龍奪嫡牽連甚廣。
圖檔:胤礽開始蠢蠢欲動劇照
所謂九龍,包含了康熙的皇長子、皇太子、皇三子、皇四子、皇八子、皇九子、皇十子、皇十三子、皇十四子,可以說康熙比較有才幹的兒子都參與在内。
而且最後皇四子胤禛之是以能夠登上皇位,其實大部分還是他的隐忍、低調,還有皇十三子背了黑鍋。
曆史上,皇四子胤禛并不是一個得寵的皇子,相比較太子身世的高調,皇八子性格容貌神似康熙,自己親弟弟皇十四子,從小受到母親的寵愛,康熙的疼愛,胤禛可以說是一個容易被人遺忘的皇子。
而且由于年紀較大,他早早成婚自己立了王府,和康熙及自己的生母、弟弟并沒有太多的往來,也有人說胤禛性格冷漠,其實和他成長的環境是有着莫大關聯。
圖檔:容易被人遺忘的皇子劇照
而因為這份親情的冷漠,胤禛其實一直都受到自己兄弟的排擠,即便他一開始并不期望獲得皇位,可是當皇子們為了争奪皇位對胤禛進行打壓時,胤禛一開始并沒有反擊。
他可能也想做一個閑散王爺,庸庸碌碌過完一輩子,可是最後他也看明白,這份逃避非但帶不來安逸,很可能還會小命不保。于是,胤禛開始加入到奪嫡的戰争中。
在這場戰争中,最後胤禛勝出。很多野史當中也提到,最後胤禛能夠成為皇帝,是因為他的兒子弘曆。清朝講究的是抱孫不抱子,是以康熙其實和自己的兒子們并沒有多親厚,反而對于孫輩的關愛要更多一些。
曆史上也記載,乾隆在很小的時候就深受康熙喜愛,甚至還有一段時間陪伴在康熙身邊。而在自己衆多兒子當中,康熙并沒有找到一個讓自己覺得百分百滿意的皇位繼承人,這也是他久久不再立太子的緣故。
圖檔:胤禛受到自己兄弟排擠劇照
因為康熙對胤礽的教導可以說是全身心的,而忽視了身邊其他兒子,當老了的時候放棄胤礽,他卻忽然不知道要選擇哪一個作為自己的繼承者。
當九龍奪嫡的事件發生之後,看到自己的親骨肉為了皇位自相殘殺,甚至還要謀害自己,這個時候的康熙已經對自己的兒子都絕望了,自然會将目光看向自己的孫輩。
是以,為了讓皇孫弘曆當上皇帝,康熙默許了雍正成為自己的下一任繼位者。
胤禛在當上皇帝之後,對曾經迫害過自己的兄弟一點也不手軟,曆史上“冷漠皇帝”的稱号也是這樣得來的。而對于弘曆,皇位繼承就風平浪靜多了,這得益于以下三點。
圖檔:胤禛當皇帝後對自己兄弟一點也不手軟劇照
一、
雍正子嗣少
和康熙比兒子數量,雍正輸得很慘。由于早年雍正要保持自己清心寡欲的形象,納的妾室少,生育的子女自然也少。當上皇帝之後,由于忙碌國事,在位時間短,也沒有擴充後宮妃子數量,更沒有阿哥誕生。
是以到雍正去世時,總共成年的也就隻有弘時、弘曆、弘晝三個。兄弟少,自然減少了競争壓力,加上弘曆有皇爺爺康熙的青睐在前,是以弘曆的上位輕松了不少。
圖檔:雍正忙碌國事劇照
二、
弘時早早出局
雖然兒子少,但是并不代表他們就是安分守己的人。曆史上,弘時也對皇位野心勃勃,隻不過弘時用力過猛,早早被父親雍正踢出局。
當弘時還是皇子的時候,雍正的八弟胤禩還在,為了給雍正添堵,他還是想了很多法子,其中就包括拉攏弘時。胤禩還出了個主意,想要恢複清軍入關前的八期議政制度,架空雍正的皇權。
弘時被唆使一度去勸誘雍正,險些成功。當被雍正發現不對後,弘時還替胤禩求情,這種兩面插刀的局面讓雍正差點背過氣去,暴怒之下直接革去了弘時貝勒爺的身份,貶為平民,斷了弘時争奪皇位的念想。
三、
弘晝的置之度外
雍正的另一個成年兒子就是弘晝,但是弘晝在曆史上是“花花王爺”的存在。不僅愛玩,而且特别荒唐,還會為自己策劃葬禮,因而在繼位上弘晝不會對弘曆産生任何威脅。
圖檔:弘晝劇照
弘曆登基後又是怎樣對待自己的兄弟手足呢?
有了祖父和父親兢兢業業幾十年的耕耘,登基後的弘曆确實潇灑了不少,而從人們對雍正的評價中吸取教訓,弘曆在登基後對于自己兄弟後輩的照顧,還是讓他赢得了不少好評。
首先,弘曆将弘時又列入了皇室宗譜上,雖然并沒有給予弘時任何封号,但這個結局應該是弘時最期盼的了。
接着,弘曆還将自己的弟弟弘瞻過繼給了十七叔,繼承了果親王的王位,進而解決這個還有可能對自己皇位産生威脅的麻煩弟弟。
然後,弘曆也在進一步清肅任何對自己不利的潛在因子。當時傳言胤礽的長子弘晳是康熙最喜歡的孫子,甚至康熙為了他有了第三次複立太子的苗頭。
雖然一切都是傳言,但是弘晳依然有擁護者,這一點讓乾隆很是介懷。
圖檔:登基後潇灑的弘曆劇照
是以,乾隆在做了兩件好事之後,處理弘晳是他登基後的第三件大事。乾隆不僅革去了弘晳所有職務,免去親王的稱号,還将他從宗譜中除名。
而通過這三件事,大臣們也知道乾隆賞罰分明的手段,也安分了不少。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