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73歲的郭汝瑰寫信給上級,向組織提一要求,中央考慮後批示:同意

前言

73歲的郭汝瑰寫信給上級,向組織提一要求,中央考慮後批示:同意

圖|郭汝瑰晚年

1997年,一生傳奇的郭汝瑰90歲大壽時,女兒郭相慰專程從南京趕到為父親祝壽。

臨别時,郭汝瑰心疼女兒,執意要送女兒去機場,結果不幸在半途遭到車禍。雖經醫生及時救治,但無奈還是傷勢太重。

10月23日,郭汝瑰将軍逝世,享年90歲。

就在郭汝瑰去世後不久,他的一位老友從台灣給郭汝瑰的兒子郭相操寄來一封信,信上不着一字。

郭家人始終不解其意,直至許多年後才了解到,當年郭汝瑰與老友分别時,曾說過一句話:

“一切盡在不言中。”

蛟龍困海

郭汝瑰參加中國共産黨,是在大革命失敗後。

早在1919年,郭汝瑰在成都讀書時,就對社會主義産生了朦胧的好感。

1925年郭汝瑰畢業于成都聯合中學,正值大革命時期,革命運動蓬勃展開,郭汝瑰受堂兄郭如棟推薦,前往廣東投考黃埔軍校,

郭汝瑰一度遊移不定,在中共黨員袁鏡銘的影響下,最終決定南下,考入黃埔軍校第五期。

北伐戰争時期,郭汝瑰聽軍校恽代英、蕭楚女等講課,決心加入中國共産黨,并希望袁鏡銘為自己介紹,

可袁鏡銘一來考慮到黨組織紀律,二來郭汝瑰的堂兄郭如棟是川軍中的進階将領,是以決定考察他一段時間。

前後考察了兩年,袁鏡銘同意介紹郭汝瑰加入中國共産黨。

郭汝瑰在堂兄郭如棟川軍中滞留三年多,也就此展開了自己的雙面人生。

73歲的郭汝瑰寫信給上級,向組織提一要求,中央考慮後批示:同意

圖|袁鏡銘

說起來也巧,

郭汝瑰本身是川軍出身,後來得陳誠的賞識,抗戰時期參加長沙會戰,率領雜牌的暫編第五師奇迹般的打出彩,

就連薛嶽也盛贊郭汝瑰:

“這郭矮子真有兩下子。”

有薛嶽、陳誠的保舉,郭汝瑰在國民黨軍之中的地位日益攀升。

可在郭汝瑰心中,卻無一日不思念想要重歸黨組織。

1945年4月,郭汝瑰在軍務署碰上了地下黨員

任逖猷,兩人當年關系不錯,任逖猷被劉湘關在檢討院時,郭汝瑰曾盡全力搭救。

經任逖猷搭線,郭汝瑰結識了任廉儒。

從此時開始,郭汝瑰正式與黨組織建立了聯系。

淮海戰役時,郭汝瑰一面奉令制定作戰計劃,一面又源源不斷的将計劃秘密送出,這些作戰方案,蔣介石還未下達給前沿部隊時,我軍就已經盡皆知曉。

郭汝瑰的怪異行為早惹來懷疑,尤其是徐州剿總副司令杜聿明,對郭汝瑰更是防備重重。

時隔多年後,杜聿明在《淮海戰役始末》中這樣寫道:

“這裡,我心忐忑不安,覺得上了蔣介石的當,并認為蔣介石、顧祝同是完全聽信郭汝瑰這個小鬼(因他是軍校五期畢業生,人又矮小,是以我稱他小鬼)的擺布,才造成這種糟糕局面。我想責問郭汝瑰為什麼不照原定計劃主力撤到蚌埠附近,正在猶豫不決之際,見顧祝同等人同意郭汝瑰報告這一方案,覺得争也無益,一個人孤掌難鳴,争吵起來,反而會失了蔣介石的寵信。”

郭汝瑰也曾就此事專門撰文稱:

“首先杜聿明懷疑我,曾對何應欽、顧祝同說我和共産黨有聯系,不可靠。淮海戰役中,杜聿明放棄徐州城向西南逃跑時,就不讓我知道他的企圖而與蔣介石秘密決定。至于杜聿明如何知道我和共産黨有聯系,至今仍是一個謎。”

73歲的郭汝瑰寫信給上級,向組織提一要求,中央考慮後批示:同意

圖|杜聿明

1982年,郭汝瑰與鄧錫洸一起去拜會杜聿明,曾好奇地問過他一句:

“你當年為什麼硬說我與共産黨有聯系!是猜測嗎,還是有根據?”

“山東來人談的,有根據。”

“是誰?”

“這是個秘密,我不能告訴你。”

杜聿明自始至終沒有告訴别人,這個山東人來跟他談了什麼。

淮海戰役,國民黨軍數十萬的精銳喪失殆盡,1948年12月24日何應欽引咎辭職,徐永昌就任國防部部長。

郭汝瑰在國民黨軍中多年,也知道國民黨軍内部派系鬥争的激烈,他在後來回憶中稱:

“憑我多年的經驗,我知道蔣介石作戰失敗經常遷怒于人。近來我多少有點敏感,覺得有人中傷我,蔣介石已開始對我不信任。我是深深了解特務手段的殘酷的。一想到萬一情況敗露,被嚴刑拷打,血肉橫飛,求死不得的情景,确實有點不寒而栗。不如還是引咎辭職,早日離開受懷疑的境地為好。”

早在淮海戰役期間,郭汝瑰就把想要到解放區的想法告訴了任廉儒,任廉儒請示上級後,專程趕到南京通知他:

“汝瑰同志,你的願望,黨非常贊同。但經過再三研究,認為你到解放區沒有什麼大的作用。你與其到解放區,不如想法争取到大西南去。……你能想法舉行起義,瓦解敵軍,影響作戰程序,其作用和影響不是比到解放區去更大嗎?”

73歲的郭汝瑰寫信給上級,向組織提一要求,中央考慮後批示:同意

圖|郭汝瑰

郭汝瑰也非常 認同黨組織的想法,他覺得,自己一個人回去,不如拉一個軍或師回去,也算是為黨立功。

淮海戰役後,郭汝瑰順勢提出辭職,并提出想要到西南去的想法。

顧祝同第一個就表示了不解:

“你不過是承辦業務的人,重大決策都是上級決定的,哪能由你負責呢?你不必引咎辭職!”

又聽說郭汝瑰想要到前線帶兵,顧祝同更是連連阻止:

“汝瑰,這是啥時候,你看軍事上節節失利,别的軍師長早就想脫身溜走,你怎麼還想當軍長,這明明是自找苦吃嘛!即或你實在想帶兵,最好搞個兵團副司令、綏區副司令之類職務,挂個名算了,别當軍長去受罪罷!”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顧祝同确實是實打實的為郭汝瑰考慮,他哪知道郭汝瑰是有自己的志向。

“總長,時窮節乃現,别人總以為我當參謀,紙上談兵,頭頭是道,事實上不會直接帶兵打仗,現在我臨危受命,置生死于度外,才不辜負黨國的希望,才不辜負你對我的栽培,”

幾經唇舌,顧祝同才答應,将他的想法向上反映。

不過事實上郭汝瑰想的還是太簡單,以至于後來脫身的事兒還橫生許多枝節。

73歲的郭汝瑰寫信給上級,向組織提一要求,中央考慮後批示:同意

圖|顧祝同

陰差陽錯

郭汝瑰後來知道,顧祝同簽呈為人他為第十軍軍長,可送上去後,卻被蔣介石拒絕了。

可沖突的是,同僚肖毅肅告訴他:總長簽呈你任軍長,是總統授意的。

這前後兩個沖突的消息,一下子把郭汝瑰給炸暈了。

“蔣介石既疑心我,讓我離開機要崗位出任軍長,為何又出爾反爾,不肯準許呢?這必定是當軍長也不放心我了。這比什麼消息還壞。”

更糟糕的消息是,1949年1月10日,胡琏專程前往南京,邀請郭汝瑰出任十八軍軍長。

十八軍雖然在淮海戰役中已經全軍覆沒,可到底還是五大主力,況且還有胡琏這個能人在。

郭汝瑰原本就受陳誠賞識,出任十八軍軍長,在當時人們看來,似乎也是順理成章。

可郭汝瑰不願意去,尤其是在胡琏的麾下任軍長,以他狡猾如狐的個性,自己想要再動什麼手腳,隻怕也很困難。郭汝瑰堅持推辭,可沒想到的是,胡琏就此事專門請示了蔣介石,蔣介石最後竟然準許了。

第二天,胡琏就到國防部第三廳找到郭汝瑰,并宣布了這個任命:

“總統已準許你任十八軍軍長,望早日到職,重振十八軍的軍威!”

郭汝瑰心情很惆怅,他坦言:

“他(指蔣)不一定就到了完全不信任我的地步,不然的話,縱然胡琏吹噓,我是振興十八軍最适當的人選,他也不肯讓我到十八軍去。”

73歲的郭汝瑰寫信給上級,向組織提一要求,中央考慮後批示:同意

圖|胡琏

郭汝瑰心裡很清楚,十八軍軍長這個位子不是輕易坐的,要麼是蔣介石不相信他,專門給他派了個職務,考驗他,如果他去十八軍上任,那麼正好就處于監視之下,也不可能做什麼手腳,如果推辭,就說明一定有問題,哪有一流部隊軍長不想去,偏偏想去二三流的部隊中,當或者是不當,都有可能有麻煩。

更為關鍵的是,黨交代的任務,就沒辦法完成,自己還有可能被裹挾到台灣去,這種情況是他無論如何也不想面對的。

“早知道幾個月前就不該放棄當44軍的軍長。”

郭汝瑰的同僚當然也不明就裡,一聽他就任十八軍軍長,一下子堵到門上來慶賀,胡琏也十分高興,還專門調撥了一大筆的款子,用于重建十八軍。

就在各方觀望的時候,蔣介石一道任命下來,就把郭汝瑰砸懵了。

林蔚跑來告訴郭汝瑰,十八軍軍長的任命取消了,改調72軍軍長。

在國民革命軍的戰鬥序列中,曾有兩個72軍。

第一次是抗戰全面爆發後,蔣介石以德械師88師為主組建72軍,孫元良任師長,後該番号取消。

第二次是1938年劉湘集團新組建的川軍72軍,該軍一直存在到解放戰争時期。

雖然說是川軍系統,但自劉湘病逝以後,該軍已經逐漸的中央化、嫡系化,将領也大多是土木系出身,該軍在淮海戰役時全軍覆沒。

蔣介石為了經營大西南,特别下令重建72軍。

73歲的郭汝瑰寫信給上級,向組織提一要求,中央考慮後批示:同意

圖|蔣介石

一下子掉個餡餅下來,讓郭汝瑰心頭一陣狂喜,72軍即便是在嫡系化,又如何能與十八軍相提并論。

後來打聽起來,郭汝瑰才知道,是劉斐向蔣介石建議:

“郭汝瑰學曆和學識都夠,隻是曆練少了,好出奇案,很不穩當。”

劉斐與郭汝瑰有沖突,實際上早在豫東戰役時,就懷疑郭汝瑰與共産黨有聯系,

“見他地圖上大筆一揮,就把區壽年兵團送掉了”,

這一次向蔣介石谏言,還是基于心頭的懷疑,将他拿掉,隻是沒想到陰差陽錯,反而成全了郭汝瑰。

郭汝瑰興高采烈的拉着從淮海戰場上跑出來的一部分72軍的傷兵,又利用關系,從國防部調來一個軍的武器裝備,還把胡琏給的軍費也充用了。

那個時候當兵可是一件苦差事,尤其是國民黨的兵,郭汝瑰想了個好辦法,他讓手下在沿途去四川的路上到醫院去喊:

“凡是願意回四川的,都一道來。”

呼啦一下子就拉起了三個整團的兵員。

到1949年5月,郭汝瑰已經順利拉起了三個師九個團的規模。

73歲的郭汝瑰寫信給上級,向組織提一要求,中央考慮後批示:同意

圖|劉斐

奔向光明

郭汝瑰是幸運的,雖然他的72軍基本上都是新拉起來的架子,可也難保軍統的滲透。

事實上郭汝瑰貼心的參謀長居然也是軍統的人,好在起事前,兩人沒有交底,不然後果如何實難預料。

要帶着一個軍起義,并不是簡簡單單的換個旗号就可以,而是需要統一全軍的思想。

1949年12月11日,郭汝瑰在宜賓地區宣布起義。

時隔多年,郭汝瑰回憶:

“由于起義前不能公開号召,部隊思想不統一,再加上蔣介石特務死硬分子的破壞,以及我們工作上的疏忽,是以,起義後部分士兵情緒波動極大,甚至有的部隊發生叛變。”

更危險的是,還有軍官佯裝喝醉拎着手榴彈沖進郭汝瑰的兵團部(起義前郭汝瑰任第22兵團司令)。

加上還有特務分子造謠,有特務對城外駐紮的部隊宣稱:

“七十二軍駐宜賓城裡的部隊,被繳械了,郭軍長也被趕去背大米了。”

郭汝瑰趕緊派人解釋,索性駐紮城外的兩個團,隻有六九八團二營長陳超帶着7個連跑了,其他部隊均被安然帶回宜賓。

對部隊的改編工作,我軍雖然已經有足夠的經驗,可事實上随着勝利臨近,大部分人也出現了思想上的懈怠。

被派往72軍中做說服的軍代表,僅僅隻去了幾天,就宣稱可以掌握部隊,對郭汝瑰的勸告置若罔聞,在部隊不穩定的時候,抽調三分之一以上的軍事幹部去學習,有的還一去不複返,結果出了大事。

六九七團的少校團副馬啟駒,三營營長李治安等就借此鼓動士兵,引發暴亂,連殺11名軍代表,暴亂極大的引起了72軍的浮動。

73歲的郭汝瑰寫信給上級,向組織提一要求,中央考慮後批示:同意

随同起義的趙樹德、肖烈找到郭汝瑰擔心地對他說:

“軍長,這個禍闖大了,我們幹脆跑吧。”

郭汝瑰趕緊阻止:

“你們活得不耐煩了,想找死。禍惹下了,我們有責任,但并不是我們指使的,罪不該死,犯不着跑出去找死。”

“你們雖是師長,也不能怪你,責任全部由我來承擔,殺頭殺我,與你們無關,你們要好好安心下來,掌握好部隊,以免再出亂子。”

對72軍的改編工作,一直到1950年6月才落下帷幕。

事實上72軍的問題,并不能全怪郭汝瑰,畢竟72軍是一支新組建的部隊,郭汝瑰沒時間找那麼多值得信任的中下級軍官來輔助,唯一能夠信賴的也隻有上層幾個軍官,加上國民黨軍特務破壞,軍心不穩是正常現象。

考慮到影響,郭汝瑰的身份始終未公開,杜聿明一直到晚年還質問郭汝瑰究竟是不是共産黨。

1980年4月,郭汝瑰寫信給中央,申訴自己過往的曆史,并提出加入中國共産黨的請求,中央組織部迅速通知重慶警備區黨委:“準許郭汝瑰入黨的請求。”

郭汝瑰離休後,回到四川定居,即便已經離開工作崗位,郭汝瑰仍然堅持努力着,也留下了許多感人的故事。

早年在國民黨軍時,他對國民政府内的A錢腐敗印象十分深刻,并引以為戒,面對社會上貪圖享樂之風,郭汝瑰始終嚴于律己,就連本應屬于他的待遇,他也一概放棄,還将組織上批給他修房子的款項,全部用作黨費上交。

《郭汝瑰回憶錄》出版後,郭汝瑰的身份也随即明了,美國一家報紙上以大版刊載了一篇文章《一諜卧底弄乾坤,兩軍勝敗已先分》:

“郭汝瑰以國防部作戰廳廳長的身份,為國府‘運籌帷幄’之中,卻讓中共決勝千裡之外,真是匪夷所思,一大諷刺。”

更有甚者有的觀點言之鑿鑿,似乎沒有郭汝瑰,國民黨就不會敗走台灣。

面對如此污蔑,郭汝瑰心中十分坦然,他回應道:

“戰争的勝敗,決定于人心的向背。我早年就參加共産黨,從來沒有跟國民黨幹反共的事,說不上什麼背叛。何況,背叛反共反人民的國民黨,也是好事。如果站在清王朝的立場,說孫中山先生為叛徒,視鄭孝胥、張勳這些保皇派為忠臣,豈不可笑?不為國家民族利益着想而徒談忠義,隻會助長專制獨裁,阻止社會進步。這是一種糊塗之論。”

73歲的郭汝瑰寫信給上級,向組織提一要求,中央考慮後批示:同意

1997年郭汝瑰90大壽時,女兒郭相慰專程從南京趕到為父親祝壽,離别時郭汝瑰堅持要送女兒去機場,不幸遇到車禍,經搶救無效後故去,享年90歲。

就在郭汝瑰去世後不久,有一位老友從台灣給郭汝瑰的兒子郭相操寄來一封信,信上不着一字,堪稱“無字天書”,郭家人始終不解其意,直至許多年後才了解到,當年郭汝瑰與老友分别時,曾說過一句話:

這七個字,精準地說出了郭汝瑰将軍的一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