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衛立煌得知自己被共産黨列入戰犯名單,長歎一聲:我有救了

衛立煌是蔣介石“五虎上将”之一,戰功卓著,日軍華北最高司令官香月清司稱其為“

支那虎将

”,美國出版的《中國人名大辭典》稱其為“

常勝将軍

”。他做過孫中山的警衛,後追随蔣介石,為蔣立下赫赫戰功,又常和他唱對台戲。

解放戰争後,他隐居香港,處于蔣介石特務的嚴密監視下,直到得知中共把自己列入戰犯名單,他才松了一口氣:我有救了!

衛立煌得知自己被共産黨列入戰犯名單,長歎一聲:我有救了

衛立煌将軍

何也?

衛立煌1897年出生,安徽省合肥市人。他自幼受大哥衛立炯進步思想的熏陶,立志投身革命,報效國家。

1915年,衛立煌應征到許崇智的粵軍第二軍,後被選派到孫中山衛隊直接為孫中山服務,不久又升任警衛排長。

1920年,孫中山贈送給衛立煌一張六寸照片,并親筆題字“

立煌同志-孫文贈

”。衛立煌将此照視為珍寶,精心收藏幾十年。

平定陳炯明的東征結束後,衛立煌因身先士卒,英勇果敢,先升任團長,後任補充旅旅長。

1925年9月,蔣介石收編衛立煌所在部隊,衛立煌任國民革命軍第1軍第3師第9團少将團長。

孫中山逝世後,蔣介石竊取大權,打擊政敵,四處籠絡人才。當時衛立煌不到30歲,思想單純,錯誤地以為蔣是孫中山遺志的最好繼承者與執行者。

衛立煌有個同鄉叫吳忠信,是蔣介石的把兄弟,他經常向衛立煌談起蔣的一些事,吳忠信有時請蔣去家裡吃飯,衛立煌常受邀作陪。

在粵軍中,衛立煌以骁勇善戰著稱,加上不是粵軍嫡系,是以蔣介石對他非常客氣,有意拉攏。

加入國民革命軍後,衛立煌成為蔣手下一員勇将,1927年蔣介石第一次下野,衛立煌還懇切挽留,後來還曾去蔣介石老家溪口看望。

衛立煌得知自己被共産黨列入戰犯名單,長歎一聲:我有救了

1928年,蔣介石東山再起,開始進一步整編部隊。衛立煌既非黃埔生,又不是蔣氏同鄉,是以沒有得到提拔,被蔣以“多讀些書”為借口,打發到北平陸軍大學将官特别班第一期進修。

此時的衛立煌對蔣介石可能還沒有多少不滿,畢竟他剛過而立之年,以後機會還多,而且進軍校進修也能給自己鍍鍍金,也是好事。

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蔣軍補給線津浦路防段空虛。所謂“屋漏偏逢連陰雨”,關鍵時刻,原已降蔣的石友三突然倒戈,讓蔣介石陷入極為被動的局面。

此時蔣已無人可用,所有嫡系都集結在隴海路待命。危急關頭,他想起了衛立煌,下令讓他在蚌埠組建第45師。

可以說,正是45師挽救了蔣介石的政治命運,讓蔣在後來的蔣馮閻大戰中,不用擔心津浦路補給線,包括南京的安全問題。已反水的石友三因不敵衛立煌,不得不從津浦線撤退。

衛立煌得知自己被共産黨列入戰犯名單,長歎一聲:我有救了

中原大戰資料圖

45師後來成為蔣介石嫡系部隊,“圍剿”過紅軍,鎮壓過福建事變,成為蔣軍的中堅力量。

挺有意思,一個非嫡系将領帶出一個嫡系部隊,确立了衛立煌在蔣軍将領中的尴尬地位:高超的軍事水準、桀骜不馴的個性,以及不是蔣氏浙江同鄉的身份。

1931年7月,蔣介石發動對中共蘇區第三次“圍剿”,衛立煌出任預備軍總指揮,不過沒等他出兵,第三次“圍剿”即宣告失敗。

随着九一八、一二八事變的接連爆發,日軍大舉入侵,衛立煌所部被編為第14軍,衛立煌任軍長,參加警戒滬杭線。

架勢拉開了,蔣介石卻沒有真心抗日的意思,宣稱“攘外必先安内”,再次發動對鄂豫皖蘇區的“清剿”。1932年9月,衛立煌進占安徽金家寨,蔣介石特意在此建立一個新的縣治,命名“立煌縣”以示對其嘉獎。

1933年,衛立煌再次成為鎮壓第19路軍的主力,為蔣介石出了大力。蔣介石頗感欣慰,對他大加賞賜,并于1935年任命衛立煌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

多次立下戰功,衛立煌似乎擺脫了尴尬的地位,成為蔣氏“五虎将”之一。

衛立煌得知自己被共産黨列入戰犯名單,長歎一聲:我有救了

蔣介石與衛立煌

不過,蔣介石用人惟親以及過重的私心,讓衛立煌頗有不滿。而蔣介石對這個個性強、動不動就發脾氣的虎将也并不怎麼待見。二人時有摩擦,若即若離,遠非陳誠與蔣介石那樣親密無間。

其實,二人的沖突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經出現了。

1925年,蔣介石逼走許崇智,吞并粵軍,将粵軍與黃埔教導團合并為國民革命軍第1軍,把衛立煌由粵軍旅長降為第1軍9團團長,讓衛立煌很憋屈。

衛立煌在粵軍待得久,從排連長到旅長,都是許崇智提拔上來的,是以對許崇智有感激之情。他總想找機會見一見許,蔣介石卻警告他不許和許崇智來往。衛立煌心生怨怼,對親信陳武等人說:“

如果有兵力在手,非把不講信義的蔣介石搞垮不可

。”

蔣介石1933年對蘇區的第五次“圍剿”,再次激怒了衛立煌——

他任命陳誠為總指揮,衛立煌為第1縱隊指揮,地位在陳誠之下,并且把衛立煌安排到最前線。衛立煌非常惱火,找借口回了南京。

他對朋友說,仗打赢了都是别人的功勞,輸了全是我的責任,這怎麼打?

他借口腋下有瘤子要動手術,住進了醫院。蔣介石明知他在向自己示威,也隻能聽之任之。

鎮壓“福建事變”後論功行賞,功勞最大的衛立煌隻得了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的虛位,福建省主席的實缺卻被蔣介石給了陳儀。

在當時來看,蔣介石重用某人的标志之一,就是讓他擔任省主席。衛立煌與顧祝同資曆相當,甚至比他戰功多,而顧祝同早在1930年就當上了江蘇省主席,而衛立煌卻無緣主席一職,這顯然是蔣介石對他不信任,衛立煌又如何不凄惶?

衛立煌得知自己被共産黨列入戰犯名單,長歎一聲:我有救了

将軍确實因騎馬被摔成腦震蕩,留下病根

一次又一次的打擊與不被信任,讓衛立煌對蔣介石極為失望,他此後對共産黨的親近與同情,或許能說明他此時心境的變化。

抗戰初期,八路軍被編入衛立煌第14集團軍,衛立煌出任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兼前敵總指揮後,八路軍又屬于第二戰區戰鬥序列。

1939年,衛立煌出任第一戰區總司令,那段時間,他或明劃暗,對轄區内的共産黨人、八路軍和進步人士多有照顧。有一次路過西安,衛立煌要求調撥手榴彈25萬顆、子彈100萬發給八路軍作軍饷。

将這樣大數目的軍用物資撥給八路軍,時任國民黨軍委會後勤部副部長盧佐不敢應允,怕蔣介石找麻煩。

衛立煌聽說後,打電話派一戰區西安辦事處主任吳德海與盧佐協商解決辦法,但第二戰區前敵指揮部後勤司令呆海瀾拿到批單仍不敢發貨。

衛立煌很不高興,打電話給戴海瀾說:

“我是前敵總司令,第二戰區凡是打日本的軍隊,都要一視同仁,和第14集團軍一樣看待。”

在吳德海的運作下,終于順利地将武器彈藥轉交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

拿到領貨單,第18集團軍兵站部長楊立三租了幾輛商用車,連同轄區内十多輛大卡車一起帶去拉東西,以最快的速度裝車完畢,還趁亂裝了幾十箱牛肉罐頭。這批物資最後全部轉運到延安。

衛立煌得知自己被共産黨列入戰犯名單,長歎一聲:我有救了

朱德與衛立煌

知道延安缺醫少藥,衛立煌還想盡辦法從第一戰區長官部撥給八路軍很多醫藥用品。

衛立煌拿大宗物資支援共産黨,讓蔣介石非常不高興。他曾在重慶單獨約見衛立煌,要求衛立煌給出解釋。二人是以鬧得很不愉快。

1941年,衛立煌去重慶開會。除夕夜那天,蔣介石在家中設宴,命人給衛立煌送去請柬。

衛立煌本已簽收準備赴宴,不知什麼原因突然改變主意不去了,隻給蔣介石的秘書打了個電話,說要去宋慶齡住處赴宴。

原定14人的宴會變成13人,蔣介石挺生氣,他忌諱13這個數字,隻得臨時拉秘書湊數。

蔣後來多次談起此事,表達對衛立煌的不滿,說他目無領袖,狂妄自大,随意卷他的面子。

即便如此,衛立煌也從未向蔣道過歉。

1945年,衛立煌再次卷了蔣介石的面子。

當年1月,衛立煌完成打通中印公路的戰略任務回到重慶,蔣介石給他頒發了青天白日勳章,任命他為陸軍副總司令。

陸軍總司令是何應欽,衛立煌不喜歡他,接到任命後不願赴任。何應欽兩次派人去清,衛立煌找借口說自己墜馬後頭部受傷,需要看病,如果有戰事,仍願為國效勞。

蔣介石的面子他都不給,何況何應欽?何隻好作罷,将事情上報給蔣介石,蔣聽了也不置可否。

衛立煌得知自己被共産黨列入戰犯名單,長歎一聲:我有救了

衛立煌與何應欽

衛立煌性格桀骜不馴,打起仗來卻不含糊,并非常注意與友軍的協同作戰。其中忻口戰役就是一個例子。

1937年10月,日軍進逼山西,閻錫山向蔣介石請令衛立煌部前來支援。

10月上旬,衛立煌就任二戰區前敵總指揮,統轄晉北全部中央軍和晉綏軍,負責在忻口阻止日軍,由此爆發了國民黨軍在華北抗日以來規模最大、戰鬥最激烈的忻口戰役。

閻錫山調集幾個師增援,朱德也表示八路軍随時待命出戰。衛立煌與閻錫山研究作戰計劃的同時,也去和朱德商讨戰略部署,對八路軍極為看重。

忻口會戰國軍參戰20萬,日軍7萬,是抗戰以來第一次大規模陣地戰,無論在戰略上還是政略上都有重大意義。此戰累計殲敵3萬餘人,成為華北抗日以來最有利的戰局。

忻口會戰異常激烈,日軍久攻不下,頻頻從其他地方調兵,減輕了其他戰區的壓力。

衛立煌心系戰事,經常親自上前線觀察敵情。閻錫山聽說後打電話說:

“俊如,聽說你在忻口經常冒險上前線,咱可賠不起你的命。”

1939年1月,衛立煌出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兼河南省主席,期間成功收複鄭州。

衛立煌得知自己被共産黨列入戰犯名單,長歎一聲:我有救了

鄭州一戰讓衛立煌在河南威名遠播。

戰鬥開始前,他親自去前線設立臨時指揮所。臨時指揮所偏僻,汽車無法直達,要在預定地點換乘馬匹。衛立煌長子衛道傑是警衛營營長,按規定,長官經過的道路要做到四十步一崗,但衛道傑人手不夠。

衛立煌知道這情況,并未考慮個人安全,下車後坦然策馬而去。

戰鬥中,群炮齊鳴,地動山搖,指揮所被震得搖搖欲墜。可衛立煌鎮靜自若地看地圖,聽電話,直到日軍施放毒氣時才随警衛員撤離。

1942年,衛立煌調離第一戰區出任遠征軍總司令,在去火車站的途中,許多群衆自發設香案給他送行,令他十分感動。衛立煌連忙下車步行,和百姓打招呼,握手問好,一直走到車站。站内還有學校的學生和一些老鄉在等着歡送他。

那天大家都沒上班、上學,這情景據說隻有70多年前一位前清道台離任時出現過,足以見得衛立煌施政河南是深得民心的。

他一進站,軍團樂齊鳴,各集團軍總司令和長官部的同僚紛紛與他握手道别。衛立煌立于視窗,心情激動,熱淚盈眶。

1943年,衛立煌率遠征軍成功指揮了怒江、騰沖、松山三次重大戰役,收複國土2.4萬平方公裡,讓美軍對我軍肅然起敬。美軍第14航空隊司令表示,隻要衛立煌有公務去重慶,他将随時派專機接送。

衛立煌得知自己被共産黨列入戰犯名單,長歎一聲:我有救了

衛立煌與美軍将領檢閱遠征軍

1948年,衛立煌接替陳誠就任“東北剿總司令”。在此之前,他以各種借口拒絕赴任,蔣介石對他許下諾言:

無論勝敗,均不追究責任

蔣介石想不到的是,這句話成為衛立煌與他徹底分道揚镳的導火索。

遼沈兵敗後,蔣介石違背諾言将衛立煌撤職,并派特務對他進行秘密監視。

衛立煌征戰多年,戰功赫赫,卻得不到一塊屬于自己的地盤;他曾當過軍長、總司令,到最後沒有任何一支隊伍是他的,14軍也被已被肢解得支離破碎,自己混成了個光杆司令。

遼沈一戰斷了衛立煌對蔣介石的最後的念想。

1948年11月,蔣介石飛徐州謀劃即将爆發的淮海戰役,衛立煌借此機會,在兒子衛道然的安排下,秘密調飛機飛往上海,準備經廣州去香港。但飛機被特務盯上,衛立煌被特務押回南京,軟禁在衛家大院。蔣介石給他來了個三不準:

不準出門,不要會客,不許打電話

。衛立煌雖有舊部保護在側,形勢仍十分危險。

淮海戰役後,蔣介石被迫下野,李宗仁就任代總統,下令撤去看管衛立煌的憲兵,衛立煌才在當年除夕夜化裝逃到上海,乘英國輪船到達香港。

自此,衛立煌夫婦在香港隐姓埋名,開始了隐居生活。

1948年12月25日,中共公布戰犯名單,衛立煌赫然在列。

消息傳來,衛立煌長歎一聲,對夫人說:

我有救了

!”

衛立煌得知自己被共産黨列入戰犯名單,長歎一聲:我有救了

衛立煌與夫人韓權華

将他列入戰犯名單,其實是中共麻痹蔣介石的一個手段,惟恐蔣會心血來潮下令除掉他。衛立煌對此也心知肚明,知道自己會像傅作義那樣受到中共保護,再無性命之憂了。

在香港期間,蔣介石曾兩次派人遊說,讓衛立煌去台灣或者去國外,均被他拒絕。衛立煌說:

我是一個中國人,将來一定要回到新中國,等等再說吧

他訂了30多份報刊雜志,每天認真閱讀。他告訴家人和袍澤說,共産黨将會取得全國政權,大家要做好心理準備。

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衛立煌十分興奮,親自起草了一份電報,經過香港中共地下組織發到北京向毛主席緻賀。原文如下:

北京毛主席:

先生英明上司,人民革命卒獲輝煌勝利,從此全中華人民得到偉大領袖,新中國富強有望,舉世歡騰鼓舞,竭誠擁護。煌向往衷心萬為雀躍萬丈。敬電馳賀。朱副主席、周總理代申賀忱。

衛立煌

此時,廣州還未解放,駐守在此的新30軍軍長是衛立煌的老部下胡家骥。胡家骥多次從廣州派人看望老上司,衛立煌告訴他不要與解放軍對抗,應團結黃埔系中開明人士,舉兵起義,此乃大勢所趨。

胡家骥無法說動部下,便消極待命,對解放軍不作抵抗。

衛立煌得知自己被共産黨列入戰犯名單,長歎一聲:我有救了

衛立煌指揮遠征軍作戰

衛立煌像胡家骥這樣的舊部,當時在廣州和香港還有不少,他們暗中與衛立煌來往,衛立煌均給他們分析全國形勢,讓他們認清現實,為國家的長遠利益作貢獻。

1954年初,常中央号召海外各界人士回國參加建設,衛立煌通過中共安排的潛伏人員,秘密與中共取得了聯系。

1955年3月14日晚,衛立煌夫婦在中共的秘密安排下,于15日下午安全抵達廣州。3月17日,衛立煌接到了毛主席發給他的歡迎電報:

“先生返國,甚表歡迎,盼望早日來京,籍圖良晤。如有興趣,可于沿途看看情況,于月底或下月初到京,也是好的。”

17日當天,新華社釋出新聞,宣告前國民黨進階将領衛立煌已于3月15日傳回祖國。《人民日報》《南方日報》等均在頭版刊登了衛立煌撰寫的《告台灣袍澤朋友書》,表明了他同蔣介石的決裂以及對中共的支援。

4月6日上午,衛立煌夫婦抵達北京,周總理、朱德委員長親自到車站迎接。25日,毛主席會見并宴請了衛立煌。

衛立煌得知自己被共産黨列入戰犯名單,長歎一聲:我有救了

毛主席設宴招待衛立煌

回國後,衛立煌受中央委托,去看望在押的國民黨進階将領,與王耀武、廖耀湘、黃維、杜聿明、範漢傑、宋希濂等人進行了深入、懇切的談話。

此後,衛立煌積極參加國家建設,先後被推行為人大代表、全國政協黨委、民革中央黨委等職,後接替龍雲擔任擔任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1956年9月,衛立煌發表《回到祖國大陸以後》一文,他寫道:

“當此祖國轟轟烈烈建設之時,我深感無論何人都有為國效力的機會。我的故舊同僚之在大陸上者,甚多身居軍政要職,擔負上司重任。我本人也能和全國人民一起參加建設事業,實屬萬幸。......我熱望他們......早日回歸祖國懷抱,與家人親友團聚,共建富強康樂的新國家。”

1960年1月17日,衛立煌心肌梗塞并發肺炎搶救無效後逝世,享年63歲,

安葬于北京

八寶山革命公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