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卫立煌得知自己被共产党列入战犯名单,长叹一声:我有救了

卫立煌是蒋介石“五虎上将”之一,战功卓著,日军华北最高司令官香月清司称其为“

支那虎将

”,美国出版的《中国人名大辞典》称其为“

常胜将军

”。他做过孙中山的警卫,后追随蒋介石,为蒋立下赫赫战功,又常和他唱对台戏。

解放战争后,他隐居香港,处于蒋介石特务的严密监视下,直到得知中共把自己列入战犯名单,他才松了一口气:我有救了!

卫立煌得知自己被共产党列入战犯名单,长叹一声:我有救了

卫立煌将军

何也?

卫立煌1897年出生,安徽省合肥市人。他自幼受大哥卫立炯进步思想的熏陶,立志投身革命,报效国家。

1915年,卫立煌应征到许崇智的粤军第二军,后被选派到孙中山卫队直接为孙中山服务,不久又升任警卫排长。

1920年,孙中山赠送给卫立煌一张六寸照片,并亲笔题字“

立煌同志-孙文赠

”。卫立煌将此照视为珍宝,精心收藏几十年。

平定陈炯明的东征结束后,卫立煌因身先士卒,英勇果敢,先升任团长,后任补充旅旅长。

1925年9月,蒋介石收编卫立煌所在部队,卫立煌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3师第9团少将团长。

孙中山逝世后,蒋介石窃取大权,打击政敌,四处笼络人才。当时卫立煌不到30岁,思想单纯,错误地以为蒋是孙中山遗志的最好继承者与执行者。

卫立煌有个同乡叫吴忠信,是蒋介石的把兄弟,他经常向卫立煌谈起蒋的一些事,吴忠信有时请蒋去家里吃饭,卫立煌常受邀作陪。

在粤军中,卫立煌以骁勇善战著称,加上不是粤军嫡系,因此蒋介石对他非常客气,有意拉拢。

加入国民革命军后,卫立煌成为蒋手下一员勇将,1927年蒋介石第一次下野,卫立煌还恳切挽留,后来还曾去蒋介石老家溪口看望。

卫立煌得知自己被共产党列入战犯名单,长叹一声:我有救了

1928年,蒋介石东山再起,开始进一步整编部队。卫立煌既非黄埔生,又不是蒋氏同乡,因此没有得到提拔,被蒋以“多读些书”为借口,打发到北平陆军大学将官特别班第一期进修。

此时的卫立煌对蒋介石可能还没有多少不满,毕竟他刚过而立之年,以后机会还多,而且进军校进修也能给自己镀镀金,也是好事。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蒋军补给线津浦路防段空虚。所谓“屋漏偏逢连阴雨”,关键时刻,原已降蒋的石友三突然倒戈,让蒋介石陷入极为被动的局面。

此时蒋已无人可用,所有嫡系都集结在陇海路待命。危急关头,他想起了卫立煌,下令让他在蚌埠组建第45师。

可以说,正是45师挽救了蒋介石的政治命运,让蒋在后来的蒋冯阎大战中,不用担心津浦路补给线,包括南京的安全问题。已反水的石友三因不敌卫立煌,不得不从津浦线撤退。

卫立煌得知自己被共产党列入战犯名单,长叹一声:我有救了

中原大战资料图

45师后来成为蒋介石嫡系部队,“围剿”过红军,镇压过福建事变,成为蒋军的中坚力量。

挺有意思,一个非嫡系将领带出一个嫡系部队,确立了卫立煌在蒋军将领中的尴尬地位:高超的军事水平、桀骜不驯的个性,以及不是蒋氏浙江同乡的身份。

1931年7月,蒋介石发动对中共苏区第三次“围剿”,卫立煌出任预备军总指挥,不过没等他出兵,第三次“围剿”即宣告失败。

随着九一八、一二八事变的接连爆发,日军大举入侵,卫立煌所部被编为第14军,卫立煌任军长,参加警戒沪杭线。

架势拉开了,蒋介石却没有真心抗日的意思,宣称“攘外必先安内”,再次发动对鄂豫皖苏区的“清剿”。1932年9月,卫立煌进占安徽金家寨,蒋介石特意在此建立一个新的县治,命名“立煌县”以示对其嘉奖。

1933年,卫立煌再次成为镇压第19路军的主力,为蒋介石出了大力。蒋介石颇感欣慰,对他大加赏赐,并于1935年任命卫立煌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

多次立下战功,卫立煌似乎摆脱了尴尬的地位,成为蒋氏“五虎将”之一。

卫立煌得知自己被共产党列入战犯名单,长叹一声:我有救了

蒋介石与卫立煌

不过,蒋介石用人惟亲以及过重的私心,让卫立煌颇有不满。而蒋介石对这个个性强、动不动就发脾气的虎将也并不怎么待见。二人时有摩擦,若即若离,远非陈诚与蒋介石那样亲密无间。

其实,二人的矛盾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

1925年,蒋介石逼走许崇智,吞并粤军,将粤军与黄埔教导团合并为国民革命军第1军,把卫立煌由粤军旅长降为第1军9团团长,让卫立煌很憋屈。

卫立煌在粤军待得久,从排连长到旅长,都是许崇智提拔上来的,因此对许崇智有感激之情。他总想找机会见一见许,蒋介石却警告他不许和许崇智来往。卫立煌心生怨怼,对亲信陈武等人说:“

如果有兵力在手,非把不讲信义的蒋介石搞垮不可

。”

蒋介石1933年对苏区的第五次“围剿”,再次激怒了卫立煌——

他任命陈诚为总指挥,卫立煌为第1纵队指挥,地位在陈诚之下,并且把卫立煌安排到最前线。卫立煌非常恼火,找借口回了南京。

他对朋友说,仗打赢了都是别人的功劳,输了全是我的责任,这怎么打?

他借口腋下有瘤子要动手术,住进了医院。蒋介石明知他在向自己示威,也只能听之任之。

镇压“福建事变”后论功行赏,功劳最大的卫立煌只得了个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的虚位,福建省主席的实缺却被蒋介石给了陈仪。

在当时来看,蒋介石重用某人的标志之一,就是让他担任省主席。卫立煌与顾祝同资历相当,甚至比他战功多,而顾祝同早在1930年就当上了江苏省主席,而卫立煌却无缘主席一职,这显然是蒋介石对他不信任,卫立煌又如何不凄惶?

卫立煌得知自己被共产党列入战犯名单,长叹一声:我有救了

将军确实因骑马被摔成脑震荡,留下病根

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与不被信任,让卫立煌对蒋介石极为失望,他此后对共产党的亲近与同情,或许能说明他此时心境的变化。

抗战初期,八路军被编入卫立煌第14集团军,卫立煌出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前敌总指挥后,八路军又属于第二战区战斗序列。

1939年,卫立煌出任第一战区总司令,那段时间,他或明划暗,对辖区内的共产党人、八路军和进步人士多有照顾。有一次路过西安,卫立煌要求调拨手榴弹25万颗、子弹100万发给八路军作军饷。

将这样大数目的军用物资拨给八路军,时任国民党军委会后勤部副部长卢佐不敢应允,怕蒋介石找麻烦。

卫立煌听说后,打电话派一战区西安办事处主任吴德海与卢佐协商解决办法,但第二战区前敌指挥部后勤司令呆海澜拿到批单仍不敢发货。

卫立煌很不高兴,打电话给戴海澜说:

“我是前敌总司令,第二战区凡是打日本的军队,都要一视同仁,和第14集团军一样看待。”

在吴德海的运作下,终于顺利地将武器弹药转交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

拿到领货单,第18集团军兵站部长杨立三租了几辆商用车,连同辖区内十多辆大卡车一起带去拉东西,以最快的速度装车完毕,还趁乱装了几十箱牛肉罐头。这批物资最后全部转运到延安。

卫立煌得知自己被共产党列入战犯名单,长叹一声:我有救了

朱德与卫立煌

知道延安缺医少药,卫立煌还想尽办法从第一战区长官部拨给八路军很多医药用品。

卫立煌拿大宗物资支援共产党,让蒋介石非常不高兴。他曾在重庆单独约见卫立煌,要求卫立煌给出解释。二人因此闹得很不愉快。

1941年,卫立煌去重庆开会。除夕夜那天,蒋介石在家中设宴,命人给卫立煌送去请柬。

卫立煌本已签收准备赴宴,不知什么原因突然改变主意不去了,只给蒋介石的秘书打了个电话,说要去宋庆龄住处赴宴。

原定14人的宴会变成13人,蒋介石挺生气,他忌讳13这个数字,只得临时拉秘书凑数。

蒋后来多次谈起此事,表达对卫立煌的不满,说他目无领袖,狂妄自大,随意卷他的面子。

即便如此,卫立煌也从未向蒋道过歉。

1945年,卫立煌再次卷了蒋介石的面子。

当年1月,卫立煌完成打通中印公路的战略任务回到重庆,蒋介石给他颁发了青天白日勋章,任命他为陆军副总司令。

陆军总司令是何应钦,卫立煌不喜欢他,接到任命后不愿赴任。何应钦两次派人去清,卫立煌找借口说自己坠马后头部受伤,需要看病,如果有战事,仍愿为国效劳。

蒋介石的面子他都不给,何况何应钦?何只好作罢,将事情上报给蒋介石,蒋听了也不置可否。

卫立煌得知自己被共产党列入战犯名单,长叹一声:我有救了

卫立煌与何应钦

卫立煌性格桀骜不驯,打起仗来却不含糊,并非常注意与友军的协同作战。其中忻口战役就是一个例子。

1937年10月,日军进逼山西,阎锡山向蒋介石请令卫立煌部前来支援。

10月上旬,卫立煌就任二战区前敌总指挥,统辖晋北全部中央军和晋绥军,负责在忻口阻止日军,由此爆发了国民党军在华北抗日以来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忻口战役。

阎锡山调集几个师增援,朱德也表示八路军随时待命出战。卫立煌与阎锡山研究作战计划的同时,也去和朱德商讨战略部署,对八路军极为看重。

忻口会战国军参战20万,日军7万,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规模阵地战,无论在战略上还是政略上都有重大意义。此战累计歼敌3万余人,成为华北抗日以来最有利的战局。

忻口会战异常激烈,日军久攻不下,频频从其他地方调兵,减轻了其他战区的压力。

卫立煌心系战事,经常亲自上前线观察敌情。阎锡山听说后打电话说:

“俊如,听说你在忻口经常冒险上前线,咱可赔不起你的命。”

1939年1月,卫立煌出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兼河南省主席,期间成功收复郑州。

卫立煌得知自己被共产党列入战犯名单,长叹一声:我有救了

郑州一战让卫立煌在河南威名远播。

战斗开始前,他亲自去前线设立临时指挥所。临时指挥所偏僻,汽车无法直达,要在预定地点换乘马匹。卫立煌长子卫道杰是警卫营营长,按规定,长官经过的道路要做到四十步一岗,但卫道杰人手不够。

卫立煌知道这情况,并未考虑个人安全,下车后坦然策马而去。

战斗中,群炮齐鸣,地动山摇,指挥所被震得摇摇欲坠。可卫立煌镇静自若地看地图,听电话,直到日军施放毒气时才随警卫员撤离。

1942年,卫立煌调离第一战区出任远征军总司令,在去火车站的途中,许多群众自发设香案给他送行,令他十分感动。卫立煌连忙下车步行,和百姓打招呼,握手问好,一直走到车站。站内还有学校的学生和一些老乡在等着欢送他。

那天大家都没上班、上学,这情景据说只有70多年前一位前清道台离任时出现过,足以见得卫立煌施政河南是深得民心的。

他一进站,军团乐齐鸣,各集团军总司令和长官部的同事纷纷与他握手道别。卫立煌立于窗口,心情激动,热泪盈眶。

1943年,卫立煌率远征军成功指挥了怒江、腾冲、松山三次重大战役,收复国土2.4万平方公里,让美军对我军肃然起敬。美军第14航空队司令表示,只要卫立煌有公务去重庆,他将随时派专机接送。

卫立煌得知自己被共产党列入战犯名单,长叹一声:我有救了

卫立煌与美军将领检阅远征军

1948年,卫立煌接替陈诚就任“东北剿总司令”。在此之前,他以各种借口拒绝赴任,蒋介石对他许下诺言:

无论胜败,均不追究责任

蒋介石想不到的是,这句话成为卫立煌与他彻底分道扬镳的导火索。

辽沈兵败后,蒋介石违背诺言将卫立煌撤职,并派特务对他进行秘密监视。

卫立煌征战多年,战功赫赫,却得不到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他曾当过军长、总司令,到最后没有任何一支队伍是他的,14军也被已被肢解得支离破碎,自己混成了个光杆司令。

辽沈一战断了卫立煌对蒋介石的最后的念想。

1948年11月,蒋介石飞徐州谋划即将爆发的淮海战役,卫立煌借此机会,在儿子卫道然的安排下,秘密调飞机飞往上海,准备经广州去香港。但飞机被特务盯上,卫立煌被特务押回南京,软禁在卫家大院。蒋介石给他来了个三不准:

不准出门,不要会客,不许打电话

。卫立煌虽有旧部保护在侧,形势仍十分危险。

淮海战役后,蒋介石被迫下野,李宗仁就任代总统,下令撤去看管卫立煌的宪兵,卫立煌才在当年除夕夜化装逃到上海,乘英国轮船到达香港。

自此,卫立煌夫妇在香港隐姓埋名,开始了隐居生活。

1948年12月25日,中共公布战犯名单,卫立煌赫然在列。

消息传来,卫立煌长叹一声,对夫人说:

我有救了

!”

卫立煌得知自己被共产党列入战犯名单,长叹一声:我有救了

卫立煌与夫人韩权华

将他列入战犯名单,其实是中共麻痹蒋介石的一个手段,惟恐蒋会心血来潮下令除掉他。卫立煌对此也心知肚明,知道自己会像傅作义那样受到中共保护,再无性命之忧了。

在香港期间,蒋介石曾两次派人游说,让卫立煌去台湾或者去国外,均被他拒绝。卫立煌说:

我是一个中国人,将来一定要回到新中国,等等再说吧

他订了30多份报刊杂志,每天认真阅读。他告诉家人和袍泽说,共产党将会取得全国政权,大家要做好心理准备。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卫立煌十分兴奋,亲自起草了一份电报,经过香港中共地下组织发到北京向毛主席致贺。原文如下:

北京毛主席:

先生英明领导,人民革命卒获辉煌胜利,从此全中华人民得到伟大领袖,新中国富强有望,举世欢腾鼓舞,竭诚拥护。煌向往衷心万为雀跃万丈。敬电驰贺。朱副主席、周总理代申贺忱。

卫立煌

此时,广州还未解放,驻守在此的新30军军长是卫立煌的老部下胡家骥。胡家骥多次从广州派人看望老上司,卫立煌告诉他不要与解放军对抗,应团结黄埔系中开明人士,举兵起义,此乃大势所趋。

胡家骥无法说动部下,便消极待命,对解放军不作抵抗。

卫立煌得知自己被共产党列入战犯名单,长叹一声:我有救了

卫立煌指挥远征军作战

卫立煌像胡家骥这样的旧部,当时在广州和香港还有不少,他们暗中与卫立煌来往,卫立煌均给他们分析全国形势,让他们认清现实,为国家的长远利益作贡献。

1954年初,常中央号召海外各界人士回国参加建设,卫立煌通过中共安排的潜伏人员,秘密与中共取得了联系。

1955年3月14日晚,卫立煌夫妇在中共的秘密安排下,于15日下午安全抵达广州。3月17日,卫立煌接到了毛主席发给他的欢迎电报:

“先生返国,甚表欢迎,盼望早日来京,籍图良晤。如有兴趣,可于沿途看看情况,于月底或下月初到京,也是好的。”

17日当天,新华社发布新闻,宣告前国民党高级将领卫立煌已于3月15日返回祖国。《人民日报》《南方日报》等均在头版刊登了卫立煌撰写的《告台湾袍泽朋友书》,表明了他同蒋介石的决裂以及对中共的支持。

4月6日上午,卫立煌夫妇抵达北京,周总理、朱德委员长亲自到车站迎接。25日,毛主席会见并宴请了卫立煌。

卫立煌得知自己被共产党列入战犯名单,长叹一声:我有救了

毛主席设宴招待卫立煌

回国后,卫立煌受中央委托,去看望在押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与王耀武、廖耀湘、黄维、杜聿明、范汉杰、宋希濂等人进行了深入、恳切的谈话。

此后,卫立煌积极参加国家建设,先后被推行为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党委、民革中央党委等职,后接替龙云担任担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1956年9月,卫立煌发表《回到祖国大陆以后》一文,他写道:

“当此祖国轰轰烈烈建设之时,我深感无论何人都有为国效力的机会。我的故旧同僚之在大陆上者,甚多身居军政要职,担负领导重任。我本人也能和全国人民一起参加建设事业,实属万幸。......我热望他们......早日回归祖国怀抱,与家人亲友团聚,共建富强康乐的新国家。”

1960年1月17日,卫立煌心肌梗塞并发肺炎抢救无效后逝世,享年63岁,

安葬于北京

八宝山革命公墓。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