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解放后,河南一农妇看报纸得知丈夫已是司令员,自己却改嫁了农民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举国上下一片欢腾。

河南一名农村妇女在回家时路过一个报摊,意外发现报纸上一张面孔有点眼熟,当即拿起报纸仔细观摩起来,当她认清了报纸上人的身份后,赶紧将报纸买下,然后跑到一个老太太的家里,哭着喊道:“娘,世友还活着,他现在当司令了!”

报纸上的司令员,就是大名鼎鼎的开国上将许世友。

这名农村妇女就是许世友的第一任妻子:朱锡明。

而此时的她,却已经嫁给了一名农民。

关于许世友和朱锡明的故事,还要从许世友参加革命之前讲起。

解放后,河南一农妇看报纸得知丈夫已是司令员,自己却改嫁了农民

开国上将许世友军装照

“和尚娶亲”

许世友1905年出生于一户农民家庭,他出生时正值清末社会动荡时期,他的家乡河南新县一带饿殍遍野、匪患不断。

在许世友8岁那年,家里就断了粮,当许世友听说少林寺吃饭不要钱后,当即跟随一名叫作林子金的拳师去嵩山少林寺当了8年和尚,并练就了一身好武艺。

1921年,许世友从少林寺还俗后不久,就参加了直系军阀吴佩孚手下的童子军,靠当兵吃粮为生。

当时军阀军队的风气很坏,军队中经常出现军官随意打骂士兵,老兵肆意欺压新兵,兵痞肆意妄为的现象,作为新兵蛋子的许世友,很快就成了老兵痞们的欺压对象。

解放后,河南一农妇看报纸得知丈夫已是司令员,自己却改嫁了农民

吴佩孚

有一次,一个自恃参军时间早的老兵痞,在交代许世友帮自己倒痰盂、叠被子后,就出门溜达去了。

当老兵痞回来时,见许世友还没帮自己干活,上前就打了许世友5个耳光,许世友哪受过这种委屈,一脚踢去就把老兵痞给踢死了。

许世友这一脚可捅了马蜂窝,军队里的长官当即就要将他枪毙,还好有人帮忙说情,许世友才逃过一劫,他也因此对旧军队产生了厌恶之情。

许世友在一次回家探亲时,将这件事情当作笑话一样对母亲讲起,结果将母亲吓了一跳,担心这样下去许世友指不定闹出什么乱子,逐渐萌生了给许世友找个媳妇管管他的想法,于是找了大量亲朋好友来帮忙张罗此事。

1923年冬天,一个亲戚向许世友母亲介绍了邻村的朱锡明,虽然朱锡明在这一年已经22岁,比18岁的许世友还年长了4岁,但是朱锡明是隔壁村妇女自救会的会员,有文化、有胆识,许世友的母亲对她很是满意,于是在许世友回家时,便安排许世友和朱锡明见了面。

解放后,河南一农妇看报纸得知丈夫已是司令员,自己却改嫁了农民

许世友

许世友虽然当过八年和尚,但他在寺里属于俗家弟子,自他打出少林寺后就和少林寺再无瓜葛,因此可以娶妻。

而许世友又是远近闻名的大孝子,既然母亲已经看上了朱锡明,他也就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就这样在1924年的春天,许世友“奉命”和朱锡明举行了婚礼。

许世友和朱锡明结婚后仅仅过了三天幸福生活,就接到了作战命令,跟随部队奔赴前线战斗,此后夫妻二人经常过着聚少离多的生活。

1928年许世友参加红军后,朱锡明就和许世友的母亲在家做军鞋支援前线,为了和丈夫相聚,朱锡明还参加了洗衣队,冒着生命危险上前线,只为了和丈夫进行短暂的见面。

这期间朱锡明为许世友生下了三个儿子,乳名都叫“黑伢”,不幸的是老大和老二都夭折了,只有1929年4月7日出生的老三存活。

朱锡明原本想等许世友回来时再给儿子取大名,结果因为战争频繁的缘故,许世友一直没能再见到朱锡明。

1932年,许世友率部跟随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根据地,踏上长征的道路后,朱锡明连丈夫是否活着都不知道了。

红军离开鄂豫皖根据地后,国民党反动派就立即对苏区展开了反扑,肆无忌惮地犯下了大量罄竹难书的暴行。

解放后,河南一农妇看报纸得知丈夫已是司令员,自己却改嫁了农民

红军长征油画

在长征路上,许世友得知了一个悲痛的消息,在国民党反动派反扑苏区期间,他的母亲和小妹逃难时失踪了,而他的妻子朱锡明和儿子黑伢,全被敌人残忍的杀害了。

因为交通闭塞再加上战事频繁,许世友也没有能力去核实消息的真假,只能在四下无人时,默默流泪,怀念家人。

充满悲剧的第二段婚姻

1935年,许世友所在的第四方面军和中央红军在四川懋功胜利会师后,发现中央红军并不像红四方面军一样奉行禁欲主义,反而有众多的革命伴侣一起并肩战斗,于是改变了严苛的禁欲作风,颁发了允许红军副军级以上干部结婚的文件。

因此当红四方面军结束长征抵达延安后,许世友就和一位来自四川达县的女青年举行了婚礼,许世友的第2任妻子叫做雷明珍,是一名为了革命理想,专门从四川跑到延安投奔革命的热血女青年,张国焘、陈浩昌、徐向前等领导和战友出席了他们的婚礼。

解放后,河南一农妇看报纸得知丈夫已是司令员,自己却改嫁了农民

徐向前

当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时,部队只剩下三万余人,军队中干部损失严重,因此为了培养抗日军政干部,提高红军部队的战略技术水平,中共中央与于1936年6月1日在陕北安定县瓦窑堡建立了“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1937年该校迁移至延安后正式更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作为红军中优秀指战员之一的许世友,作为第一批学员进入了这所大学学习,而雷明珍则被组织部分配到延安县负责妇女工作。

1937年3月15日,中央军委收到了西路军工作委员会(红军结束长征后向西渡过黄河的红军军队的领导机关)发来的电报,得知了西路军西征失败的消息。

此事也迅速成为“批张(国焘)运动”的导火索,随着“批张”运动逐渐出现扩大化现象,有人将张国焘的错误和红四方面军联系到了一起,作为红四方面军主要干部之一的许世友倍感委屈,逐渐萌生了带领队伍返回四川打游击的危险想法,并向自己的几个老战友吐露了出来。

“抗大”保卫处长王建安知道此事后,赶紧向党中央作了报告,直接导致许世友和十数名红四方面军高级将领被关押。

解放后,河南一农妇看报纸得知丈夫已是司令员,自己却改嫁了农民

西路军遇难将士

不久之后,党组织就对许世友展开了审讯,调查他这危险思想的源头。

等到审讯结束时已经到晚上10点多了,在许世友被带回囚禁的居所期间,碰到了给自己送行李的“抗大”同学小张,于是赶紧说道:“小张小张,麻烦你去我家一趟,将我现在的情况给我老婆雷明珍说一下,让她来见见我。哦对了,天有点冷,让她来的时候带上那件帮我打的毛衣。”

然而过了整整半个月,许世友都没有等到爱妻的到来,反而等到了帮自己传口信的“小张”。

小张来到许世友的囚禁室后,掏出了一条香烟递给许世友说道:“喏,陈赓队长让我捎给你的。”

许世友奇怪的问道:“怎么就你一个人。雷明珍呢?”

小张低下头叹了口气,说道:“雷明珍现在已经是延安县的妇女部长,昨天她来找我时,给了我一个包裹,还有一封信,你自己看看吧。”

小张奇怪的反应,让许世友觉得有点不对劲,他急忙接过小张递过来的信,打开一看,脸色当即就变了,只见雷明珍在信中写道:“许世友我恨你!我绝对不会爱上一个反革命分子,为了保证革命的纯洁性,我要跟你离婚!党的忠诚战士:雷明珍”。

解放后,河南一农妇看报纸得知丈夫已是司令员,自己却改嫁了农民

陈赓

许世友看完信后用颤抖的手打开包裹,发现包裹内是一堆被剪成碎片的“毛衣”。

许世友沉默了很久,从陈赓送给自己的烟中抽出一根,点燃后吸了一口,然后向小张要了一支笔,在纸条的背面写道:“坚决离婚!许世友”。

“批张”运动结束后,许世友很快就被放了出来,并恢复了军职。

雷明珍知道此事后,开始对自己之前的行为感到后悔,于是找到许世友对他认错,并表示希望能和他复婚。

然而被伤透了心的许世友坚决不肯原谅雷明珍,平时也尽可能地不和雷明珍见面,当有人为雷明珍说情时,许世友坚定地说道:“我绝对不会原谅她,她在丈夫被冤枉时不仅不同情,反而一脚蹬掉,还往丈夫的头上砸石头!我怎么会和她这样的人继续生活在一起呢,不管谁劝都不中用!”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开始了第2次合作,许世友于1938年12月跟随朱德前往太行山开辟冀南革命根据地。

雷明珍知道此事后赶紧跟组织打报告,主动要求前往太行山,组织上考虑许世友和雷明珍毕竟也有多年的夫妻关系,于是就答应了她的请求。

解放后,河南一农妇看报纸得知丈夫已是司令员,自己却改嫁了农民

朱德

然而雷明珍到了太行山后,许世友还是不愿意和她见面。

许世友的战友陈赓、陈锡联等人为了帮他们两个复合,专门将雷明珍和许世友反锁到了一间屋子里,希望他们两个沟通沟通。

结果许世友并不领情,一掌就将门板打烂走出来,对陈赓吼道:“捆绑不是夫妻,我是你的兵,别的事我都听你的,就这件事,不成!”

然后扬长而去,他从头到尾都没看雷明珍一眼。

司令和秘书

1941年春天,许世友奉命率领清河军区独立团向胶东半岛挺进,这也是他有生以来第1次踏入胶东的土地。

因为许世友到达胶东后一直醉心于带兵打仗,生活上却没有人照顾,后勤部长高大山对此很是着急,于是自作主张的在根据地皮革厂里面物色了一批品貌兼优的姑娘,供许世友“参考”。

一切准备妥当后,高大山找到许世友向他提及了这件事情,许世友既不点头也不摇头,只是对警卫员说道:“牵马去!”

然后骑着马跟着高大山直奔根据地皮革厂而去,两人到达皮革厂后,许世友顺着高大山的手势望去,只见一位洋溢着青春气息的漂亮姑娘,站在那里专心致志地进行工作。

许世友点了点头,对高大山说道:“就是她吧!”然后转身策马离去,从这天起,许世友就记住了这个叫做田明兰的姑娘。

解放后,河南一农妇看报纸得知丈夫已是司令员,自己却改嫁了农民

田明兰(田普)

田明兰出生于1924年,她的父亲是一位老实巴交的农民,母亲则是一位的知识分子。

田明兰在家排行老大,在她7岁那一年父亲就死了,开始和母亲一起相依为命,九岁时被母亲送给别人家当了童养媳。

1939年,当八路军第五支队来到田明兰的家乡山东省莱阳县沐浴店镇时,年仅15岁的田明兰毅然决然地参加了革命。

她先是在第5支队后勤工厂当工人,后来又被调去宣传队做演出宣传,不久后又被高大山调到了根据地皮革厂工作,也就有了和许世友的初次相遇。

1943年,38岁的许世友指挥部队赢得万第大捷后,和19岁的田明兰举行了婚礼。

他们的婚礼仪式非常简单,虽然没有亲友的祝福但是有一群战友相伴,还是让许世友和田明兰十分的满足。

因为条件有限的缘故,夫妻二人将一间破屋收拾收拾后当作新房,然后和战友们举行了一场茶话会当作婚宴。

解放后,河南一农妇看报纸得知丈夫已是司令员,自己却改嫁了农民

万第战役中的敌军司令部

“婚宴”结束后,许世友来了兴致,当场表演了一套少林拳法,然后掏出驳壳枪走到田明兰身边对她说道:“来,给我当个助手。”

然后他让妻子和战友们跟随自己一同前往屋外,抽出了三朵亲友们送的鲜花,分别放到妻子的两肩和头顶,小声地对她说道:“你别怕,咱俩为来宾助助兴。”

只见许世友快步走到数米开外,拿起驳壳枪对着妻子就开了三枪,只听“叭!叭!叭!” 三声枪响,田明兰身上的三朵花全都应声落地,田明兰还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表演就结束了。

许世友和田明兰结婚后没几天,田明兰老家就来了人,称田明兰的母亲生了重病,让她回去见面。

结果田明兰在回家的路上就被汉奸赵保原的手下捉住,想拿去邀功请赏,当许世友派人将她救回时,田明兰落下了脑震荡的后遗症。

解放后,河南一农妇看报纸得知丈夫已是司令员,自己却改嫁了农民

许世友和第三任妻子结婚一个月后,就接到了去前线打仗的命令。

临别之前,他决定给已经改名为“田普”的妻子安排一份新的工作,亲自给胶东党校校长聂凤智写了一封信:“希望你校安排田普同志的学习和工作。”

接到老首长的来信,聂凤智不敢怠慢,赶紧为田普安排了正式的工作。

不久之后,组织上将田普送到了许世友身边,担当他的“生活秘书”,许司令让老婆上前线的事情也成为了军中的一段美谈。

发妻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举国上下一片欢腾,虽然还有部分地区没有迎来解放,但是全国人民都相信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解放的日子很快就会到来。

这一天,河南的一名妇女在回家时路过了一个报摊,意外发现报纸上一个人的面孔十分眼熟,当她买下报纸,仔细观察后当即流出了眼泪。

她擦了擦眼泪,一路跑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家,喊道:“娘,世友还活着,他现在当司令了!”这个农村妇女就是许世友的结发妻子朱锡明。

解放后,河南一农妇看报纸得知丈夫已是司令员,自己却改嫁了农民

开国大典

原来,当初许世友率领部队跟随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后,许世友家的确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和国民党反动武装的疯狂报复,但是朱锡明和许世友的家人却提前得到消息转移了。

在当时那个年代,坚强的朱锡明并没有被生活所击倒,为了生死不明的丈夫,她靠着捡垃圾养活婆婆和儿子,硬生生的熬过了最困难的一段时期。

许世友的母亲眼看着自己的孙子越长越大,而自己的儿子却仍然没有音信,不忍心见儿媳妇守活寡,便萌生了为朱锡明再找一任丈夫的想法,虽然朱锡明对此事极力反对,但是还是没有拗过许世友母亲的再三劝说。

于是许世友的母亲自作主张的将儿媳妇朱锡明嫁给了一个叫做夏昌文的农民,自己带着孙子许黑伢生活。

朱锡明虽然改嫁他人,但是她还是将许世友的母亲视作亲生娘亲一样对待,她没有为夏昌文生一个孩子,反而经常回到许世友母亲的身边陪她聊天,并帮她做家务。

解放后,河南一农妇看报纸得知丈夫已是司令员,自己却改嫁了农民

许光(许黑伢)

因此朱锡明在报纸上看到许世友的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回了许世友母亲家中报喜,意外发现许世友的母亲对此似乎并不意外。

原来早在1938年,许世友率领部队在许家洼一带休整时,他就回过自己家见过母亲。

可惜为时已晚,虽然此时许世友已经和雷明珍离婚,朱锡明却已经嫁给农民夏昌文了。

因为儿媳妇再嫁的事情是许世友母亲一手操办的,真实目的也是为了朱锡明好,不想让朱锡明的大好青春都浪费到生死未知的许世友身上。

但当许世友母亲得知自己的儿子还活着的消息后,心中产生了愧疚和悔意,所以一直没有对朱锡明提起这件事情。

朱锡明知道此事后,不由得有些惆怅,虽然她为许世友仍然在世这件事情感到十分开心,但是自己却已经改嫁成了他人的妻子,而许世友也已经娶了新的妻子,内心虽有千言万语,此时却只能化作一声叹息。

不久之后,许世友把母亲和儿子许光(解放后许黑伢被许世友和田普改名为许光)接到了济南居住,母子二人相聚后,许世友的母亲总是会向许世友提及前儿媳妇朱锡明,说她对自己非常孝顺,是一个难得的好媳妇,许世友对此也是感慨不已。

解放后,河南一农妇看报纸得知丈夫已是司令员,自己却改嫁了农民

许世友一家

一生伴侣

1951年朝鲜战争爆发后,毛主席亲自点将,要许世友去朝鲜作战,许世友不得不离开即将临盆的妻子,奔赴朝鲜。

田普对此没有一句怨言,只是在临别之际对许世友说道:“走之前,给咱即将出生的孩子起个名字吧。”

许世友笑了笑说道:“这样吧,如果生了个女儿就叫她‘许抗美’,如果生了个儿子,就叫他‘许援朝’。”

而等许世友从前线归来时,许援朝已经三岁了。

田普先后为许世友生了两子四女,小女儿出生时正值经济建设时期,许世友就给自己的小女儿取名为“许经建”。

1966年,一场席卷全国的特殊运动展开后,许世友就对自己小女儿说道:“这年头我也别经济建设了,你还是叫‘小兵’吧。”

田普见状赶紧对许世友说道:“改个名字也行,不过我给你生了半个班,总该有一个随我姓吧?”

就这样,许世友最小的女儿便改名为“田小兵”。

解放后,河南一农妇看报纸得知丈夫已是司令员,自己却改嫁了农民

许世友和田普一起相伴了40多年,度过了圆满的一生,许世友在生前曾不无感慨地表示:“田普就是我一生的忠实伴侣,如果有来生的话,我还要和她做伴侣。”

田普也一直将许世友当作自己一生的榜样,视许世友为自己的严师诤友。

纵观许世友的三段婚姻,可以说充满了时代的特色。

他和朱锡明的婚姻是典型的包办婚姻,虽然他和朱锡明并不相识,但是还是“奉母命”娶了这个坚强的女人,可惜世事无常,最终只得分别。

他和雷明珍的婚姻由自由恋爱而起,却因为对“革命”认知的分歧而分别,也正是因为他和雷明珍的分离,才得以认识了值得相伴一生的田普,命运无常,莫过于此。

解放后,河南一农妇看报纸得知丈夫已是司令员,自己却改嫁了农民

1977年,许世友和长孙女在广州的合影

许世友发妻朱锡明离世

1965年,许世友的结发妻子朱锡明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享年64岁。

朱锡明临终之际,将儿子许光叫到了自己面前,对儿子说道:“我朱锡明这辈子只承认自己是许家的媳妇,我走了以后,一定要将我葬在许家坟上啊!”已经深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的朱锡明,心中还是放不下许世友。

朱锡明去世后,许光按照母亲遗愿,将朱锡明葬在了许家坟上,并为朱锡明立了一座碑纪念母亲,当许世友得知发妻去世的消息后,心中悲痛交加,顿时两眼之间老泪纵横,并对儿子许光说道:“一定要常去你母亲墓前看望她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