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十三爺胤祥的子孫,革職,賜死,發配,兩次爵位被廢,讓人歎息

十三爺胤祥的子孫,革職,賜死,發配,兩次爵位被廢,讓人歎息

十三子胤祥與雍正皇帝兄弟情深,在胤禛即位以後,胤禛就宣布:冊封胤祥為怡親王,總理朝政事務。胤禛太愛十三弟了,愛屋及烏,還将胤祥已故多年的生母封号,有原來的“敏妃”名号提高了兩級,追封“敬敏皇貴妃”,并重新賜葬。

在以後的若幹年裡,雍正不斷的施恩于胤祥,胤祥封為怡親王以後,雍正按照慣例,賞賜銀23萬兩。并刻意違反制度,在胤祥的親王爵位以外,為胤祥家再加封一個郡王爵。“忠、敬、誠、直、勤、慎、廉、明”這八個雍正皇帝概括的字,也确實符合胤祥的功績和品行。

清朝共有12位承襲爵位無需降等的“鐵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開國之初立下戰功的皇親宗室,另外四位在清朝中後期因治理、穩固江山而受封。胤祥的"世襲罔替"鐵帽子王主要是因為在協助胤禛登基立下汗馬功勞并治績突出而受封。晚清還有恭親王、醇親王、慶親王等"世襲罔替"鐵帽子,但他們謀略、治績與貢獻與胤祥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

胤祥一生隻活了45歲,輔政隻有八年,即使在今天,胤祥依舊得到人們的緬懷。

不過,帽子是鐵打的,脖子是肉的,一旦被卷入權力鬥争,不但最結實最榮華的爵位不保,丢掉性命也是分分鐘的事。怡親王爵位一共傳了八代九位,胤祥的後人可以說命運多舛。

剛到乾隆朝,怡親王家就出事了。

十三爺胤祥的子孫,革職,賜死,發配,兩次爵位被廢,讓人歎息

乾隆登基不久便動手将怡親王一位後代革爵。

胤祥第一子弘昌和第四子弘晈都卷進了餘波未平的奪嫡之争。這次奪嫡之争的主角是雍正朝廢太子胤礽之子弘皙。弘皙陰謀奪取皇位,宗室中持“立嫡立長”的成員黨附之,企圖推翻乾隆,弘皙自己上位。而乾隆帝快刀斬亂麻,迅速結案。據《嘯亭續錄》記載,第四子弘晈因弘皙皇位,乾隆譴責他們"私相交結,往來詭秘","漸有尾大不掉之勢"。但仍然讓弘皎保住了郡王爵。怡親王胤祥長子弘昌沒那麼幸運,乾隆四年被革去貝勒,總算乾隆念舊,沒有處死。弘昌是卷入弘晳逆案中,惟一身後未得賜谥者,可見乾隆的憤怒。

在怡親王的譜系中,由于政治上的不同立場,不幸遭遇屢屢出現。

胤祥的五世孫,世襲和碩怡親王爵位的載垣是鹹豐重臣,鹹豐皇帝令其為左宗正、宗令主管宗室事務,并領侍衛内大臣,負責皇帝的安全。可以說是鹹豐帝心腹之臣,為了防止鹹豐去世後,母後專權的現象發生,載垣、端華、肅順等人建議鹹豐效仿漢武帝鈎戈夫人舊事,殺掉同治帝生母慈禧太後,限制兩宮皇太後的權力,其中肅順在鹹豐皇帝前振臂大争的跋扈之态讓兩宮皇太後深以為忌,而這一切,怡親王載垣都是積極參與者。

十三爺胤祥的子孫,革職,賜死,發配,兩次爵位被廢,讓人歎息

數月之後,慈禧勾結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殺死了肅順。怡親王載垣系親王,有制度不處以極刑,最終載垣被用噴濕的黃紙捂住口鼻窒息處死。

并且,怡親王爵位被廢除,怡親王後代爵位從第一等降至第十等的不入八分輔國公,可以說,從這裡世上再無怡親王。

接替載垣一系的是載泰,以不入八分輔國公襲封,在同治五年載泰被廢爵位,被同治皇帝發配黑龍江,後來逝于黑龍江。

十三爺胤祥的子孫,革職,賜死,發配,兩次爵位被廢,讓人歎息

1864年7月清廷攻陷太平天國天京,清廷大賞群臣,怡親王爵位推恩賞還,由甯郡王弘皎的四世孫載敦承襲,載敦死,子溥靜承襲。

怡親王及此次複爵,其實和當初與載垣争得你死我活的"鬼子六"奕訢頗有關系,載敦之子溥靜的福晉,為大學士文煜女兒,文煜的第九女又是恭親王長子得福晉。怡親王的複爵,恭親王居間調停出了很多力氣。

義和團運動期間,這一代怡親王溥靜與莊親王載勳等勳貴又演出了一場宮廷鬥争,借義和團力量進而廢黜光緒帝,清廷向來對這種事,絕不輕饒,溥靜以“縱庇拳匪啟釁”革去官職,交宗人府圈禁,後被慈禧革爵。

十三爺胤祥的子孫,革職,賜死,發配,兩次爵位被廢,讓人歎息

從十三爺胤祥到他的子孫後代,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他們沒有十三爺豪氣沖天的英雄氣魄,更沒有十三爺的精密周緻的輔國謀略,想想當初的十三爺,不禁有些無奈。

繼續閱讀